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长安城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陈砚的居所内,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桌上那枚镌刻着“主”字的令牌。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令牌上的精细纹路,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宣室殿内主父偃那阴鸷冷厉的眼神——这场朝堂之上的博弈,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冤案昭雪,更是一场关乎墨家技术传承与大汉边疆安危的激烈较量。
就在此刻,腰间的青铜残片骤然变得灼热,耳畔响起了熟悉的编钟声。淡蓝色的光幕缓缓展开,显示出一行行清晰的文字:“检测到宿主身处危机环境,触发系统新手任务——紧急军备打造。任务要求:三日内打造十架‘墨家改良连弩’,弩身需融入桑木韧性结构,箭槽加装自动上弦装置,射程提升至八十步,穿透力增强两成。任务奖励:解锁‘机关箭囊’图纸,功绩值+200,系统储物格开启(可存放小型器械)。失败惩罚:扣除现有功绩值300,青铜残片临时封印三日。”
光幕上的任务细则一目了然,陈砚心中为之一振——系统选择在此刻发布任务,显然是为了赋予他自保与对抗主父偃的能力。改良后的连弩不仅可用于防身,若能献于汉武帝,更能进一步彰显墨家技术的卓越价值,为父亲的冤案平反增添有力的砝码。
“三日之内需打造十架连弩,时间紧迫啊。” 陈砚凝视着光幕,迅速开始筹谋:改良连弩的关键在于桑木弩身与自动上弦装置。桑木需从雁门调运,但一来一回至少需五日,显然来不及;自动上弦装置则需精密的齿轮结构,普通铁匠难以胜任,必须寻求长安城内最顶尖的铁匠铺合作。
翌日清晨,陈砚携带图纸前往长安西市的“李记铁匠铺”。这家铁匠铺是长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老板李铁匠曾为军中锻造弩箭,技艺精湛。刚踏入店门,便见李铁匠正在锻造铁犁,火星四溅。
“李老板,冒昧打扰。” 陈砚递上改良连弩的图纸,“我需在三日内打造十架连弩,弩身采用桑木,箭槽加装自动上弦装置,不知您能否胜任?”李铁匠接过图纸,仔细审视,眉头逐渐紧锁:“陈大人,这自动上弦装置的齿轮结构过于精密,我铺中的工具恐怕难以打造;再者,桑木需用三年以上的老料,长安城内难以寻觅现成的。三日内完成十架,恐怕……”
陈砚早有对策,从怀中取出墨家机关秘录的副本,翻至“齿轮锻造法”一页:“李老板,请看这锻造方法,采用‘失蜡法’铸造齿轮,再以细砂纸打磨,精度可大幅提升。至于桑木,我可请卫青将军从长安城外的军营调运,半天即可送达。”李铁匠目光落在秘录上的锻造方法,眼中闪现亮光:“此法甚妙!用失蜡法铸造,不仅精度高,还能节省时间。陈大人放心,只要材料到位,三日内定能完成十架连弩!”
当天中午,卫青派来的士兵便送来了二十根三年生的桑木,堆放在铁匠铺的后院。陈砚与李铁匠迅速组织工匠们开工,将工匠分为三组:一组负责处理桑木,将桑木锯成弩身的形状,再用刨子打磨光滑,依照墨家的“弧形受力法”将弩身烤制成弯曲状,以增强韧性;二组采用失蜡法铸造齿轮,先制作蜡质齿轮模型,再用泥土包裹,烧制后倒入铁水,冷却后敲碎泥土,取出齿轮;三组负责组装连弩,将弩身、齿轮、箭槽拼接起来,调试自动上弦装置。
然而,开工不到半天,麻烦便接踵而至。几名身着官服的人走进铁匠铺,为首的是主父偃的亲信王都头。他指着堆在院子里的桑木,厉声说道:“奉主父大人之命,长安城内严禁私自打造军械,这些材料和工具,我们都要全部没收!”
陈砚迈前一步,冷冷地盯着王都头:“我打造连弩是奉陛下之命,为边疆防御做准备,有陛下的口谕为证。你敢私自没收,莫非是想违抗圣意?”王都头脸色一变,却仍强辩道:“口谕呢?拿出来给我看看!没有实证,就是私自打造军械,我必须没收!”
陈砚心中明白,汉武帝只是口头同意他研究墨家技术,并未立下正式文书。他正欲争辩,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马蹄声,卫青的副将带着几名士兵赶至:“王都头,这些桑木是从军营调运的,陈大人打造连弩是为了抵御匈奴,主父大人若是有异议,可直接上奏陛下,不必在此为难工匠!”
王都头见有士兵撑腰,不敢再纠缠,只能悻悻地说道:“好!我这就回去禀报主父大人,咱们走着瞧!” 说完,带着手下灰溜溜地离开。
看着王都头的背影,陈砚松了口气,对副将拱手道:“多谢将军解围,不然这连弩打造恐怕真要耽误了。”
“陈大人客气了,将军特意吩咐过,要全力支持你。” 副将笑着说,“我已在铁匠铺外安排了士兵守卫,保证不会再有人来捣乱。”
有了士兵的守卫,工匠们安心不少,加快了打造进度。陈砚亲自参与调试自动上弦装置,发现齿轮转动时偶尔会卡顿。他想起墨家秘录中提到的“油脂润滑法”,让人取来动物油脂,涂抹在齿轮咬合处,卡顿的问题果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