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280集:协作的汇编

第一章 商道困局:楚地云梦泽畔的码头,向来是大秦南方最热闹的商埠。可这几日,码头上的气氛却有些沉闷。楚地最大的商队“楚风号”的掌柜周裕,正蹲在自家货船旁,对着账本唉声叹气。

“掌柜的,蜀郡那边又来消息了,说咱们运过去的织锦,除了蜀郡的入市税,还要再加收‘过境厘金’,这一趟下来,税钱比运费还高。”伙计匆匆跑过来,手里攥着一封染了尘土的信。

周裕猛地站起身,把账本往船板上一摔:“岂有此理!咱们在楚地刚交了‘出境税’,过南阳郡收‘途经税’,到了蜀郡还要交‘入市税’‘厘金’,这趟织锦运到蜀郡,怕是赚的钱还不够交税!”

码头上的其他商队也都愁云满面。西域商队的首领昆莫,正指挥着胡商们把一筐筐玉石搬上岸,脸上却没了往日的爽朗。“周掌柜,你们楚地到蜀郡还算好的,我们西域商队从于阗到楚地,要过敦煌、张掖、陇西、南阳四郡,每郡都要交税,有的郡还故意刁难,说我们的玉石是‘异域奇珍’,要加征‘特产税’。”昆莫说着,指了指身后的骆驼,“你看这些骆驼,驮的货物一半是税银,一半才是货物。”

不远处,蜀郡商队的头领赵山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磨损的算盘:“可不是嘛!我从蜀郡运漆器到楚地,沿途三郡,每郡征税三成,到了楚地还要交‘落地税’,去年一年,光交税就占了利润的六成。再这么下去,这买卖没法做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码头上的商人们也都围了过来,纷纷诉说着自己的遭遇。有的商队因为税太重,已经停了生意;有的则减少了货物量,原本能装十车的货,现在只敢装五车,怕交不起税。

周裕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一阵发酸。他做了二十年生意,见证了楚地商道从冷清到热闹,可如今,这热闹却要被沉重的赋税压下去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找个人想想办法。”他喃喃道。

“找秦斩大人!”有人喊道。

秦斩是楚地郡尉,兼管商道治安,向来体恤商民,之前染料北运、织锦西销的事,都是他牵头解决的。商人们一听这话,纷纷点头:“对,找秦斩大人!他一定有办法!”

当天下午,周裕、昆莫、赵山三人就带着各商队的联名信,来到了楚地郡府。秦斩正在处理公文,见三人神色焦急,连忙请他们坐下。

“秦大人,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周裕把联名信递过去,“现在跨郡贸易,重复征税太严重,我们实在撑不下去了。”

秦斩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信上详细写了各商队在跨郡贸易中遇到的征税问题,从楚地到蜀郡,从西域到中原,几乎每条商道都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有的商队甚至算了一笔账,跨三郡贸易,赋税占比高达五成以上。

秦斩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知道,随着大秦跨地域协作越来越频繁,贸易量逐年增加,可赋税制度却跟不上,重复征税不仅加重了商队负担,还阻碍了货物流通,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全国的经济。

“你们放心,这事我一定会管。”秦斩放下信,语气坚定地说,“我这就写奏折,把这事上报咸阳,恳请朝廷制定新的商税制度。”

三人一听,激动得站起身:“多谢秦大人!要是能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我们商队一定多做买卖,为大秦创收!”

秦斩送走三人后,立刻提笔写奏折。他在奏折中详细阐述了重复征税的危害,建议朝廷统一商税标准,推行“一次征税,全国通行”的制度,并提出了初步的方案构想。写完后,他让人快马加鞭,把奏折送往咸阳。

第二章 咸阳议策

奏折送到咸阳时,恰逢朝廷商议全国经济治理之事。始皇帝看完秦斩的奏折,召集群臣议事。

“楚地奏报,跨郡贸易重复征税,商队负担过重,诸位有何看法?”始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

丞相李斯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秦斩所言极是。如今大秦疆域辽阔,各郡自行制定商税,税率不一,重复征税现象严重,确实阻碍了贸易发展。臣以为,当推行全国统一的商税制度,规范征税标准。”

户部尚书立刻反驳:“丞相所言虽有道理,可各郡财政依赖商税。若统一征税,恐影响各郡收入,引发郡府不满。”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支持统一商税,有的担心各郡抵触,一时难以达成共识。

始皇帝沉思片刻,说道:“商税乃国家财政之重要来源,然过重赋税则伤商,商伤则民贫,民贫则国弱。此事需兼顾国家财政与商队利益,寻一折中之道。”他顿了顿,继续说,“传朕旨意,派户部侍郎王砚为钦差,前往楚地,联合楚地、蜀郡、南阳郡等贸易要道的郡官,与商队代表商议,制定可行的商税统筹方案。”

旨意下达后,王砚不敢耽搁,带着几名户部属官,日夜兼程赶往楚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