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16章 卫青练兵场!连弩试射震全军

未央宫的晨曦透过窗棂,洒在陈砚手中的改良连弩之上。桑木弩身泛着温润的光泽,自动上弦装置的齿轮咬合紧密,箭槽内躺着的铁箭,箭头淬以冷钢,闪烁着慑人的锋芒。太监引领他穿过层层宫廊,前方传来整齐的甲胄碰撞声——汉武帝已携文武百官,在宫门外等候。

“陈砚,你打造的改良连弩,今日便在卫青的练兵场一试真伪。”汉武帝翻身上马,目光聚焦于连弩,“若真如你所言那般厉害,朕便下旨,在全军推广;若是徒有虚名,你可知该当何罪?”“臣愿以性命担保!”陈砚躬身行礼,随即也翻身上马,“此连弩射程八十步,穿透力可破双层皮甲,自动上弦装置能节省三成换箭时间,定能助我大汉士兵克敌制胜!”

主父偃骑马随行一旁,闻言冷笑道:“陈大人倒是自信,可别等会儿试射时,连箭都射不出去,丢了陛下的颜面。”陈砚懒得与他争辩,催马紧随汉武帝的銮驾。一行人出了长安城门,朝着卫青的练兵场进发。沿途百姓听闻陛下将前往观看新武器试射,纷纷涌上街头,欲一睹风采,街道两旁人潮涌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练兵场已遥遥在望。只见那广阔的场地上,卫青正率领五千士兵进行操练。士兵们整齐排列成方阵,手持长戟,步伐一致,喊杀声震天动地。练兵场的东侧,早已搭建起一座高台,台上摆放着桌椅,专为汉武帝及百官预备的观礼席位。

汉武帝登上高台,百官分列两侧。卫青见陛下驾到,立即下令停止操练,带领将领们来到台前行礼:“臣卫青,参见陛下!”“免礼。”汉武帝轻轻摆手,指着台下的陈砚,“今日召你前来,旨在试射陈砚所打造的改良连弩。你派人准备靶子,在八十步外设置双层皮甲靶,让全军目睹这新武器的威力。”

“臣遵旨!”卫青迅速命人准备靶子。士兵们动作敏捷,很快在八十步外竖立起十个木质靶架,每个靶架上均叠放两层厚实的皮甲,皮甲上还绘有醒目的红色靶心。

陈砚手持改良后的连弩,稳步走到高台前方的开阔地带。全军士兵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有的流露出好奇,有的心存疑虑,更有不少人满怀期待——他们常年与匈奴交战,深知弩箭在战场上的关键作用,若真有能穿透双层皮甲的连弩,未来对抗匈奴骑兵时,便能增添一份胜算。

主父偃站在高台上,嘴角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在他眼中,陈砚不过是个略懂皮毛的小吏,其所打造的连弩再精良,也不可能超越军中制式弩箭的威力。他甚至已在心中盘算,待会儿若试射失败,便要如何以“欺君罔上”之罪名弹劾陈砚。

陈砚深吸一口气,稳稳地举起连弩,瞄准第一个靶架。他按下自动上弦装置的按钮,只听“咔嗒”一声脆响,弓弦瞬间拉满,箭槽中的铁箭蓄势待发。他调整呼吸,目光锁定靶心,手指轻轻扣动扳机。

“咻!” 铁箭犹如一道黑色闪电,划破天际,瞬间命中八十步外的靶架。只听“噗”的一声闷响,铁箭洞穿双层皮甲,深深嵌入木质靶架,箭尾仍在微微颤动。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士兵们无不目瞪口呆——八十步之遥,竟能穿透双层皮甲,这威力远超军中最佳弩箭!高台上的百官亦纷纷露出惊愕之色,汉武帝更是起身,眼中闪过一抹兴奋光芒。

主父偃的笑容瞬间凝固,脸色略显难看,却仍强辩道:“不过是偶然射中罢了,说不定下次就偏了。”陈砚未予理会,继续举起连弩,瞄准第二个靶架。启动自动上弦装置,弓弦再度拉满,扳机一扣,铁箭再次精准命中靶心,同样洞穿双层皮甲。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直至第十个靶架,每一箭皆准确无误地射中靶心,穿透双层皮甲,无一偏失。

“好!太好了!” 汉武帝忍不住拍手称赞,“这改良连弩果然威力惊人!有了此等利器,我大汉士兵何愁不能击退匈奴!”

高台上的百官亦纷纷附议,赞誉陈砚的精湛技艺。卫青步至陈砚身旁,拾起连弩细致端详,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许:“这自动上弦装置设计巧妙,换箭速度远胜普通弩箭,实在令人惊叹!若在沙场之上,士兵们得以连续射击,必能有效压制匈奴骑兵的猛烈冲锋!”

陈砚含笑解释道:“此自动上弦装置借鉴了墨家的齿轮传动原理,只需轻按按钮,齿轮便会带动弓弦自动拉满,从而省去了士兵手动上弦的繁琐步骤。此外,弩身选用了三年生桑木打造,既轻便又富有韧性,士兵携带时也更加轻松。”

“妙极!”卫青旋即转身,向汉武帝拱手奏道,“陛下,臣恳请即刻在全军范围内推广此改良连弩!凭借此利器,我大汉军力必将大幅提升,不出多久,定能彻底击溃匈奴,收复边疆失地!”

汉武帝微微点头,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传朕旨意,擢升陈砚为军械监,专职负责改良连弩的批量生产,所需桑木、铁料等物资,务必优先调配!此外,赏赐陈砚黄金百两、锦缎千匹,以表彰其卓越贡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