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 第161章 建仓

------

时间:1974年6月22日,上午11点45分。

地点:全香江。

香江的天气又湿又闷,压得人喘不过气。就在郑硕团队紧锣密鼓地整合刚接手的马家便利店业务的时候,他办公桌上那台老式电报机和几部热线电话,几乎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不断传来股市的最新噩耗。

恒生指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毫无征兆地再次跌穿了100点的心理大关,市场上一片哀鸿遍野,恐慌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交易大厅里,以往人声鼎沸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股民们一张张惨白绝望的脸,有人甚至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眼神空洞地望着不断跳水的报价板。

各种坏消息和悲观预言充斥着大小报章。酒桌上、茶楼里,人们交头接耳,流传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传闻。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位素以大胆精准着称的股评人曹仁超。

据说他判断市场已经到达底部,毅然动用巨资抄底,结果却被这波无情下跌吞噬了大半本金,损失惨重。

这件事成了当下市场极端恶劣的最佳注脚,也让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散户彻底丧失了最后一点勇气。

然而,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恐慌中,郑硕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四周堆满了各种报表和手写的数据纸,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香江地图,上面用红蓝图钉标注着各种资产和店铺位置,像个作战指挥部。

他现在就站在办公室那幅巨大的香江地图前,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眼前的木质板材,直视楼下中环那些陷入绝望的金融街。

他脑中的“灵魂AI”正无声地高速运转,冰冷的数据流闪烁着最理性的分析:

『市场情绪分析:公众恐慌指数已达92%,接近历史极端值(参照1973年末95%)。

主流财经媒体悲观论调占比88%,创年内新高。逆向投资信号触发。』

『估值评估:恒生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已降至5.8倍,低于历史均值超过40%。

其中,公用事业、优质地产股股息率持续超过6%,现金回报吸引力显着。系统识别多项指标进入深度价值区间。』

『资金流向监测:散户保证金平仓盘集中涌出阶段已近尾声,近期大额抛售多来自杠杆账户的强制清算,而非基本面驱动的长期资本撤离。』

“老板……”霍建宁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资金报表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指数又创新低了,现在市场完全没了方向,很多券商都在收紧融资额度,担心爆仓连锁反应。

我们……我们预留的机动资金,是不是再观望一下?”

郑硕转过身,脸上看不到丝毫慌乱,反而嘴角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建宁,还记得我常说的吗?市场绝望时,正是我们贪婪日。别人看到的是风险,我们看到的是机会。”

他走到窗前,指着楼下街道:“你看现在街上这些人,个个谈股色变,就像当年‘鱼翅捞饭’的疯狂变成了现在的‘闻股色变’。

这……往往就是转机的前兆。”

他接过报表,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字,脑中“灵魂AI”同步进行着压力测试:

『极端情景模拟:假设指数再下跌20%,当前持仓组合最大回撤可控,现金流压力测试通过。』

“马家那笔一千五百万的赔偿款,手续应该已经走完了。这笔钱,可以开始陆续投进股市了。

通知天凡……”郑硕果断下令,语气不容置疑。

“按原定计划,分批买入。不要管指数一时的涨跌,重点盯住我们标注的长江实业、汇丰银行、香江电灯,还有中华煤气这几家现金流稳定、资产净值打折最狠的蓝筹股。

操作策略也照旧,小单,分散,用我们准备好的那二十个备用散户口,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吸货。”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霍建宁,强调道:“帮我转告他一句话:市场越恐慌,抛售越疯狂,我们越要冷静。

动作一定要轻,要散,就像在海边捡沙子,一粒一粒地来,绝不能引起任何大机构的注意,绝不能让人察觉到有我们这样体量的资金在悄悄抄底建仓。”

霍建宁神情专注地听完,一边重重点头,一边拿出记事本,迅速记下要点,随即转身快步离开了办公室,去执行这项秘密而关键的任务。

这几家公司现在的市盈率,平均算下来,比它们自己过去好几年的正常水平低了足足四成还多!

可另一边,它们每年的股息收益率,反倒稳稳当当地超过了百分之六。

‘市盈率低成这个鬼样子,说明股价贱得像大白菜了;股息率还能有六个点以上……’

郑硕端起桌上那杯早就凉透的普洱茶,抿了一口,涩味让他脑子更清醒了点。

‘这不明摆着吗?就算这股价当死鱼一样趴着一整年不动弹,光靠每年派发的那笔现金分红,回报率都吊打银行定存好几条街了。’

这就像在地上捡钱,虽然有点风险,但下面垫了厚厚一层棉花,摔不疼,这就是所谓的“安全边际”够厚实。

他心里清楚,市场上九成九的人现在只会跟着恐慌,看见跌就拼命抛,根本没人静下心来算这笔账。

但这恰恰是他的机会。他能看见,那些优质资产就像被台风刮倒的果树,果子掉了一地,没人敢捡,怕还有余震。

可他手里有数据这把尺子,量得出果子的真实价值。

他深知,在这样极端的市场环境下,任何大的动静都可能引来恐慌盘的跟风砸盘,必须像潜入深水的鱼,不激起一丝涟漪。

真正的机会,往往诞生于最普遍的悲观之中,而伟大的投资者需要具备“敢于伟大”的勇气,在他人缺乏信心时买入。

几天后,市场依旧死气沉沉,但郑硕指定的账户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散兵坑”战术。

每一笔小单的成交,都像是在一片荒芜的沙地里埋下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

郑硕清楚,这种布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要忍受短期内账面浮亏的煎熬,但他更相信,基于扎实数据和深度价值判断的投资,最终会由时间赋予丰厚的回报。

这正如一些投资大佬所经历的,即使遭遇超过50%的回撤,紧紧握住优质公司最终也能带来巨大回报。

窗外的天空依然阴沉,维多利亚港的海雾也未能散去。但郑硕仿佛已经能看到,当浓雾散尽,那些在恐慌中被廉价抛售的优质资产,终将折射出真正价值的光芒。

他的每一次买入,不仅是对公司价值的认可,更是对香江未来经济信心的投票。

这场无声的战役,考验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超越常人的洞察力、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对价值投资哲学的笃信。

在市场的至暗时刻,他选择成为那个逆向而行的人。

他刚刚布下的这两步棋——

实业端,通过整合马家的便利店网络,迅速切入过去难以进入的社区毛细血管;

资本端,利用市场极度悲观的情绪,在无人问津的底部区域,悄然收集这些未来必将闪耀的优质公司的股权——无一不是在为那个未来的“关键时刻”做准备。

(这个“关键时刻”其实就是我之前评论里面说的“大事件”,但是这个“大事件”的时间段要到1975年才行,所以一直没有出现。)

(然后说一下章尾出现这么一段文字的原因。)

(是的,被骂了!主要是写着写着有点飘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下子有点找不着北了,作为一名新人作者,我检讨!

也欢迎大家提意见,但是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别骂娘,最起码别牵扯到父母的身上。

说真的这本小说,现在每天3块钱,完全是为爱发电的,但是我每天都是保持的6000字。

如果不喜欢,可以出去找你喜欢的类型,没必要骂娘。

当然不是说,不可以提意见以及看法,我知道自己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那句话,有意见可以提,人都是在别人提出意见之后进步的,我也认可这种方式,但是你骂我父母就过分了。

辱不及父母,这是句老话,也是最基本的个人素养。

所以,有意见可以提,但别骂娘,真的看不下去的,你直接走也行,因为我也知道自己写的不好,不强求。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还有就是求一下最后面的催更,以及免费的小礼物,谢谢)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