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走进省委书记办公室时,发现省长和纪委书记邱明轩也在。
三位江东省的最高领导坐在沙发上,气氛凝重。
省委书记指了指对面的空位,示意林杰坐下。
“林杰同志,老同志们的联名信,你看过了吧?”省委书记开门见山,语气平稳,但目光如炬。
“赵书记,李省长,邱书记,我看过了。”林杰坐得笔直,态度恭敬而坦然。
“老同志们心系事业,提出的意见很尖锐,也很有代表性。”省长接过话,眉头微蹙,“涉及到编制和人员管理,是大事,敏感度很高。你是怎么考虑的?”
林杰没有急于辩解,而是从随身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几份精心准备的材料,分别递给三位领导。
“书记,省长,邱书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各位领导看几组数据和案例。”林杰的声音清晰而沉稳,“这是我们委里编外人员的现状分析,以及部分核心骨干的情况说明。”
三位领导接过材料,低头翻阅。材料图文并茂,数据详实。
“截至上个月,我们省卫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在岗人员中,各类编外人员占比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承担核心业务工作的,如医保智能审核系统运维、重大政策数据分析、应急项目协调等关键岗位,编外人员占比超过六成,个别团队达到八成。”
林杰开始陈述,语气客观,如同在做一份科研报告:“这是我们委里近三年编外人员流失率统计,年均流失率百分之二十五,是编内人员的四倍以上。流失人员中,被外部企业以高出当前收入两到三倍薪资挖走的,占百分之七十。这是部分离职人员的访谈摘要,他们普遍反映,看不到职业前景和同工不同酬是主要离职原因。”
然后他又指向另一份材料说:“这是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做的风险评估。结论显示,由于核心业务过度依赖编外骨干,且这部分队伍极不稳定,存在明显的‘人才断档’和‘技术泄密’风险。特别是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如果核心运维团队出现集体流失或被恶意挖角,系统可能面临瘫痪风险,刚刚建立的医保基金‘防火墙’将形同虚设。”
省长抬起头问:“有这么严重?”
“李省长,这是基于现状的推演。”林杰肯定地回答,“我们之前遭遇的黑客攻击,对方手段专业,目标明确。如果不能保证我们自身团队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忠诚度和稳定性,难保不会被人从内部攻破。”
邱明轩点了点头,插话道:“纪委这边也注意到一些苗头,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试图动摇军心的言论,与我们正在查办的案件存在关联。林杰同志提到的风险,并非危言耸听。”
省委书记一直沉默地听着,翻看着手中那份列有关键编外骨干名单和贡献的材料,上面有王雪等人的名字和事迹。
林杰见时机成熟,拿出了最后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材料,一份来自南方某市试点“员额制”的成效评估报告。
“书记,省长,邱书记,老同志们担心改革会动摇根本、引发攀比。我们理解这份担忧。所以,我们并没有想否定现有制度,而是希望借鉴外地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进行小范围的、可控的试点探索。”
他翻开那份成效报告:“这是深市在某局试点‘员额制’两年后的数据。试点单位人员总数保持稳定,但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核心骨干流失率从试点前的百分之三十下降到百分之五。人员经费总额在预算控制范围内,通过优化分配结构,编外骨干待遇平均提升百分之四十,工作积极性显着提高,人均工作效率提升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更重要的是,并未出现老同志们担心的‘编内人员大面积不满’的情况,因为改革明确了‘员额’内人员的职责和待遇与岗位、绩效挂钩,打破了身份壁垒,反而激发了整个队伍的活力。”
林杰看着三位领导,语气诚恳而坚定的说:“我们提出的‘员额制’试点构想,核心是‘预算总额控制、人员分类管理、待遇与绩效挂钩’。它不突破编制总量红线,而是在现有财政框架内,通过优化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稳住我们事业发展的刀刃,也就是那些真正干活、能干活、决定工作成败的骨干人员。这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困境和风险。”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三位领导都在仔细看着手中的数据,权衡着利弊。
省委书记放下材料,身体微微前倾,看向林杰问道:“你这份材料,数据来源可靠吗?南方的经验,在江东一定能行得通?会不会水土不服?”
“书记,数据来源我们反复核对过,也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交叉验证,确保真实可靠。”林杰回答得毫不犹豫,“至于水土不服,这正是我们强调‘试点’的原因。我们不追求一步到位,只想在委内选择一两个处室或直属单位,小范围先行先试。成功了,可以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纠偏,影响可控。这符合中央倡导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