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第890章 和皇帝

北魏在伊水的北岸重新修建圜丘;乙卯日,开始在上面举行祭祀仪式。

北魏镇南将军元英上书说:“萧宝卷一天比一天骄横放纵,残害无辜百姓。他的雍州刺史萧衍向东讨伐秣陵,倾巢而出,顺着江水往下进军;现在建康只有一座孤城,再没有其他有力的防卫,这可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好时机,多少年才能碰上一回啊;要是这个时候不抓住机会,还等什么呢!我请求亲自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直接指向沔阴,占据襄阳城,切断黑水的通路。那边昏庸残暴的君臣,自己就会互相争斗;我们占据上游,威名远扬,再向南长驱直入,攻下江陵,那么三楚地区一下子就能收入囊中,岷、蜀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自然也就断绝了。再命令扬、徐二州扬言一起进军,建业就会陷入困境,就像鱼在锅里游一样,这样就能统一文字和车轨,实现天下大同,把天地混为一体。希望陛下您能独自决断,不要被其他人的意见干扰;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再想吞并他们就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了。”但这件事被搁置,没有得到回应。

车骑大将军源怀也上奏说:“萧衍在内部挑起事端,萧宝卷处境孤立危险,广陵、淮阴等据点都在观望形势,看哪边占优势。这确实是上天开启的好时机,是吞并他们的好机会;应该东西一起发兵,形成席卷之势。要是萧衍成功了,上下齐心,那可不光是以后谋划难办,恐怕扬州也会受到严重威胁。为什么这么说呢?寿春距离建康才七百里,山川水路,他们都很熟悉。要是他们内外都没有忧患,君臣关系确定下来,乘船顺流而下,一下子就到了,很难抵挡。现在萧宝卷的都城有土崩瓦解的危险,边境的城池也没有后续支援的希望,要想肃清江南,就在今天。”于是北魏皇帝任命任城王元澄为都督淮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让他来谋划这件事;但后来没有实施。源怀是源贺的儿子。

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说:“萧氏家族扰乱纲常,君臣相互争斗,长江以南的州镇,分成了两部分,东西对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百姓被转运物资折腾得疲惫不堪,士兵们也因频繁战斗而精疲力尽,大家都只顾着应付眼前的事,力量都在这消耗完了,根本没精力顾及其他州镇,也没办法管理各方事务,那些藩城虽然像棋子一样林立,但也只是勉强维持着。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像闪电一样迅速扫荡,平定南方蛮夷的疆土,恐怕以后再想谋划,就没这么容易了。而且之前寿春虽然平定了,但三面仍然受阻,镇守的事,确实需要提前安排。义阳离淮源比较近,是交通要道,朝廷行军,肯定会经过这里。要是江南平定了,淮河以外有战事,需要趁着夏天水涨,在淮河上排列战船;军队要赶到寿春,必须从义阳的北面走,这样义阳就相当于卡在我们的咽喉要地,不得不深入考虑。现在灭掉义阳,正是时候。估计攻打义阳不过需要一万二千精锐士兵;但行军打仗,关键是要营造有利的形势。请让两荆的军队向西逼近随、雍,扬州的军队驻扎在建安,这样可以抵御三关的援兵;然后让二豫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与延头相对,再派一位都督总领各路军队调度指挥,在冬末进兵,到春末结束,不超过一百天,肯定能攻克。”元英又上奏说:“现在萧宝卷他们骨肉相残,藩镇割据。义阳孤立无援,离我们魏国领土很近,内部没有坚固的粮草储备,外部也没有粮食救援的指望,这就像一只想被烧掉的鸟,不能把柴火拿走,是个等着被杀的敌人,哪能延缓动刀呢!要是错过这个机会不拿下它,不光以后难办,恐怕还会成为更大的祸患。现在豫州刺史司马悦已经做好出征准备,东豫州刺史田益宗派兵守住三关,请派军司去调度指挥。”于是北魏皇帝派直寝羊灵引担任军司。田益宗就带兵入侵南齐。建宁太守黄天赐和他在赤亭交战,黄天赐战败。

崔慧景逼近建康的时候,东昏侯封蒋子文为假黄钺、使持节、相国、太宰、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牧、钟山王;等到萧衍来了,又尊蒋子文为灵帝,把神像迎进后堂,让巫师祈祷祭祀,祈求福运。等城被包围,城里的军事事务都交给王珍国;兖州刺史张稷进入京城护卫,东昏侯让张稷做王珍国的副手。张稷是张瑰的弟弟。

当时城里实际上还有七万精兵,东昏侯向来喜欢排兵布阵,他和黄门、持刀护卫以及宫女们在华光殿前练习战斗,假装受伤的样子,让人用板子抬走,用来祈求胜利。他经常穿着军装在殿里骑马进出,铠甲和头盔都是金银做的,还镶嵌着孔雀羽毛等装饰。他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和平常一样。听到外面击鼓呐喊的声音,就披上大红袍,登上景阳楼的屋顶去看,差点被弩箭射中。

一开始,东昏侯和身边的人商量,觉得陈显达打一仗就败了,崔慧景围城不久也逃走了,认为萧衍的军队也会这样,就命令太官准备一百天的柴米就行了。等到在大桁战败,大家都很恐慌。茹法珍等人害怕士兵和百姓逃跑溃散,所以关着城门不再出兵。后来萧衍的包围圈已经形成,壕沟和栅栏都很坚固;这时候再出城冲击,多次交战都没取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