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 第357章 暴雨将至,紧迫感升级

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顾轩的手指已经按下了接听键。

他没等对方开口,直接说:“出事了?”

林若晴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语速比平时快半拍:“宏信那边动了。‘旧改补偿’词条三小时内转发破十万,全部指向一个口径——说你违规操作资金流向,借项目洗钱。”

顾轩坐直身体,左手无意识地压住桌角那张刚打印出来的行动表。纸边被捏出一道折痕。

“水军规模?”他问。

“不止是水军。”林若晴顿了顿,“有两家本地自媒体同步发了深度稿,标题都带‘实名举报’字样。更麻烦的是,这些内容已经被推上省政务舆情日报的预警栏,今天下午就会送到几位领导案头。”

窗外风开始变大,玻璃震了一下。办公室的灯闪了半秒,又稳住。

顾轩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晚上八点四十七分。距离他烧掉关系图、锁定线索才过去不到四十分钟。敌人反应的速度超出预期。

他拉开抽屉,取出备用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写下三个词:舆论定调、提前收网、反向溯源。

“他们不是在试探。”他低声说,“是在抢时间。”

林若晴那边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我已经让技术组逆向追踪转发源头。初步判断,这批账号背后有统一调度,IP跳转路径复杂,但最终结算账户指向一家注册在开发区的咨询公司——名字叫‘正合智策’。”

顾轩笔尖一顿。

正合智策。

这个名字他见过。江枫送来的人事情报里提过一句:阎罗名下七家空壳公司之一,专用于承接政府课题外包,三年来零纳税,却连续中标六个重点项目研究合同。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出口。

他们用合法身份包装黑稿,把谣言变成“第三方调查报告”,再借媒体扩散成社会共识。一旦形成舆论压力,后续审计结论哪怕有问题,也会被解读为“早有征兆”。

高明。

狠毒。

而且精准掐在他最脆弱的时间点上。

顾轩合上本子,站起身走到窗边。远处天际线已被乌云吞没,整座城市像被罩进一个不断下沉的铁盖子里。气象台的暴雨橙色预警刚滚动播出,交通广播开始提醒市民减少外出。

可他知道,这场雨不是天灾。

是有人要借势点火。

他转身回到桌前,打开加密短信界面,输入一行字:“风起于青萍之末。”

发送对象是林若晴。

这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暗号——启动备用传播链,准备反击。

消息刚发出,手机震动。周临川回了两个字:“收到。”

顾轩没再犹豫,拨通那个从未存名的号码。

电话响了一声就被接起。

“伞要提前打开。”他说完就挂。

这是他们之间的紧急代号。意思是:所有保护措施即刻升级。家人转移、证人监控、证据分流,全部进入一级响应状态。

他把手机扣在桌上,重新打开录音笔,按下录制键。

“敌已动,我须更快。”他的声音很稳,“不能再等督查组进场,我们必须成为风暴本身。”

话音落下,雷声滚过楼顶。

他将笔记本锁进保险柜,U盘塞进空调通风口内侧夹层,存储卡则贴着鞋垫藏进左脚皮鞋。三处藏匿点互不关联,即使一处暴露也不会牵连全局。

做完这些,他坐回椅子,手指搭在檀木珠上,一串串来回摩挲。

现在的问题是,对方既然能这么快发动舆论战,是不是也察觉到了他在查陈立群?

那个审计局法规科的老油条,掌握着条文解释权,只要他一句话,任何违规都能变成“政策灵活执行”。他是整个闭环中最关键的一环。

顾轩拿起笔,在纸上画出新的路线图。

刘庆负责造势,王志远带队审计,陈立群把控合规口径,而背后站着的阎罗,则握着人事任免和项目分配的大权。

四个人,四道工序,环环相扣。

想打破它,必须找到其中一个人的破绽。

而且得快。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九点十三分。

距离明天上午九点财政局召开专项核查通报会,还有不到十二小时。一旦那份由王志远主笔的初稿被正式提交,后续所有动作都将陷入被动。

他必须在这之前,拿到足以翻盘的东西。

手机突然亮了。

林若晴发来一张截图:一份刚刚上传至内部系统的文件预览图,标题是《关于东区旧改三期资金使用情况的初步核查意见(草稿)》。

作者署名:王志远。

发布时间:今晚八点五十六分。

正在走审批流程,预计明早七点完成签章。

顾轩放大图片,逐行扫视内容。

前三段都是标准套话,第四段开始提到一笔九百七十六万元的补偿款支出,称其“缺乏有效评估依据,疑似存在虚报冒领风险”,并建议“暂停后续拨付,移交纪检部门进一步调查”。

正是他故意留下的那个“错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