赤谷城的晨雾尚未消散,使团的队伍已然抵达大宛边境的“白水城”外。远远望去,城门两侧整齐排列着数十名身着银甲的大宛士兵,他们手持长矛,腰佩弯刀,神色庄重肃穆。城门楼上,大宛国的青底金鹰旗在晨光中猎猎飘扬。
“陈尚书,前方正是白水城,大宛国王派遣的使者已在此恭候多时。”多鲁勒住缰绳,指向城门处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说道。那人头戴镶嵌宝石的金冠,腰间系着玉带,正是大宛国的国相阿里木。
阿里木见使团靠近,立刻快步上前迎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并用流利的汉话说道:“陈大人、张大人,小王奉国王之命,特来迎接大汉使团。国王已在白水城的宫殿内备下宴席,静候各位光临。”
陈砚拱手回礼,恭敬地说道:“有劳国相大人亲自相迎,我等深感荣幸。”
众人随阿里木步入白水城,城内景致与西域其他城池大相径庭。街道两侧的房屋均以白色石块垒砌,屋顶覆以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街道上人流如织,既有叫卖香料的商贩、表演杂技的艺人,亦有牵着骆驼的西域商旅,呈现出一派繁华盛景。
“白水城乃大宛国之东部重镇,亦是西域商路的关键枢纽,每日穿梭往来的商队不计其数。”阿里木边走边向陈砚等人解说,“自从陈大人协助绿洲修复了灌溉渠,周边百姓对大汉赞誉有加,众多商人更是不远千里前来,期望与大汉建立贸易联系。”
陈砚点头微笑道:“大汉与西域各国理应互通有无,携手共进。此行我们出使乌孙,除促成同盟外,亦希望与西域各国确立长期贸易关系,使双方民众皆能获益。”
不久,众人抵达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前。宫殿以汉白玉雕琢而成,门前雄踞着两尊巍峨的石狮子,殿内金碧辉煌,墙壁镶嵌着五彩宝石,地面铺设着柔软的波斯地毯。大宛国王端坐于殿内的黄金宝座之上,身着绣有金鹰图腾的锦袍,头戴金冠,神情威严。
看到使团进入,大宛国王立刻起身相迎,热情洋溢地说道:“陈大人、张大人,欢迎莅临大宛!你们协助我们修复灌溉渠,挽救了数万百姓的生命,本王感激不尽。”
陈砚与张骞连忙行礼,谦逊地回应:“国王陛下过誉了,互帮互助乃人之常情,我等只是尽了分内之责。”
国王笑容满面,邀请众人入座,侍女们随即端上甘美的葡萄美酒与精致的点心。席间,国王详细询问了大汉的风土人情及先进技术,陈砚逐一作答,并介绍了墨家的机关术、农耕技术与水利工程,听得国王赞叹不已。
“陈大人,本王听闻大汉的丝绸与瓷器名扬四海,若能与大汉建立贸易往来,定能使大宛国力更上一层楼。”国王满怀期待地说道。
张骞接言道:“国王陛下请放心,只要大宛愿意与大汉结盟,共同抵御匈奴与突厥,我们定会开放边境贸易,让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输往西域,同时将西域的香料、玉石、良马引入大汉,实现互利共赢。”国王听罢,心中大喜:“好!本王决定了,大宛愿加入大汉主导的西域同盟,与大汉携手对抗匈奴与突厥!今后,大宛便是大汉最忠实的盟友!”
陈砚与张骞相视一笑,脸上洋溢着欣慰之情。此次出使,不仅赢得了大宛的信赖,还成功促成了大宛加入同盟,距离完成任务又迈进了一步。
宴席即将结束时,国王突然拍了拍手,殿外随即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好奇地转向殿门,只见两名大宛骑士牵着两匹雄壮的骏马步入殿堂。这两匹马通体赤红,毛发如丝般光滑,四肢健硕有力,奔跑时步履轻盈,呼吸间鼻孔喷出的气息隐含淡淡血色,正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陈大人,这两匹汗血宝马乃大宛的国宝,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且能在戈壁沙漠中长时间驰骋而不觉疲惫。”国王指着宝马,语气庄重地说道,“为感谢大汉使团的鼎力相助,并纪念大宛与大汉的结盟,本王特将这两匹汗血宝马赠予大汉天子及陈大人,愿它们为大汉的边疆事业贡献力量。”
陈砚眼中掠过一丝惊喜。汗血宝马乃世间罕见的良驹,不仅价值连城,在战场上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急忙起身行礼:“国王陛下,这份礼物实在太过贵重,我等深感受之有愧。”国王含笑摆手:“陈大人不必客气。你协助我们修复灌溉渠,传授先进技术,这份恩情远胜汗血宝马百倍。况且,这两匹宝马在陈大人手中,定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本王坚信,在陈大人的引领下,大汉与西域的同盟必能所向披靡,彻底击溃匈奴与突厥。”
陈砚不再推辞,郑重地接过缰绳:“多谢国王陛下的厚赠。我定会将陛下的美意转达给大汉天子,并妥善照料这两匹宝马,使它们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守护大汉与西域的和平。”
随后,国王又慷慨赠予使团大量香料、玉石及粮食,并派遣五十名精锐骑兵护送使团前往乌孙王城赤谷城。阿里木作为大宛的使者,也随同前往,代表大宛与乌孙商议同盟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