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第792章 世祖孝武皇帝上

大明元年(公元457年,丁酉年)

春天,正月辛亥初一,改年号啦,同时大赦天下。

壬戌日,北魏皇帝到崞山打猎;戊辰日,回到平城。北魏任命渔阳王尉眷为太尉,负责处理尚书省的事务。

二月,北魏军队进犯兖州,朝着无盐县进军,把东平太守南阳人刘胡给打败了。刘宋皇帝赶紧下诏,派太子左卫率薛安都带领骑兵,东阳太守沈法系带领水军,前往彭城抵御北魏军队,他们都归徐州刺史申坦指挥。等他们赶到,北魏军队已经撤走了。在这之前,有一群强盗聚集在任城的丛林里,几代人都搞不定他们,大家管他们叫“任榛”。申坦就请求带着军队回去讨伐这群强盗,皇帝同意了。“任榛”听说后,都吓得四散而逃。当时天气干旱,人和马都又渴又累,最后没取得啥成果就回来了。薛安都和沈法系因此被免职,不过还是让他们以平民身份继续任职。申坦按罪当斩,大臣们都为他求情,可皇帝就是不答应。沈庆之在集市上抱着申坦大哭,说:“你又没罪却要被处死。我在这集市上哭你,估计很快也会来陪你了!”相关官员把这事报告给皇帝,皇帝这才赦免了申坦。

三月庚申日,北魏皇帝在松山打猎;己巳日,回到平城。

北魏皇帝封他弟弟拓跋新成为阳平王。

刘宋皇帝守孝期满后,就开始奢侈放纵起来,大兴土木,搞各种建造。丹阳尹颜竣作为曾经的藩王旧臣,多次言辞恳切地劝谏,一点都不避讳,时间一长,皇帝就有点不高兴了。颜竣觉得自己有才能,又深受皇帝旧恩,没人能比得上,本以为能一直在朝廷中执掌大权;但他提的建议大多不被皇帝采纳,心里就怀疑皇帝是不是想疏远他,于是就请求外调,想试探一下皇帝的心意。夏天,六月丁亥日,皇帝下诏让颜竣当东扬州刺史,颜竣这下才开始慌了。

癸卯日,北魏皇帝前往阴山。

雍州管辖的地方有很多侨置的郡县,刺史王玄谟上奏说:“这些侨置郡县没有实际的土地范围,新旧混杂,乱七八糟,收租征税也不按时,请求对它们进行土断。”秋天,七月辛未日,皇帝下诏把雍州的三郡十六县合并为一个郡。郡县里的流民不想被编入当地户籍,就到处传谣言说王玄谟要造反。当时柳元景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很多族人都在雍州当郡守级别的官员,听到谣言后都想趁机讨伐王玄谟。王玄谟让雍州内外保持平静,以消除大家的疑惑,同时赶紧派人快马向皇帝报告,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知道这是谣言,就派主书吴喜去安抚大家,还回复王玄谟说:“你都七十岁的老头了,还想造反求啥呢!咱们君臣之间,完全可以相互信任,这事儿就当开个玩笑,让你别皱眉头啦。”王玄谟这人一向严肃,不轻易笑,所以皇帝才这么调侃他。

八月己亥日,北魏皇帝回到平城。

甲辰日,把司空、南徐州刺史竟陵王刘诞调任为南兖州刺史,任命太子詹事刘延孙为南徐州刺史。当初,高祖留下遗诏,说京口是重要的地方,离建康又近,不是宗室近亲,不能镇守此地。刘延孙的祖先虽然和高祖是同一源头,但高祖那一支属于彭城刘氏,刘延孙这一支属于莒县刘氏,之前从来没排过辈分。皇帝既然让刘延孙镇守京口,就下诏让他和皇室合为一族,还让各位王爷都按辈分排大小。

刘宋皇帝在自家内宅行为不检点,不管亲疏、尊卑,这些事儿都传到民间了,传得那叫一个难听。竟陵王刘诞为人宽厚有礼,而且在诛杀太子刘劭和丞相刘义宣时都立了大功,所以大家心里都暗暗向着他。刘诞招揽了很多有才能、有武力的人,还储备了精良的兵器和铠甲,皇帝因此既害怕又嫉妒他,不想让刘诞留在京城,就把他调去镇守京口;但还是觉得他离京城太近有威胁,又把他调到了广陵。刘延孙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所以让他镇守京口来防范刘诞。

北魏皇帝准备到东边巡视,冬天,十月,下诏让太宰常英在辽西黄山建造行宫。

十二月丁亥日,又把顺阳王刘休范改封为桂阳王。

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戊戌年)

春天,正月丙午初一,北魏颁布禁酒令,酿酒、卖酒、喝酒的人一律斩首;不过遇到红白喜事之类的场合,可以开禁,但有时间限制。北魏皇帝觉得官员和百姓经常因为喝酒闹事,甚至还议论国家政事,所以才下了禁酒令。同时,朝廷增设了内外候官,专门监视各个部门以及州、镇的官员。这些候官有时候会换上便服,混在官府和官署里,找百官的过错,一旦发现问题,有关部门就会严厉追查,严刑拷打逼他们认罪;官员贪污满二丈布帛的都要斩首。还新增了七十九条法律条文。

乙卯日,北魏皇帝前往广宁温泉宫,接着巡视平州;庚午日,到达黄山宫;二月丙子日,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戊寅日,往南到信都,在广川打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