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87章 乌孙分裂!朝堂派系博弈

晨曦透过赤谷城宫殿的雕花窗棂,洒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地面上。然而,殿内的气氛却如寒冬般凝重。乌孙昆弥端坐在黄金宝座上,神色威严,目光逐一扫过阶下分列的大臣,最终定格在陈砚、张骞与阿里木三人身上。两侧大臣泾渭分明:左侧以太子岑陬为首,多是身着浅色锦袍的贵族,神色平和;右侧则以姑师昧为核心,官员们身着深色皮甲,眼神锐利,隐隐透出敌意。

“今日召集群臣,旨在商议是否与大汉、疏勒、大宛结盟之事。”昆弥的声音浑厚,回荡在殿内,“大汉使团远道而来,表达了结盟的诚意;突厥使者也在城外等候,愿与乌孙共抗外敌。诸位有何见解,尽可直言。”

话音刚落,姑师昧便率先出列,步履坚定地走向殿中,向昆弥躬身行礼后,猛然转头,目光如炬地望向陈砚,语气激昂地陈词:“昆弥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与大汉结盟!汉人素来诡计多端,当年霍去病北击匈奴,虽表面强盛,实则意在吞并西域!如今他们借修复灌溉渠、赠送技术之名,拉拢各国,实则是为了操控西域商路,将乌孙变为他们的附庸!”他抬手指向殿外,声音愈发高亢:“突厥与乌孙世代相邻,素来交好,近日更是承诺赠予我们三千匹战马、五百副铠甲,并愿出兵协助我们抵御匈奴。反观大汉,除了空口无凭的盟约,所谓的‘先进技术’不过是些农耕小技,怎能与突厥的重兵援助相提并论?”

右侧大臣纷纷附和,有人高声喊道:“姑师昧将军所言极是!大汉远在千里之外,一旦匈奴来犯,他们根本无法及时救援;突厥近在咫尺,才是真正能依靠的盟友!”“不能相信汉人!他们定是想借结盟之名,窥探我乌孙的军情与矿藏!”

陈砚神色从容,待右侧大臣的议论声逐渐平息,方才稳步上前,向昆弥拱手施礼道:“昆弥陛下,姑师昧将军的言论,恐怕有失公允。大汉与西域各国结盟,绝非意在掌控,而是为了携手抵御匈奴与突厥的侵袭。昔日匈奴屡次劫掠乌孙的牧群与城池,突厥亦时常袭扰商队,若非大汉北伐匈奴,削弱其势力,乌孙又岂能享有今日之安宁?”

他自怀中取出一卷羊皮纸,展开后递呈给昆弥:“此乃疏勒与大宛签订的同盟意向书,两国已明确表示,愿与大汉并肩,共同守护西域商路。疏勒将开放东部边境的三座城池作为贸易中转站,大宛则承诺每年向同盟国提供两千匹良马。大汉亦将派遣百名工匠,协助乌孙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并传授冶铁与机关术,使乌孙的军队与百姓均能受益。”

太子岑陬随即出列,接过话头:“父王,陈大人所言不虚。昨日我已派人查验过大汉工匠带来的曲辕犁与翻车模型,曲辕犁耕地效率较传统木犁高出两倍;翻车更可将低处水源引至高处,若能在乌孙草原牧场推广,今年的牧草产量定能提升三成。这些技术对乌孙的长远发展,远比突厥的几千匹战马更为重要。”

左侧大臣们纷纷点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步出队列,沉声说道:“昆弥陛下,老臣认为,结盟之事必须着眼于长远。突厥虽承诺提供援助,但近年来他们频繁向西域各国索要赋税,去年更是强行占据了车师国的三座城池。如此贪婪之辈,今日能与我国结盟,明日便可能反目成仇,吞并乌孙。而大汉则截然不同,从未干涉过西域各国的内政,此次结盟,实为互利共赢之举。”

姑师昧脸色骤然一沉,厉声反驳道:“老大人此言差矣!突厥索要赋税,是为了组建军队抵御匈奴,绝非贪婪之举!至于车师国,那是因为车师背叛同盟,勾结匈奴,突厥才出兵予以惩戒。反观大汉,表面上声称不干涉内政,实则暗中支持疏勒的亲汉派,早已插手他国事务!”

双方大臣随即陷入激烈的争论,殿内人声鼎沸,有的高声斥责对方目光短浅,有的援引过往事例佐证己见,甚至有两名年轻大臣因争执过于激烈,险些拔剑相向。昆弥皱紧眉头,连连摆手,却难以平息这场混乱。

陈砚见状,迈步向前,朗声说道:“诸位大人,争论无益。不如以事实为证。近日,匈奴右贤王在盐泽关部署了三千骑兵,封锁了乌孙与大汉的商路。若不尽快结盟,匈奴下一步极有可能进攻乌孙的东部牧场。而突厥虽承诺出兵,却迟迟未见动静,反而在暗中与匈奴接触,显然意在坐收渔翁之利。”

他从系统空间中取出此前缴获的匈奴密信,递至昆弥面前:“这是我们在盐泽关截获的匈奴密信,上面明确记载,匈奴与突厥已达成协议,待匈奴攻破乌孙东部牧场后,双方将平分乌孙的牧群与城池。姑师昧将军,不知你对此有何解释?”

姑师昧脸色骤变,急忙辩解道:“这定是汉人伪造的密信!突厥怎会与匈奴勾结?陈大人,你休要挑拨离间!”

“是否伪造,一问便知。” 陈砚目光转向阿里木,“阿里木国相,大宛的商队近日在突厥边境,是否目睹匈奴使者与突厥将领会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