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 第358章 暴雨夜临,线索浮水面

雨水顺着风衣的领口灌进来,贴着后颈往下流。顾轩站在桥墩下,鞋底踩着积水,水波一圈圈荡开。

他看了眼手表,十点整。

三分钟前,短波接收器传来摩斯密码:“雨落三更,桥底见影。”

他知道,时间到了。

铁桥早已封闭,锈蚀的栏杆歪斜地垂在半空,像被撕裂的骨架。远处警笛声断断续续,被暴雨吞了一半。城市供电不稳,四周路灯全灭,只有闪电划过时,才能看清脚边那道排水沟口。

涵洞里传来窸窣声。

一个人影从里面爬出来,裹着黑色塑料布,佝偻着背,脸上蒙着湿毛巾。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布满血丝,却很清醒。

顾轩没动。

“你是……?”他声音压得很低。

对方没回答,颤抖着手递出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是一张纸条和一枚SD卡。

顾轩接过,指尖触到袋子边缘的折痕——是反复折叠过的旧物。

他打开纸条。

上面写着:“陈立群不是终点,王志远背后站着的人,才是动你家人的主谋。”

字迹潦草,但笔力很重,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

翻到背面,半个印章印在那里。颜色发黄,边缘模糊,但能认出来——省审计厅内部文件骑缝章的残迹。

顾轩抬头,“你怎么拿到的?”

“我在档案室扫了三年地。”那人声音沙哑,像砂纸磨过铁皮,“有些东西,他们以为烧了就行。”

话音刚落,远处又一声警笛逼近。

那人猛地往后退了一步,“我只能帮你这一次。”转身钻进涵洞,身影迅速消失在黑暗里。

顾轩没追,也没喊。他知道这种人不会多留一秒。

他把塑料袋塞进内衣口袋,贴着胸口,然后转身离开桥底,脚步沉稳地走入雨幕。

半小时后,老城区一处废弃泵站内。

这里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中转站,十年前停用,如今成了流浪汉都不愿靠近的废墟。墙皮剥落,水泥地面裂开缝隙,角落堆着生锈的管道零件。

顾轩拧开一盏应急灯,昏黄的光洒在桌上。桌上摆着一台无联网的笔记本电脑,电源接的是便携蓄电池。

他取出SD卡,插入读卡器。

屏幕亮起,文件夹里有三个文件:一段录音,两份扫描件。

先点开录音。

几秒杂音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阴沉、克制,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让王志远把报告往‘程序瑕疵’方向引,不要碰实质问题。”

顾轩手指一顿。

这个声音他听过太多次。

副市长秦振国。

会议发言、公开讲话、干部任免通报……每一次都正气凛然,为民请命。

可现在,他在指挥一场针对自己的构陷。

录音继续:“……顾轩那边动作不少,但别激他。只要项目卡住,他自己就会乱。”

背景里还有另一个人低声应了一句,但被电流干扰听不清。

顾轩关掉录音,打开第一份扫描件。

是一页非公开会议纪要,标题为《关于东区旧改三期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讨论》。

文中提到“补偿款异常”时,批注写道:“可控范围内处理,勿激化矛盾”。

落款处没有单位公章,只有一个花押。

顾轩盯着那个符号看了很久。

龙飞凤舞的一笔,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章法。他曾在一份十五年前的省级红头文件上见过同样的签名。

阎罗。

那个挂着“莫谈国事”匾额,每天喝昆仑雪菊茶的老政客。

他不是幕后操盘手,谁是?

第二份扫描件是一张人员调动建议表。财政局某副局长即将提前退休,接任者名单里,赫然有王志远的名字。

这不是临时起意的打压。

是早就铺好的路。

刘庆负责制造舆论,王志远出文定调,陈立群把控合规解释权,秦振国坐镇指挥,而阎罗,则在更高层面掌控人事与节奏。

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顾轩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前世他家破人亡,妻子死于一场“意外车祸”,女儿胎毛鉴定报告被篡改,所有证据都被抹除。他一直以为那是个人复仇。

现在他明白了。

那是系统性的清除。

因为他查到了不该查的东西。

而这一次,他们又想故技重施。

只是他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基层科员。

他睁开眼,打开U盘备份工具,将录音和扫描件分别加密存入三个不同存储设备。一份藏进通风管道夹层,一份塞进水泵外壳内侧,最后一份贴身携带。

做完这些,他点燃打火机,烧掉了那张纸条。

火光映在他脸上,一闪一灭。

窗外雷声滚滚,雨打得屋顶哗啦作响。

但他已经不再焦虑。

线索浮出来了。

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够撬动整个链条。

他拿起手机,准备拨号。

可手指悬在屏幕上,又停住了。

现在还不能动。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