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81章 有意压制

方腊攻克歙州之前,栗先派遣王成前往东京,将摩尼教相关事宜全数告知栗先之子,其子随即迅速上报。

然而,栗先之子仅是一名太学生,消息递送后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

这实则是王黼有意压制。

当时梁山泊占据山东,王庆军进逼荆南,田虎在河东作乱,赵佶已然忧心忡忡。

身为当朝重臣,王黼深知赵佶的心境,不愿再添烦恼,便刻意隐瞒未报。

此外,王黼内心深处认为,摩尼教不足为惧,并非所有 ** 者都能与梁山泊相提并论,暂且放任也无妨。

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摩尼教一路势如破竹,竟攻下了杭州!

发运使陈亨伯上奏朝廷,请求调集禁军应对,赵佶这才意识到江南竟出现了如此强大的势力。

一时间,赵佶焦虑不安,不知是否因天气转寒,他感到四肢冰凉。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是赵家的财政命脉,如今这一区域出现问题,怎能让他安心?

大宋虽有百万大军,但维持这些兵力需要巨额资金。

以西军为例,各地禁军、厢军及乡勇加起来多达二三十万。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韶开辟熙河,拓地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设立熙河路,使得宋朝在陕西有了与西夏对峙的五路防线。

自西向东依次为熙河路、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加上关内的永兴军路,统称陕西六路。

这六路疆域虽然广阔,却异常贫瘠,若无朝廷扶持,别说供养二三十万大军,恐怕连一半都难以维持。

没有充足的钱粮,又如何支撑西军?没钱没粮,再强的军队也无法作战。

可以说,如果没有东南地区的税收支持,依着赵佶的治理方式,宋朝恐怕早已覆灭。

所以赵佶不得不焦虑起来,此时城中已有大军集结,他心中却在权衡是否该派这支军队平定江南。

抛开钱粮问题不谈,如今摩尼教在江南肆虐,梁山泊又在山东割据,两者之间只隔了一个淮南。

若梁山南下淮南,摩尼教北上金陵,这两股势力相互呼应,那我这皇位怕是保不住了。

多年皇帝做下来,虽然没带过兵打过仗,但这些道理我还是懂的。

次日早朝,静鞭三响,文武百官齐聚金銮殿。

赵佶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坐下。

殿头官高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郑居中率先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发运使陈亨伯上书称,摩尼教在东南作乱,贼首方腊自立为圣公,改年号为永乐,现已占据杭州、睦州等地,恳请圣裁。”

赵佶强压怒火道:“东南是财税重地,如今匪患猖獗,王黼身为宰辅,为何毫无察觉?”

王黼忙跪倒在地:“陛下明察,朝廷正全力对付梁山,臣的精力都放在那边,实在没想到江南竟生变故,此乃臣之过失,请陛下降罪!”

赵佶冷笑道:“说说看,如今该如何应对?”

王黼额头冒汗,心中焦急。

往常不过招安或剿灭罢了,但眼下京郊驻扎十五万大军,全是准备对付梁山的,实在抽调不开。

他咬牙道:“陛下,可先派人招安方腊,若不成,再派兵围剿。”

赵佶嗤笑一声:“方腊若肯归顺,徐悟锋割据山东时怎不敢称帝?这方腊显然早有反意。”

童贯思索片刻,出列奏道:“启奏陛下,不妨暂且搁置梁山用兵,先平定摩尼教。”

郑居中附和:“童枢密所言甚是,东南关乎国库命脉,一旦方腊得势,朝廷财政必受冲击。”

“再者,相较梁山,摩尼教虽占地不少,根基却浅,此时正是将其扼杀于萌芽之际。”

童贯与郑居中提议后,朝中不少官员随声附和。

在他们看来,梁山已非昔日草寇,而是极难对付的存在。

此次童贯亲率十五万大军,以五万西军为核心,意图征讨梁山,但一些大臣对此并不乐观。

先前两场战役的结果,让他们认为即便出动西军,能够与梁山打个平手就很不错了。

相比之下,摩尼教则显得容易对付。

童贯有自己的考量,若任由摩尼教在东南扎根,他未来如何应对西夏?更不用提联合金国灭辽的事了。

他心中还盘算着借伐辽的功劳封个王爷。

他知道,山东靠近中原,情况复杂,梁山只要几天就能威胁东京,危害远超西夏。

不过目前徐悟锋接受招安,双方暂处和平。

童贯明白,从梁山泊到控制齐鲁,徐悟锋的根基并不稳固。

他相信,趁着这段时间,先平定摩尼教,再回头对付梁山是可行的。

否则,仅凭梁山的实力,至少需要半年以上,这期间摩尼教可能会壮大。

这时,李纲进言:“若转而攻打方腊,梁山一旦生变,京城岂不受威胁?”赵佶点头称是,表示必须先稳住徐悟锋。

两次失败让赵佶变得谨慎,不再轻视梁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