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己卯年)
春天刚到,正月庚寅这天,司徒刘义康升职成大将军,还兼着司徒的活儿;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也升级成司空,这波晋升可以说是相当给力。
北魏老板拓跋焘溜达去了定州。
早先,宋武帝刘裕留下遗嘱,说自家儿子们要轮流去荆州当老大。临川王刘义庆在荆州待了八年,朝廷打算给他换个地方,按顺序该轮到南谯王刘义宣了。但宋文帝觉得刘义宣这人太普通,没啥本事,就没让他去。二月己亥那天,改派衡阳王刘义季去当荆州老大,都督荆、湘等八个州的军事,这配置也是相当有排面。有一次,刘义季春天出去打猎,看见有个老汉披着草帘子在种地,手下人还想把老汉赶走,老汉直接怼回去:“老祖宗早就说过,不能沉迷打猎耽误正事儿。现在正是开春好时候,一天不种地,老百姓就错过农时了,凭啥为了你们打猎开心就赶我走?”刘义季赶紧让马停下,说:“这大爷是个明白人啊!”还让手下给老汉送吃的,结果老汉又说:“大王要是不耽误农时,咱这地界的老百姓都能吃饱饭,我哪好意思单独领您这份情啊!”刘义季问他叫啥,人家没说就走了,也是挺有性格。
三月,北魏的雍州刺史葛那带兵突袭上洛,上洛太守镡长生直接弃城跑路,场面有点狼狈。
辛未这天,北魏老板拓跋焘回了皇宫。
杨保宗和他哥杨保显从童亭投奔北魏,拓跋焘还挺够意思,三月庚寅这天,封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把他安排在上邽,还把公主嫁给了他,这波联姻稳了;杨保显也混上了镇西将军、晋寿公的头衔。
河西王沮渠牧犍这事儿就有点离谱了,他居然和自己的嫂子李氏有一腿,而且他们兄弟三个还轮流跟李氏不清不楚,这操作也是没谁了。李氏还和沮渠牧犍的姐姐一起给北魏公主下毒,拓跋焘赶紧派解毒专家坐特快马车去救,总算把公主救活了。拓跋焘想把李氏叫到北魏问话,沮渠牧犍却不乐意,给了李氏一大笔钱,让她去酒泉待着,这明显是心里有鬼啊。
北魏每次派使者去西域,都让沮渠牧犍安排人护送过流沙。有一次,使者从西域回来,到了武威,沮渠牧犍的手下有人跟北魏使者说:“我们老板听柔然可汗瞎忽悠,说去年北魏皇帝亲自来打他,结果兵马都病死了,大败而回,还活捉了北魏皇帝的弟弟乐平王拓跋丕。我们老板听完特开心,在国内到处说这事儿。而且听说柔然可汗还派使者告诉西域各国,说北魏已经不行了,现在天下就他最牛,要是再碰到北魏使者,别搭理他们。西域那些国家听了,都有点想跳槽的意思了。”使者回到北魏,把这些事儿一五一十告诉了拓跋焘。拓跋焘又派尚书贺多罗去凉州查探虚实,贺多罗回来也说,沮渠牧犍表面上对北魏挺恭敬,其实心里早就憋着坏水了。
拓跋焘想收拾沮渠牧犍,就问崔浩的意见。崔浩说:“沮渠牧犍这小子不老实的心思都露出来了,必须得办他。去年咱们北伐,虽说没捞着啥大好处,但也没亏啥本。三十万匹战马,在路上死伤还不到八千,平时每年正常死亡都不止一万匹。那些远方的人就趁机瞎传,说咱们元气大伤,缓不过来了。现在咱们出其不意,大军突然杀过去,他肯定慌得一批,不知道该咋办,拿下他妥妥的。”拓跋焘说:“没毛病!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就召集大臣们在西堂开大会讨论这事儿。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多个人都觉得:“沮渠牧犍就是西边一个小国家的头头,虽说对咱们不真心,但自从他爹死了接班以来,该交的贡品从没少过。朝廷也把他当藩属对待,还把公主嫁给他了。现在他的罪状也没完全摆出来,还是算了吧。咱们刚打完柔然,兵困马乏,没法再搞大动作。而且听说凉州那地方土地贫瘠,水和草都不好找,大军开过去,他肯定躲在城里不出来。打又打不下来,野外也抢不到啥东西,这操作太危险了。”
之前,崔浩就跟尚书李顺不对付。李顺去凉州跑了十二趟,拓跋焘觉得他挺能干。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经常跟李顺喝酒聊天,有时候在手下人面前说些狂话,怕李顺传出去,就给了李顺不少金银财宝,李顺也就帮他瞒着。崔浩知道这事儿,偷偷告诉了拓跋焘,但拓跋焘当时没信。到了讨论打凉州的时候,李顺和尚书古弼都说:“从温圉水往西到姑臧,全是石头地,没水没草。那边的人说,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积雪能有一丈多深,春夏融化后,水顺着沟流下来,老百姓就靠这水灌溉。要是他们听说咱们大军来了,把水渠口子堵了,咱们就没水喝了。姑臧城周围一百里内,连草都长不出来,人马都得渴死饿死,根本待不久。奚斤他们说得对。”拓跋焘就让崔浩和奚斤他们辩论。其他人也没啥新理由,就咬死说“那边没水没草”。崔浩说:“《汉书·地理志》都说‘凉州的牲口多到全国第一’,要是没水没草,牲口咋活下来的?而且汉朝人也不可能在没水没草的地方建城设县啊。再说,雪化的水最多也就打湿点尘土,哪能流成水渠灌溉啊!这明显是忽悠人呢!”李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亲眼看见的,跟你扯啥呢?”崔浩回怼:“你收了人家的钱,想帮他说好话,真当我没看见就能骗我?”拓跋焘在旁边偷偷听着,听完就出来见奚斤他们,脸色特别难看,大臣们吓得都不敢说话,只能点头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