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钢铁洪流与寂静坟场——俄罗斯的毁灭序曲
战争的第一个月,对于广袤而坚韧的俄罗斯大地而言,并非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席卷一切的、无声的灭绝风暴。曾经在二战中淬炼出的、以巨大牺牲和顽强意志换取胜利的模式,在来自星海的敌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这一次,牺牲的规模超越了斯大林格勒,超越了列宁格勒,甚至超越了整个卫国战争最黑暗的时期,但其换来的,却并非战略转折的希望,而是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绝望。第一个月,阵亡与失踪人数,便已突破了百万这个冰冷而恐怖的数字。这并非战斗,这是一场发生在信息黑洞中的、不对等的屠杀。
天空的陨落:钢铁雄鹰的折翼
战争伊始,俄罗斯空天军怀着扞卫领空的决然,升空了其最先进的Su-57“重刑犯” 战机集群,辅以大量的Su-35S“侧卫-E” 和 Su-34“鸭嘴兽” 战斗轰炸机。它们曾是北极天空的霸主,是精密技术与强大火力的结合体。
然而,它们面对的不是同样依靠雷达和导弹进行视距外空战的对手。饕餮的小型拦截机群,其机动性违背物理常识,能量武器射程远超任何空对空导弹。更致命的是,通讯的彻底断绝,使得俄军战机成了聋子和瞎子。
一幅典型的空战画面:一架Su-57的飞行员,伊万诺夫少校,正紧张地搜索着雷达屏幕,上面只有一片雪花和偶尔跳动的、无法识别的干扰信号。他依靠目视和战前简令中模糊的敌情通报,在云层间穿梭。
突然,僚机的通讯频道里传来一声短促的惊呼,随即是爆炸的静电噪音。伊万诺夫猛拉操纵杆,战机剧烈翻滚,他瞥见远处一团燃烧的金属碎片正坠向大地——那是他的僚机。
没有预警,没有导弹来袭的告警。敌人就像幽灵。
下一刻,一道惨白的光束从他侧后方无声地射来,精准地熔穿了他战机的尾翼和一侧发动机。警报凄厉地响起,仪表盘瞬间黑了一半。他试图弹射,但座舱盖仿佛被焊死,整个战机在空中解体,化作又一团下坠的火球。从发现敌情到被摧毁,不过十几秒。他至死都没能看到攻击者的确切模样。
类似的场景在俄罗斯广阔的领空各处上演。庞大的 Tu-160“海盗旗” 战略轰炸机,尚未抵达发射阵位,就在远程能量武器的打击下化为夜空中的巨型烟花;MiG-31“捕狐犬” 高速截击机,其速度优势在饕餮战机的瞬移般机动面前毫无意义;Ka-52“短吻鳄” 武装直升机,在地面部队绝望的呼唤中试图提供近距离支援,却如同笨拙的飞蛾,轻易被脉冲炮火撕碎。
制空权在开战后的头几天内便彻底易手。曾经令北约忌惮的空中力量,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碾碎,残存的飞机只能分散躲藏在伪装网下或深入西伯利亚的备用机场,失去了集结和有效出击的能力。天空,成为了饕餮突击舰和战机构筑的、无法逾越的死亡禁区。
地面的熔炉:钢铁洪流的凝固
失去了天空,曾经引以为傲的、强调大纵深突击的俄罗斯地面装甲力量,变成了固定在原地的靶子。
在莫斯科以西的斯摩棱斯克方向,一场旨在迟滞敌军推进的大规模装甲反击战,变成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灾难。T-14“阿玛塔” 主战坦克、T-90M“突破” 坦克和 BMPT“终结者” 坦克支援战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在缺乏空中掩护和有效战场感知的情况下,一头撞进了饕餮精心布置的火力口袋。
开阔的原野上,俄军坦克纵队正试图展开进攻队形。突然,来自远超出其射程之外的高空,数道粗大的能量光束如同神罚之剑,垂直落下!
首当其冲的一辆T-14坦克,其引以为傲的“孔雀石”爆炸反应装甲和复合基甲,在能量射流的持续灼烧下,如同黄油般融化、汽化。炮塔被巨大的内部压力掀飞,翻滚着砸在旁边的步兵战车上。里面的乘员,瞬间化为焦炭。
其他的坦克试图机动规避,但饕餮的炮火如同长了眼睛。能量炮弹不仅精准,而且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电磁脉冲,让坦克的观瞄系统和通讯设备瞬间失灵。一辆T-90M刚刚转过炮塔,就被一枚从天而降的智能子母弹覆盖,顶部脆弱的装甲被轻易贯穿,内部化为血与火的炼狱。
步兵的情况更为凄惨。搭载着摩托化步兵的 BTR-82A 装甲车和 MT-LB 多功能装甲车,在能量武器的扫射下如同纸盒般被撕裂。士兵们甚至来不及下车,就与他们的载具一同被摧毁。侥幸跳出车辆的步兵,暴露在开阔地上,面对饕餮步兵精准的点射和偶尔掠过的、如同死神镰刀般的低空炮艇扫射,成片地倒下。
没有有效的炮火反制。俄军庞大的 2S35“联盟-SV” 自行火炮和 BM-30“龙卷风” 远程火箭炮部队,因为无法获得前方准确的坐标参数,又害怕暴露阵地招致毁灭性打击,大部分时间只能沉默。偶尔的盲目齐射,除了消耗宝贵的弹药和暴露大致方位外,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