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四年(公元482年,壬戌年)
春天,正月壬戌日,皇帝下令设立二百名学生,让中书令张绪当国子祭酒。
二月甲戌日,北魏那边宣布大赦天下。
到了三月庚申日,皇帝把司徒褚渊、尚书左仆射王俭叫来,给他们留了遗诏,让他们辅佐太子。结果到了壬戌日,皇帝就在临光殿去世了。太子顺利即位,然后也跟着宣布大赦天下。
这高帝啊,性格沉稳,肚量还大,学问渊博,写文章也在行。他生活特别简朴,主衣库有个玉导,他就跟中书说:“留着这玩意儿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的源头!”说完就叫人把玉导砸了。砸完还让人检查还有啥稀奇古怪的东西,都照这个标准处理。他还常说:“要是能让我治理天下十年,我能把黄金价格打到跟土一样便宜。”
三月乙丑日,朝廷让褚渊负责尚书省的事儿,任命王俭为侍中、尚书令,封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丁卯日,任命前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射。庚午日,封豫章王萧嶷为太尉。
三月庚辰日,北魏皇帝到了虎圈,然后下诏说:“虎狼这东西太猛了,抓捕的时候老是伤人。它们对咱也没啥好处,还浪费不少人力物力,以后别再抓来进贡了。”
夏天,四月庚寅日,给刚去世的皇帝上谥号叫高皇帝,定庙号为太祖。四月丙午日,葬在了泰安陵。
四月辛卯日,追尊穆妃为皇后。到了六月甲申日,立南郡王萧长懋为皇太子。六月丙申日,给太子娶了王妃王氏,这王妃是琅邪人。同时还封皇子,闻喜公萧子良成了竟陵王,临汝公萧子卿成了庐陵王,应城公萧子敬成了安陆王,江陵公萧子懋成了晋安王,枝江公萧子隆成了随郡王,萧子真成了建安王,皇孙萧昭业被封为南郡王。
这司徒褚渊生病了,就自己上表请求退位,新即位的世祖不同意,可褚渊特别坚决地一直请求。到了七月癸卯日,朝廷就任命褚渊为司空,兼任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事的职位还保留着。
秋天,七月的时候,北魏调了州郡五万人去修整灵丘道。
吏部尚书江谧,这人是济江人,性格谄媚还急躁。太祖去世的时候,他因为没被选入顾命大臣,心里那叫一个气。新皇帝即位后,他又没升官,这下更不爽了,开始各种抱怨、说坏话。正好皇帝生病,这江谧就跑去问豫章王萧嶷:“皇帝这病好不了,太子又没啥才能,您现在打算咋整?”皇帝知道这事儿后,就让御史中丞沈冲上奏江谧以前干的那些坏事。七月庚寅日,皇帝就赐江谧死了。
七月癸卯日,南康文简公褚渊去世。他儿子褚贲,当时是侍中,觉得老爹没守住气节,挺丢人的。守孝期满后,就决定不再当官,把爵位让给了弟弟褚蓁,自己跑到老爹墓旁边住了一辈子。
九月,因为皇帝刚去世,丁巳日,国子学就暂时停课了。
氐王杨文弘也去世了,他孩子都还小,就立了哥哥的儿子杨后起当继承人。九月辛酉日,北魏封杨后起为武都王,杨文弘的儿子杨集始当了白水太守。结果没多久,杨集始自己称王,被杨后起给打败了。
北魏那边,因为荆州的巴人和氐人闹事,就任命镇西大将军李崇当荆州刺史。这李崇是显祖舅舅的儿子。他要去上任的时候,朝廷下令陕、秦二州派兵护送他,李崇拒绝了,说:“边境的人闹矛盾,主要是对之前的刺史有意见。现在我奉诏去代替他,他们自然就消停了。有一道诏书就行,不用派兵保护我,不然会让他们害怕。”北魏朝廷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李崇就带了几十骑兵,风风火火赶到上洛,宣读诏书安抚大家,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一下子就安稳了。李崇还下令,让边境守兵把抢来的南齐人都放回去,这么一来,南齐也放了二百来个北魏人回来,两边边境和平相处,再也没有烽火警报。过了段时间,李崇调到兖州当刺史。
兖州以前强盗多,李崇就想了个办法,让每个村子都建一座楼,楼上挂个鼓。要是哪个地方有强盗,就使劲敲鼓。旁边村子听到鼓声,第一个村子敲一下为信号,第二个村子敲两下,第三个村子敲三下,一会儿的功夫,鼓声能传出去百里远。然后大家就都派人守住险要的地方。这么一来,只要有强盗出现,就没有抓不到的。后来其他州觉得这办法好,都跟着学,这就从李崇这儿开始的。
九月辛未日,朝廷任命征南将军王僧虔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王奂被派去当湘州刺史。
刘宋原来建平王刘景素的主簿何昌宇、记室王摛,还有刘景素举荐的秀才刘璡,前前后后上书说刘景素品德高尚,还为他申冤。冬天,十月辛丑日,皇帝下诏,允许按士人的礼节,把刘景素迁回旧墓地安葬。这刘璡是刘瓛的弟弟。
十一月,北魏高祖准备亲自祭祀七庙,让有关部门按照古代的制度,准备好祭祀用的牲畜、器具、衣服和乐章。从这以后,春夏秋冬四季的祭祀就都按规定好好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