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66章 加急打造!兵器按时交付

墨家工坊的锻铁区彻夜闪烁着红光,十座锻铁炉的火焰腾跃至三尺之高,将工匠们的脸庞映照得一片通红。距离霍去病约定的兵器交付期限仅剩十天,工坊内却突发意外——负责锻造百炼剑刃口的三名核心工匠,因连日高强度劳作而不幸中暑倒下。而剑刃口的“冷锻淬火”工艺又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匠亲自操作,一时间,锻造进度被迫停滞。

陈砚在接到墨山的紧急汇报时,正仔细审视着西域据点发来的器械维护清单。闻听此讯,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书,迅速赶往锻铁区。只见锻铁炉旁,几名年轻工匠正围着尚未完工的剑刃愁眉不展,炉中原本烧得通红的精铁逐渐冷却。原本整齐堆放的成品剑刃尚不足两百柄,与三百柄的目标相差甚远。

“冷锻淬火的关键在于精准控制火候与淬火水温,稍有偏差,剑刃便会脆裂。”墨山抹去额头的汗水,语气中透着焦急,“那三名工匠是工坊里最精通这门手艺的,他们倒下后,年轻工匠尚未完全掌握技巧。刚才试锻的五柄剑,有三柄都在淬火时裂开了刃口。”

陈砚蹲下身,拿起一柄裂刃的剑仔细端详。刃口处的裂纹细密如蛛网,显然是淬火时水温过低、冷却速度不均所致。他沉思片刻,突然想起系统中“军事器械研发”功能解锁的“分段淬火法”图纸——将剑刃分为三段,分别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淬火,既能确保刃口硬度,又能降低裂纹风险,而且操作难度比传统冷锻淬火低,更适合年轻工匠快速掌握。

“墨山,我们改用‘分段淬火法’!”陈砚迅速激活系统光幕,将图纸清晰地投影在锻铁区的石壁上,“你看,首先将剑刃的尖端浸入八十度的热水中淬火,以增强其锋利度;接着将中段放入五十度的温水中,提升其韧性;最后将根部置于二十度的冷水中,确保与剑柄的连接牢固。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裂刃的概率,还能显着缩短淬火所需的时间。”

墨山凑近图纸,仔细研究片刻,眼中逐渐闪烁出赞许的光芒:“这方法确实可行!我这就挑选十名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工匠,由你亲自指导,尽快让他们掌握分段淬火法。”

陈砚点头应允,随即脱下官袍,挽起衣袖,拿起一柄烧红的剑坯,开始演示分段淬火的具体操作:“注意,剑坯入水时要保持垂直,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三息,否则会影响到刃口的质量。”年轻工匠们围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陈砚的每一个动作,并不时记录下关键要点。

演示三遍之后,一位名叫墨青的年轻工匠主动请缨尝试。他依照陈砚的指导,将烧红的剑坯先浸入热水,再转入温水,最后置入冷水,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待剑冷却后,墨山用钢刀测试刃口硬度,结果竟与资深工匠锻造的剑相差无几。

“成了!”众人齐声欢呼,锻铁区的气氛顿时重新变得热烈起来。

解决了淬火难题后,工坊再次进入全速运转状态。工匠们分为三班,每班工作八小时,人歇炉不歇:锻打工匠挥舞着三十斤重的铁锤,反复捶打精铁坯,火星四溅,落在地面,堆积成厚厚的铁屑;淬火工匠严格按照分段淬火法操作,每柄剑从淬火到冷却仅需一刻钟;打磨工匠则手持细砂纸,将剑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镜,连一丝锤痕都难以察觉。

陈砚亦投身于繁忙的队列之中,日间悉心指导工匠攻克技术难关,夜间则坚守于锻铁区域,细致入微地检验每一批兵器的品质。他更特意从内务府申请了一批解暑汤药,安排伙房每日熬制,并逐一分发给工匠们,以防中暑事件再次发生。霍去病闻悉工坊所遇困境后,迅速派遣了十名精通兵器的亲兵前来支援——他们负责严格检查兵器的尺寸与重量,确保每柄剑长三尺三寸、重三斤八两,每杆长枪长七尺、重五斤,完全契合骑兵作战的切实需求。

交付前的五天,盐铁署送来的最后一批精铁如期而至。然而,陈砚却发现这批精铁中混有部分杂质较多的“次铁”,若用于锻造长枪枪杆,可能会影响其强度。他迅速命人将次铁挑出,并立即派人前往盐铁署交涉。

盐铁署署丞闻讯后,连忙致歉:“是属下监管不力,导致次铁混入了这批物资。目前库房中优质精铁存量已不多,若要重新调拨,至少需耗时三日,恐怕会延误贵方的兵器交付。”

陈砚紧皱眉头,三日的延误足以让兵器交付出现问题,而霍去病的练兵正急缺武器。他灵光一现,想到可以将次铁与优质精铁混合锻造,再加入少量从西域运来的乌金——乌金质地坚硬,能有效弥补次铁的不足。此外,工坊在改良连弩箭簇时还剩余了一些乌金。“无需重新调拨,我们采用‘铁金混合法’锻造!”陈砚立刻召集工匠,指示道:“将次铁与优质精铁按三比七的比例混合,再加入一成乌金,反复锻打,既能去除杂质,又能提升枪杆的强度。”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