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陈砚带领墨尘及五名经验丰富的墨家工匠,携带连夜备妥的“机关破解套件”(内含反光铜镜、重力测试锤、防渗泥、青铜锁匙等工具),再次抵达墨家长老墓的入口。经过昨日初步探查,众人已基本掌握墓内机关的运作规律,然而前厅之后的“主墓室通道”,据羊皮卷注解,暗藏墨家“三重进阶陷阱”,需格外小心应对。
“昨日你已见识,这是我依据机关图谱绘制的‘陷阱应对图’。”墨尘展开一卷新绘制的羊皮卷,上面详细标注了通道内可能遭遇的陷阱类型及其破解方案,“第一重‘镜像迷阵’,需利用铜镜反射光线破解;第二重‘重力机关’,需按特定重量踩踏石板;第三重‘水火连环阵’,需同步操控水阀与火门,稍有差池便会触发连环攻击。”
陈砚点头认可,随即激活“历史锚点雷达”对主墓室通道进行扫描——雷达显示,通道内三处陷阱的“风险值均为‘高’”,并特别标注“陷阱间存在能量联动,破解顺序不可颠倒”。他将工匠分为三组,每组配备一套破解工具,分别负责破解一重陷阱,而自己则与墨尘殿后,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穿过前厅石门,主墓室通道豁然展现——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嵌满了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青铜镜,镜面齐齐朝向通道中央,构成了密密麻麻的反射面,正是传说中的“镜像迷阵”。众人刚一踏入通道,镜面骤然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光芒在通道内交织成一张网状的光网,将众人的身影映照在镜中,仿佛有无数个“分身”环绕四周。
“闭上眼睛!别被镜面光芒干扰!”陈砚大声呼喊。按照事先的计划,负责第一组的工匠们迅速取出准备好的黑布蒙住眼睛,同时举起特制的“定向反光铜镜”——这面铜镜的镜面上刻有墨家特有的“聚光纹路”,能够将杂乱的反射光汇聚成一束,反向照射石壁上的铜镜。随着定向铜镜的转动,一束强光精准射向通道深处的一面主铜镜,主铜镜应声“咔嗒”一声转动,镜面角度随之改变,原本交织的光网瞬间消散无踪。
“主铜镜是迷阵的核心!快按图谱标注的角度调整剩余铜镜!”墨尘急促地喊道。工匠们依照羊皮卷上的注解,用青铜撬棍逐一调整石壁上的铜镜角度。当最后一面铜镜调整完毕,通道两侧的铜镜突然齐齐收起,露出一条通往第二重陷阱的石阶通道。
石阶下方赫然是“重力机关区”——地面由数十块大小一致的青石板铺就,每块石板上均镌刻着不同的“重量刻度”(从“一斤”至“百斤”不等)。陈砚取出特制的“重力测试锤”(锤身可调节重量,且配有刻度表),先将锤子调至“十斤”,轻轻放置在刻有“十斤”的石板上。石板平稳如初,毫无反应;随后,他将锤子调至“十五斤”,再置于“十斤”石板上,石板瞬间下沉,两侧石壁骤然弹出数根铁刺。幸亏众人反应敏捷,迅速后退,才得以避免被刺伤。
“看来必须严格按照石板刻度,精准放置对应重量的物品!”陈砚冷静分析道。工匠们闻言立即分工协作,有的用测试锤仔细测量石板刻度,有的则从工具包中取出事先按“一斤、三斤、五斤”分好的不同重量的青铜块,严格按照刻度将青铜块放置在对应的石板上。当最后一块刻有“百斤”的石板上也稳妥地放上青铜块时,地面突然传来一声“轰隆”,所有石板同时下沉半寸,随后又缓缓恢复原位——重力机关已被成功破解,石阶下方的石门也随之缓缓开启。
穿过石门,第三重“水火连环阵”赫然显现:通道左侧布置着十二道“火门”,右侧则对应设有十二道“水阀”,地面中央放置着一个刻有“十二时辰”的青铜圆盘,圆盘边缘均匀分布着十二个凹槽,显然是操控水火的关键所在。陈砚激活体内青铜残片的能量,能量顺着地面蔓延开来,在圆盘上形成一道淡绿色的光痕,光痕精准指向“巳时”凹槽。
“依照墨家机关术‘五行相生’的规律,水火连环阵需在‘巳时’开启水阀,‘午时’关闭火门,顺序绝不可错。”墨尘对照着图谱解释道,“第一组工匠负责开启水阀,按照‘巳时’对应的水阀编号(1-4号)依次操作;第二组则负责关闭火门,待水阀开启后,依照‘午时’对应的火门编号(5-8号)依次关闭;务必注意动作同步,延迟超过三息便会触发连环爆炸!”
随着陈砚一声令下,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第一组工匠转动1-4号水阀,清澈的水流随之涌出,顺着地面的水道疾速流向火门;第二组工匠在水流即将抵达火门的瞬间,果断关闭5-8号火门。“滋啦——”水流瞬间浇灭火门内的火焰,空气中弥漫起阵阵白雾。当最后一道火门关闭,通道尽头的主墓室石门发出“咔嗒”一声,缓缓向两侧开启。
主墓室宽敞而肃穆,中央巍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棺。石棺前方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盒身上镌刻着“墨家工巧录”五个篆字——这正是众人此行苦苦寻觅的关键典籍。陈砚缓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揭开木盒,只见盒内铺着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三卷泛黄的竹简。尽管竹简边缘略有磨损,但上面的墨字依然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