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悟锋皱眉,未及回应,李逵已怒不可遏,指着那士兵大骂:"你这官军真是放肆,竟敢如此无礼!休走,看我不劈了你这狂徒!"
那士兵见李逵威猛如熊,身材魁梧,吓得连连后退。
但随即挺起脖子,摆出视死如归的姿态。
徐悟锋摇摇头,道:“不过是个小卒,哪来的这般见识?定是呼延灼教他如此行事,无需与他一般计较。”
他转向那名小兵,说道:“两军交战,不杀使者。
看你也是条硬汉,今日暂且放你一条生路,速速归去吧。”
察觉到计划已被识破,小兵明白再多言语也无济于事,遂拱手作别。
此刻,他心中稍安,当初受命送战书时,已做好赴死准备。
毕竟对方是草莽势力,“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未必适用于此地。
他之前出言挑衅,本意就是想激起敌人的怒火,即便不能全身而退,也好求个痛快了断。
他曾听闻,不少占山为王的人喜好取活人肝脏佐酒。
战场上尚有拼杀的机会,落在这些人手中,却是生不如死。
若非呼延灼曾对他有恩,便是封他做个将军,他也绝不会接下这差事。
不曾想,一番羞辱后竟能平安离去,小兵心下庆幸,甚至想要欢呼雀跃。
一旦回到营中,呼延将军的奖赏便可收入囊中。
若此刻丧命于此,这份赏赐就得留给那个泼辣婆娘,她若改嫁他人,反倒便宜了旁人。
正当他沉浸于幻想之际,身后忽又响起一声:“且慢!”
刚刚从死劫中逃脱的小兵,正暗自庆幸,哪知又遇阻拦,顿时吓得浑身一颤。
他很想撒腿逃走,但见门口有守卫把守,深知没有头领许可,绝无可能冲出重围。
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转身,全然没了之前的从容。
阮小七观察到小兵的神情变化,不禁笑了:“原来这家伙之前是在装腔作势啊。”
营帐里的几位首领闻言,纷纷大笑。
一旦畏惧情绪滋生,就像坚固的盾牌出现了裂痕,而这裂痕会越扩越大。
群雄豪迈大笑,小兵心中却仿若面对血盆巨口,仿佛下一刻就会被吞噬殆尽。
徐悟锋注视那瑟缩的小兵,见他身体颤抖,额头已沁出冷汗。
他随即温和一笑:"你无须畏惧,我梁山好汉皆是替天行道之辈,绝非草菅人命之徒,可安心归去。”
"多谢大当家!"
小兵听闻此言,顿时松懈下来,急忙道别后匆匆离去。
回营后,小兵即刻向呼延灼汇报,后者闻讯后立刻下令,三日后与梁山决战。
虽比预期晚了两日,呼延灼却毫不介意,只要敌人肯应战便足矣。
直至置身梁山水泊,呼延灼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
这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湖泊,四周尽是密密麻麻的芦苇荡,若对方藏匿其中,他恐怕只能束手无策。
既无法迅速建造战船,又因士兵不懂水战而丧失地利,士气更是难以维系。
未料到,敌方竟同意决战,这消息让呼延灼喜不自胜。
三天转瞬即逝。
呼延灼早已按捺不住,四更时分便命士卒准备膳食,五更时率领三万大军抵达梁山军营外。
徐悟锋亦得到消息,迅速调动兵马,在营外布下阵型。
梁山将士列阵以待,骑兵步兵皆身着黑衣皮甲,武器锋利,箭矢齐备,整个阵列鸦雀无声,纪律森严。
远远望去,一股凛冽气势扑面而来,实为精锐之师。
呼延灼身披铠甲,手持兵器,跨上高头大马,立于队列之前,凝视着对面的梁山部队。
此前,呼延灼欲速战速决,对梁山兵力未曾详察,如今细看之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梁山军阵井然有序,将士昂首挺立,纹丝不动。
如此庞大的军阵,竟听不到一丝人声。
反观自家部下,有人嬉笑,有人打盹,对比之下显得杂乱无章,宛如乌合之众。
梁山治军严谨,呼延灼认为这得益于几位出身特殊的首领严格操练。
例如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金甲徐宁以及小李广花荣等人。
呼延灼心中暗自叹息:如今这般世道,像林冲、秦明这样英勇的人竟也落草为寇了。
他期望朝廷能广纳贤才,肃清朝内奸佞,还天下一片太平。
这时,徐悟锋策马上前,朗声说道:"呼延将军,今日约定决战,早就听闻你的连环马威名,不妨让我见识一番?"
"好个嚣张的匪徒!"呼延灼心中愤懑,随即下令,战鼓震天作响。
战鼓声中,尘土飞扬,刀剑交错。
呼延灼一声令下,调动一千五百名精锐步兵,直奔梁山方向冲去。
前排五百人持长牌,身着铁甲,手握大斧或铁锤;后排五百人穿皮甲,持圆盾,腰佩钢刀。
步兵之后是一支五百人的弓箭手队伍。
呼延灼一开局并未使用连环马,而是派步兵先行出击,这让徐悟锋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