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第731章 高祖武皇帝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壬戌年)

春天,正月初一(甲辰日),北魏皇帝从云中出发,往西巡查,到了屋窦城。

癸丑日,朝廷封徐羡之做司空,还让他管尚书省的事儿,同时保留他扬州刺史的职位;江州刺史王弘被封为卫将军,还开了府,享受三司的待遇;中领军谢晦被任命为领军将军,还兼任散骑常侍,能够在宫殿里值班,负责整个皇宫的安保工作。徐羡之本来就是个平民出身,也没什么学问,但就靠着志向、能力和度量,一下子就坐到了朝廷的高位。朝廷上下都很佩服他,都觉得他有宰相的风范。他这个人深沉稳重,话不多,情绪也不轻易表现在脸上。他下棋还挺厉害,但看别人下棋的时候,经常装作一副看不懂的样子,当时的人就因为这点,更加推崇他。傅亮和蔡廓经常说:“徐公什么事儿都明白,还能协调各种不同的意见。”徐羡之曾经和傅亮、谢晦一起吃饭聚会,傅亮和谢晦又有才华,学问又好,还特别能辩论,而徐羡之举止沉稳,等时机合适了才开口说话。郑鲜之就感叹说:“看徐羡之和傅亮交谈,就知道学问可不是决定一切的。”

秦国的征西将军乞伏孔子等人把契汗秃真打得大败,抓了两万多男女,还缴获了五十多万头牛羊。契汗秃真带着几千骑兵往西跑了,他手下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树奚带着五千户人向秦国投降了。

二月丁丑日,皇帝下诏书,把豫州淮河以东的地方划出来,成立南豫州,州府设在历阳,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刺史。又从荆州划出十个郡,成立湘州,州府设在临湘,任命左卫将军张邵为刺史。

丙戌日,北魏皇帝回宫了。

三月,皇上身体不舒服,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都进宫来,伺候皇上看病吃药。大臣们请求去给神仙祈祷,皇上没答应,只让侍中谢方明把自己生病的事儿去祖宗庙里说一声。皇上本来就不相信那些神神怪怪的事儿,他没发达的时候,倒是有不少祥瑞的事儿发生,但等他当了皇帝,史官去问他那些事儿,他都不回应。

檀道济被派出去,做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还监管淮南所有的军队。

皇太子经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谢晦就跟皇上说:“陛下您年纪也不小了,得为国家的千秋万代考虑啊。皇位可是个重中之重的东西,不能交给没本事的人。”皇上就问:“庐陵王怎么样?”谢晦说:“我去考察考察。”然后他就去见庐陵王刘义真,刘义真特别想跟他聊,谢晦却没怎么搭理。回来后谢晦说:“刘义真品德比不上才能,不是当皇帝的料。”丁未日,刘义真就被派出去,做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的军事都督,还兼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南豫州刺史。从这以后,大的州基本上都加了都督这个职位,多的甚至管到五十个州,都没法详细记录了。

后来皇上病好了,己未日,宣布大赦天下。

秦州、雍州有流民往南跑到梁州去了。庚申日,朝廷派人送了一万匹绢,还从荆州、雍州运粮食去救济他们。

当年刁逵被杀,他儿子刁弥逃跑了。辛酉日,刁弥带着几十个人冲进京口城,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把他们给杀了。

乙丑日,北魏的河南王拓跋曜去世了。

夏天,四月甲戌日,北魏封皇子拓跋焘为太平王,任命他为相国,还加封为大将军;拓跋丕被封为乐平王,拓跋弥被封为安定王,拓跋范被封为乐安王,拓跋健被封为永昌王,拓跋崇被封为建宁王,拓跋俊被封为新兴王。

乙亥日,朝廷下诏书,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秦王乞伏炽磐任命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还在汁罗修了列浑城,让他去镇守。

五月,皇上病情加重,把太子叫来,告诫他说:“檀道济虽然有能力有谋略,但没什么野心,不像他哥哥檀韶那样不好控制。徐羡之、傅亮,应该不会有别的想法。谢晦跟着我打了不少仗,懂得随机应变,要是有人有二心,估计就是他。”皇上还亲自写了诏书说:“以后要是有小皇帝,朝廷的事儿都交给宰相,太后就不用出来主持朝政了。”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一起被任命为顾命大臣。癸亥日,皇上在西殿去世。

这位皇上生活简单,没什么欲望,做事严谨有规矩。穿的用的都很朴素,很少出去游玩吃喝,妃子也没几个。他曾经得到后秦高祖的堂孙女,特别宠爱,还因为这耽误了不少事儿;谢晦稍微提醒了一下,皇上马上就把人送走了。钱财都放在外府,皇宫里没什么私藏。岭南曾经进贡一种筒中细布,一匹就有八丈长,皇上觉得这布太精致华丽,肯定让老百姓费了不少功夫,就把太守叫来批评了一顿,把布也退回去了,还下令岭南不许再织这种布。公主出嫁,陪嫁也不超过二十万,没有什么锦绣之类贵重的东西。宫里宫外都遵守规定,没人敢奢侈浪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