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 第162章 《鬼马双星》探班1

------

时间:1974年7月5日,下午14点67分。

地点:九龙·邵氏片场租用的第三摄影棚。

香江的夏天闷热得像一个密不透风的蒸笼。邵氏片场一个租用的摄影棚里,空气更是灼热黏稠。

几盏大功率的碘钨灯散发着炙人的光热,将搭设的简陋街景照得一片惨白,灯光束里,细小的灰尘和蚊虫不知疲倦地翻滚飞舞。

棚内正在拍摄一场赌场戏。现场看似混乱,却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喜剧张力。

穿着花衬衫、头发微乱的许冠文,嘴角叼着半截香烟,正对着一副骰盅挤眉弄眼。旁边扮作赌场小弟的许冠杰,手里摆弄着几张扑克牌,作势要与他对赌,周围扮作赌客的群众演员发出刻意营造的哄笑声。

“cut!”

这声叫停清脆有力,瞬间切断了现场的喧闹。发出声音的不是坐在导演椅上的副导演吴宇森,而是刚刚还在演戏的许冠文。

吴宇森看了许冠文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抬手示意全场安静,显然默许了这种主导权的转移。

许冠文没看吴宇森,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刚才那场赌戏上。他几步走到赌桌旁,直接对着扮演赌场小弟的许冠杰说戏,语速快而精准,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阿Sam,你刚才摇骰盅的时候,节奏不对!手腕!手腕要再灵活一点。

对,要像……像一只偷到油的小老鼠!那种既心虚又得意的感觉!”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骰盅示范,手腕轻抖,骰子在盅内发出清脆而有韵律的声响,引得旁边几个年轻演员暗暗称奇。

他立刻转向旁边那位扮演赌场老板的演员:“大佬全,你发现出千时的反应太直白了!脸上的肌肉不能一下子绷紧!

要先疑惑,再怀疑,最后才是愤怒——就像喝了一口茶发现是馊的,却还要强装镇定!”

他夸张地模仿了一个从微笑到僵住再到怒目而视的表情变化,层次分明又充满滑稽感。

最后,他指着赌桌上的一叠道具钞票:“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阿Sam,你等我下注的时候,右手小指要不经意地敲两下桌面——这是我们的暗号!

然后你要演出那种瞬间心领神会,又要强装陌生的微妙表情!赌桌上‘鬼马’的默契,就靠这一下了!明白吗?”

此时的摄影棚比外面还要闷热,几乎所有工作人员的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许冠文身上。

他不像个演员,更像个精密计算的老千,正在一丝不苟地调试着每一个能引发笑声与悬念的微小细节。

“灯光再打亮一点!道具,检查一下骰盅里的磁铁位置对不对!”许冠文直起身喊道,目光却若有似无地扫过片场入口的方向。

他心里清楚,《鬼马双星》那种充满市井智慧与反讽的喜剧风格,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就像片中那句经典台词:“新界的牛很努力,但你什么时候看见牛会发财?”

这种对现实既讽刺又包容的幽默,才是能与香江普通观众同呼吸的喜剧精髓。

“好了,各部门准备!”副导演吴宇森此时终于大声发话:“我们再来一条!”

许冠文迅速收敛心神,重新站回赌桌旁的位置,随手理了理花衬衫的领口,脸上瞬间挂起了老千特有的那种故作高深又难掩心虚的表情。

碘钨灯再次将他笼罩,汗珠从他的鬓角滑落。在赌场戏的喧闹声再次响起之前,这片狭小天地里的时间,仿佛凝固了一下。

只有许冠文自己知道,这种按部就班的拍摄,这些精心设计的赌场笑料,都只是他通向真正目标的跳板。

这份被邵逸夫拒绝的《鬼马双星》剧本,是他所有野心的真正归宿。

用不了多久,他就将带着他的兄弟,彻底改变香江喜剧电影的潮流,开创一个属于市井小员的、真正“接地气”的喜剧时代。

摄影棚入口处的光线微微一,郑硕带着王建国和张建军两位保镖,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棚口。

他今天穿得很随意,一件浅灰色的短袖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手里没拿公文包,反而拎着几箱印着醒目“正大便利店”红色logo的冰镇可口可乐,瓶身上还凝结着诱人的水珠。

(可口可乐65年就由太古代理进入香港市场了,百事要78才进入,我本来也想写百事的,可惜历史不符,唉!我的大百事哦!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他像是顺路过来探班,目光却像鹰隼一样,快速而锐利地扫过整个片场——

老旧的水银灯管发出嗡嗡的噪音,散发着炙人的热量;

锈迹斑斑的摄像机在轨道上缓慢移动,发出嘎吱的声响;

角落里堆满了搭设仿古街景用的旧木板和颜色已经褪色的布幡,整个环境透着一种廉价的、却充满生命力的粗糙感。

郑硕刻意停在入口的阴影里,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的目光越过忙碌的工作人员,牢牢锁定在场地中央的许冠文身上。

他看着许冠文如何用一个夸张的挑眉或者一个无奈的白眼,就瞬间调动起全场演员的情绪;

听着他如何即兴修改一句台词,把一个平淡的包袱变得辛辣刺人,直指市井小民的辛酸与狡黠。

郑硕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仅仅是个能逗人发笑的喜剧演员,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

一个深谙普通香江市民心理的洞察者,他能用一种独特的节奏,将日常生活提炼成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悲喜剧。

就在这时,他脑中那台“灵魂AI”无声地启动,冷蓝色的数据流掠过他的意识:

『目标人物:许冠文。喜剧模式分析报告生成……』

『语言特征:市井俚语、日常口语占比73.4%,高度贴近底层民众生活。』

『情感共鸣:对升斗小民生存状态的刻画与共鸣度评估:92.1%。』

『内容深度:喜剧外壳下,对当时香江社会现象(如拜金、投机)的隐性批判指数:88.7%。』

『商业潜力评估:其喜剧模式具有极强的本土亲和力与票房号召力,预测市场接纳度高于同期喜剧类型平均值约215%。』

这些冰冷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但远不及眼前这活生生的、充满汗味和即兴火花的创作现场来得有力。

郑硕看着许冠文在闷热如蒸笼的片场里,如同一个精准的指挥官,调度着一切,为了一个滑稽动作反复打磨。

这种对作品的极致要求和与生俱来的观众缘,是任何数据模型都无法完全量化的宝贵资产。

郑硕则依旧站在原地阴影里,双手插在裤袋中,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一个将市井喜剧与香江时代情绪完美结合的Ip,其蕴含的能量,或许不亚于一条繁华地段的零售渠道。

“cut!好!这条过了!大家休息半小时!”许冠文洪亮的声音在闷热的摄影棚里回荡,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意。

他刚转过身,准备去监视器那儿看看回放,眼角的余光就瞥见了静静站在棚口阴影里的几个人。

他的目光瞬间锁定在为首的那个年轻人身上,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而又带着真实惊讶的笑容。

“郑生?!”许冠文立刻摘下头上那顶已经被汗水浸透帽檐的鸭舌帽,露出汗水晶亮、头发紧贴的额头。

大步流星地迎了上去,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受宠若惊:

“您什么时候大驾光临的?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就这么悄没声地站着,太见外了!”

郑硕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上前一步,很自然地伸出手。

握手的同时,他顺势将一直拿在手里的那罐还冒着丝丝凉气的可口可乐递了过去。

“许导太客气了。我正好在观塘那边处理点事情,结束得早,顺路就过来看看大家进度怎么样,没想打扰你们拍摄。”他的语气轻松自然,仿佛真的只是偶然路过。

冰凉的铝罐接触到许冠文因长时间说戏指挥而有些发烫且布满老茧的手掌,凝结的水珠瞬间滑落,渗进掌纹里,带来一阵短暂的、令人舒爽的凉意。

就在许冠文接过可乐的当口,郑硕身后如铁塔般肃立的王建国和张建军,已经默契地打开了带来的两个纸箱,里面赫然是码得整整齐齐、瓶身挂满诱人水珠的“可口可乐”!

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大批量、已经冰镇好的汽水,更显出来客的手眼和心意。

郑硕这时稍稍提高了一点音量,确保他的声音能清晰传到片场每个角落,语气真诚而体恤:

“许导辛苦了,各位手足也辛苦了!天气这么热,棚里像蒸笼一样,我请大家喝杯冰汽水,解解暑气,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原本因为休息而稍微松懈下来的片场,瞬间安静了一下,所有工作人员,从灯光、摄像到场记、杂工,都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了一阵低低的、却充满惊喜的欢呼和议论。

投资人探班不稀奇,但像郑硕这样身份的人,亲自带着这么昂贵难搞的进口饮料,说话还如此客气、体谅人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种不经意的“恩惠”,比直接发奖金更能温暖人心。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