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334章 攻城过程顺利

呼厨泉扫视四周,深吸一口气后开口:“若我没猜错,这支潜入我们领地的神秘军队,应当是西凉军。”

此话一出,人群顿时议论纷纷。

西凉军?这个名字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过去几年,他们频繁借道南匈奴领地,态度强硬且不容置疑。

然而,自从西凉王统一凉州后,这种状况便消失了。

如今西凉军再度现身于此,怎能不让人震惊?

呼厨泉对西凉王本就怀恨在心,因为正是此人阻碍了他的南进计划,自然也将西凉军视为眼中钉。

他皱眉问:“有多少人马?”

传令兵想起那望不到尽头的西凉军阵,不禁心头一震,颤抖着答道:“回禀单于,至少也有十万!”

这一答复再次引发骚动。

十万兵力对于南匈奴而言无异于噩梦。

他们整个部族的军队规模也仅与此相当。

而西凉军竟一次性出动如此庞大的力量,怎能不令人胆寒?

呼厨泉眉头紧锁,显然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但他依旧质疑道:“荒谬至极,怎么可能?”

传令兵急切地说:“单于,绝无虚言。

从旗帜的数量来看,确实如此!”

语气中透着倔强与坚持。

呼厨泉察觉到传令兵态度的不敬,加之对方竟敢反驳他的权威,顿时勃然大怒。

他厉声呵斥:“竟敢如此放肆,简直是目无尊长!”

随即下令,“拖出去斩了!”

话音未落,两名亲卫冲入狼庭,架起传令兵便往外走。

那传令兵顿时慌乱,连连求饶:“单于明鉴,我绝无此意!”

然而,呼厨泉置若罔闻,最终只听“咔嚓”

一声,求饶声戛然而止。

众人心知单于震怒,无人敢发声。

随后,呼厨泉冷静下来,宣布全军备战,准备迎战突然闯入领地的西凉军。

众人震惊,试图劝阻却被威吓噤声。

末将即刻前去准备战斗!

片刻后,众人相继离去,只留下呼厨泉独自沉思。

呼厨泉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默念:

“这些年来的恩怨,也该有个了断了!”

“我就不信,我们草原的勇士,在马背上会输给一群汉人!”

……

深夜时分,求订阅、首订、自订、全订支持!

**南匈奴全员进入备战状态之际,朔方郡已迎来岳飞的军队。

城内的南匈奴人选择固守不出,毫无迎战之意。

在岳飞眼中,南匈奴放弃大草原的主场优势,转而据城防守,无疑是自寻死路。

游牧民族一生依赖马背生存,战场应在广袤的大草原,而非狭窄的城池。

他们舍长取短,显然是不明智之举。

或许南匈奴人误以为汉人的守城能力强大,认为坚守城池是最佳防御策略。

但他们未曾深思,为何汉军仅凭数千兵力便能守住雁门关,阻挡数万骑兵南下?

一方面,草原上的异族皆为骑兵,不擅攻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再加上他们缺乏攻城器械,空有一腔热血却无从施展。

另一方面,雁门关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古人曾言:“三倍围之,五倍攻之,十倍拔之。”

意思是攻城人数需远超守城人数,才能有所突破。

雁门关作为险要关隘,比普通城池更难被攻破,因此数千守军抵御数万敌军并不稀奇。

从历史来看,中原地区的战争多以攻城为主,汉人擅长防御战术,而南匈奴因游牧习性不擅此道。

加之朔方城年久失修,南匈奴的守城策略显得拙劣无效。

岳飞见状果断下令攻城,直接且高效。

他虽以骑兵为主力,但后勤供应充足,包括必要的攻城器械。

面对损毁严重的朔方城,攻城过程顺利。

在装备齐备后,岳家军发起首轮攻势,匈奴守军几乎毫无抵抗,仅靠箭矢防御。

杨再兴与高宠冲锋在前,率刀盾兵紧随其后,迅速接近城墙。

朔方城因四周无河,故无护城河屏障。

高宠与杨再兴顺利抵达城墙下,随即架起云梯。

守城的南匈奴士兵见状慌忙反击,有人试图推倒云梯,但二人武艺非凡,稳住身形迅速攀爬。

当接近城墙时,大批敌军挥舞武器刺向他们。

杨再兴以长枪支撑身体,在空中完成两圈旋转后精准落地;高宠则挥动虎头錾金枪横扫,凭借巨力击碎敌人武器,使其纷纷后退,为己方开辟出立足之地。

他顺势跃上城墙,稳固阵脚后开始清理残敌,引导后续部队入城。

不久,朔方城宣告失守。

岳飞对此结果早有预料,拥有如此猛将与精锐之师,若不能攻克此城便是奇耻大辱。

占领朔方后,岳飞未作停留,立即率军奔赴下一目标。

朔方之战轻而易举,岳飞留下少量兵力驻守后,便率主力直奔五原。

与此同时,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集结十万大军前来迎战,五原成了双方交锋的战场。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