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牌通秦道
第一章 商困三郡:楚地云梦泽畔的码头,正午的日头正烈,却挡不住码头上的喧嚣。西域商队首领昆莫勒着缰绳,看着面前的楚地税吏拿着竹简核算税额,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后的骆驼队满载着西域的玉石、香料,刚从船上卸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拦在了税卡前。
“昆莫首领,这批货物按楚地商税规制,需缴纳三成货值的过境税。”税吏的声音平淡,却像一块石头砸在昆莫心上。
昆莫急得用生硬的秦语辩解:“我在陇西郡已经交过税了!为何到了楚地还要交?”
税吏头也不抬:“各郡有各郡的规矩,陇西的税单管不了楚地。要么交税,要么货物不得入楚地。”
昆莫无奈,只能让人从货包里翻出沉甸甸的秦半两,看着铜钱被一一清点,心疼得直跺脚。这趟生意,光是沿途各郡的税,就已经耗去了近半利润。
不远处,蜀郡商队的东家陈子墨也在唉声叹气。他的船队载着蜀锦和漆器,要运往齐郡,可刚出蜀郡地界,就被巴郡税卡拦下征税。“陈东家,蜀郡的税是蜀郡的,巴郡的税可不能少。”税吏的话让他哑口无言。
“这趟走下来,光交税就得过五关斩六将,赚的钱还不够填税窟窿。”陈子墨对着身边的账房先生抱怨,“上次运一批蜀锦到楚地,楚地、南阳郡、南郡各收一次税,最后算下来,竟亏了三成。”
账房先生叹了口气:“可不是嘛,现在跨郡做买卖,税比货还重。好多小商队都不敢跑远路了,只敢在本郡打转。”
此时,楚地郡府内,秦斩正听着属下汇报近期商队动向。“大人,近三个月,途经楚地的西域商队减少了两成,蜀郡来的商队也少了三成。商人们都说,重复征税太厉害,做不起跨郡生意了。”
秦斩眉头紧锁。他深知跨地域贸易对大秦的重要性,楚地的染料、蜀郡的丝绸、西域的珍宝,流通起来才能让各郡互通有无。可如今,重复征税成了拦路虎,再这么下去,好不容易打通的商道,怕是要重新沉寂。
“去把近期过境的商队首领都请过来,我要亲自问问情况。”秦斩当即下令。
当天下午,昆莫、陈子墨,还有楚地本地商队首领周显,都被请到了郡府。三人一落座,就倒起了苦水。
“秦大人,不是我们不愿做跨郡生意,实在是税太重了!”周显率先开口,“我上个月运楚锦去蜀郡,楚地交了税,到了汉中郡又交一次,蜀郡境内还有三道税卡,一趟下来,利润少了四成!”
陈子墨跟着点头:“我运漆器去齐郡,沿途要过七道税卡,每道卡都要抽税,有时候遇到贪心的小吏,还要额外多要。现在商队里的伙计都怕了跑远路。”
昆莫更是激动,手比划着:“西域到楚地,要走三个月,过十一个郡,每个郡都要交税。以前卖一批玉石能赚五百金,现在只能赚两百金,再这么下去,我就要解散商队了!”
秦斩静静地听着,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诸位放心,此事关乎大秦商贸命脉,我定会上报咸阳,求一个解决方案。”
第二章 奏疏赴咸阳
送走三位商队首领,秦斩立刻回到书房,提笔撰写奏疏。烛火摇曳中,他将各郡重复征税的弊端一一列明:商队成本激增,贸易量锐减,各郡商道渐显萧条,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百姓生计,更不利于大秦各地物资流通与国力凝聚。
“跨郡贸易本是连接四方之纽带,如今却因税制不一,成了桎梏。”秦斩在奏疏中写道,“恳请朝廷派遣专员,统筹各郡商税,制定统一规制,让商队畅行无阻,商贸复兴有望。”
奏疏写罢,秦斩让人快马加鞭送往咸阳。他知道,此事牵涉各郡利益,推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但为了大秦商贸的长远发展,必须一试。
三日后,奏疏抵达咸阳宫。嬴政看着奏疏,陷入沉思。近期各地郡守也纷纷上书,提及跨郡贸易中的征税乱象,只是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秦斩的奏疏,正好点中了要害。
“传朕旨意,命户部侍郎李斯为钦差税官,携属官前往楚地,召集各郡税官议事,务必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跨郡商税统筹方案。”嬴政当即下令。
李斯接到旨意,不敢耽搁,第二日便带着户部的几位税官,踏上了前往楚地的路程。一路疾驰,十日后,终于抵达楚地郡府。
秦斩早已在府外等候。两人寒暄过后,直奔正题。“李大人,如今各郡商税混乱,重复征税严重,商队苦不堪言。要解决此事,需先摸清各郡的征税标准与利益诉求。”秦斩说道。
李斯点头:“秦大人所言极是。我已传信给蜀郡、陇西郡、南阳郡、南郡等主要商道途经郡的税官,三日后在楚地郡府议事。届时,我们需一一厘清各郡顾虑,再商讨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秦斩陪着李斯走访了楚地的码头、商栈,与本地商人和税吏交谈,详细了解楚地的商税情况。李斯则整理各地征税数据,分析重复征税的主要节点与税额占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