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习惯于买断发行模式的国泰与邵氏,因内部意见不合,短期内难以改变分成模式,这让香江电影界颇为失望。
江至强对此暗自窃喜,他清楚国泰与邵氏依赖海外买断模式赚取高额利润,不愿分享利益。
他乐于见到这两家保持现状,以便华天下有更多扩张空间。
至于旗下影视公司,秦安并未过多干预,而是让系统生成剧本和优秀作品,直接交由韦建邦安排。
目前,这种模式颇为成功。
尽管与旗下其他行业相比,影视公司的利润不高,但营业额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已足够,因为当前亚洲传媒行业利润微薄。
待到90年代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内地市场的开放,亚洲经济真正起飞,传媒行业,尤其是影视和音乐,才开始逐渐盈利。
在此之前,亚洲唯一的成熟市场只有当时的发达国家日本。
在这个时期,连韩国也处于贫困之中。
文化与传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实业支撑。
对秦安而言,他始终最重视的是实业。
秦系财团的三驾马车之一,新福平金融集团,专注于金融证券领域。
华夏星传媒掌管传媒与文化领域,而新和记黄埔集团作为秦安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心在于他尤为看重的实业领域。
完成对环球电视与华天下影视的考察后,秦安的下一站是已建设近一年仍未竣工的汽车生产基地。
五菱汽车集团篇章:
回溯二十多年前的香江,尚拥有本土汽车品牌。彼时,怡和财团与和记黄埔集团均涉足汽车制造。当时的汽车生产技术与零配件标准相对粗放,仅需一名熟练的汽修工与足够配件,便能组装出一辆车。然而,自战后至今,汽车技术突飞猛进,早已告别简易作坊式生产模式。加之港岛资源匮乏,本土汽车品牌难以维系。如今,港岛已不再制造汽车,所有相关企业或专注于零配件供应与维修,或转型为汽车贸易公司,怡和与和记黄埔旗下的汽车相关企业亦不例外。
秦安的汽车公司,前身为怡和汽车集团,该集团为香江实力顶尖的汽车企业,去年被秦安通过绿色收购纳入麾下。怡和汽车集团是怡和财团在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仅次于怡和机器集团。
集团旗下包含三家子公司,其 泥阿斯特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印泥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全资隶属于怡和汽车集团。阿斯特拉与丰田合作,作为丰田在印泥的五大经销商之一,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专注于小型轿车生产,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鉴于印泥国情,去年全年汽车销量仅四万辆,阿斯特拉便贡献了一万辆,占比高达25%。
此外,集团还拥有一家印泥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印泥阿斯特拉本田摩托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为怡和汽车集团与本田的合资企业,怡和持股49%。得益于本田的支持,两家公司均在印泥业界遥遥领先。尽管印泥经济水平有限,摩托车被视为奢侈品,销量不高,但只要维持当前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潜力巨大。
除制造业务外,怡和汽车集团还掌握着强大的销售网络——仁孚行有限公司,该公司始创于1950年香江,1973年被怡和汽车集团收购,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仁孚行,专营汽车销售,经怡和并购后迅速崛起,现今位列香江汽车销售与服务界次席,仅次于王家汽车销售巨头。
仁孚行在香江布局三汽车展厅、三服务中心及一大型展览空间,澳门设有一汽车展厅与服务中心,台省南北亦各有一汽车展厅与服务中心,东南亚则拥有三处相同配置。总计九汽车展厅、九服务中心及一大型展览空间。
怡和汽车集团,兼具制造基地与广泛销售、售后服务体系,此等实力源自数十年积淀。
秦安志在港岛创立个人汽车品牌,既怀穿越者之梦,亦虑及现实利益。
未来半个世纪,汽车行业势必成为实业核心,社会影响力深远。秦安不愿错失良机,故而曾对怡和财团实施策略,成功掌控此汽车企业,并更名香江五菱汽车集团。
五菱汽车集团现归新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由秦安与新和记黄埔共管。至于五菱海外业务,秦安未予涉足;香江本土与仁孚行的汽车销售网,他亦未加干预。
他仅凭五菱汽车全资控股的阿斯特拉公司,自丰田与本田处获取摩托与汽车部分制造技术。
欧洲方面,秦安正筹划收购劳斯莱斯与路虎汽车公司,两宗并购案已近尾声,只待阴国国会绿灯放行。
香江方面,自去年始,秦安于新界区,紧邻鹏城之地,着手建设五菱汽车生产基地,历时逾载。
一切顺利的话,预计明年竣工试产;若进程加速,至1981年,五菱汽车集团产品即可下线面市。
生产基地选址新界北区,香江最北之域,北接鹏城,以河流与中英街为界;三条港岛至内地通道皆在此区。西邻元朗,南连大埔,分上水、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四部分,含大鹏湾吉澳、鸭洲等离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