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其后的是道琼斯公司,以《华尔街日报》为旗舰,旗下媒体众多。
但遗憾的是,道琼斯公司受外人控制。
此外,还有《洛杉矶时报》等报业巨头,分别受控于各大财团或家族。
这些报业巨头或被外人掌控,或被大财团控制。
尽管米国纸媒开放,但历经百年并购,市场已被六十余大公司占据九成,余下一成则为小型报纸所留。
在这六十余家公司中,秦安的米国妻子家族赫斯特家族虽实力较强,却未能跻身前列,约在第十至十五名之间。
赫斯特家族之所以影响力犹存,皆因往昔辉煌,曾身为传媒巨头之一,祖上余荫犹在。
换言之,名气大、人脉广,但实力有限。
韦建邦了解赫斯特家族背景,也深知其当前实力并不出众。
现今,赫斯特传媒的实际掌权者是安妮的父亲,而非安妮。
这对华夏星传媒集团进军北美市场而言,有一定的助力,但颇为有限。
赫斯特传媒不可能为华夏星传媒牺牲自我,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韦建邦的报告透露出沉重的气息,字里行间满载着他的沮丧。
相比之下,秦安显得颇为乐观,他深知当今时代仍充满机遇。
未来的媒体领域,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台,都将被六家私人公司所垄断。
而目前尚有六十余位竞争者,实力各异,这无疑为华夏星传媒提供了机会。
华夏星传媒在北美市场的推进并非孤立无援,至少赫斯特传媒会因安妮的关系给予一定的支持。
这无疑为华夏星传媒指明了方向。
秦安放下调查报告,翻阅韦建邦的计划时,瞬间洞悉了韦建邦的战略意图。
第三百零九章:北美报业战略
韦建邦的策略是首先树立标杆,为华夏星传媒旗下的星世界报业公司,在纽约,这座北美第一大城市,获取一份一流报纸作为旗舰。
仅有旗舰报纸并不足够,还需两翼辅佐。
韦建邦选择了华盛顿和休斯敦的报纸作为两翼。
华盛顿虽非北美前十的大城市,但作为政治中心,具有独特优势,孕育出众多大型报纸。
至于选择休斯敦的原因,韦建邦在收购计划中详细阐述。
洛杉矶,北美第二大城市,其最大报纸《洛杉矶时报》实力雄厚,销量全美第四,受控于加州财团。
星世界报业即便收购一家排名靠前的报纸,也难以在此立足。
芝加哥,北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论坛报》销量全美第六,背后是报业巨头芝加哥论坛集团,星世界报业同样难以在芝加哥扎根。
而休斯敦,北美第四大城市,拥有德克萨斯州销量最高的《休斯敦纪事报》,日销量五十一万份,全美排名前二十多位。
最关键的是,该报并未被德克萨斯财团掌控,现任所有者道格拉斯因车祸去世,其子女正为遗产争夺,导致在休斯敦引起轩然 。
显然,这其中存在操作的可能性。
在纽约,大报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纽约邮报》、《新闻日报》、《明星纪事报》及《纽约每日新闻》等,日销量可达五十万份。
《华尔街日报》与《纽约时报》收购无望。
《纽约邮报》为罗伯特·默多克新闻集团所有,曾濒临破产,后被默多克收购并重塑风格,增加暴力、性新闻及案件报道,语言夸张,与《每日新闻》竞争后名声大噪,现日销量约七十八万份。
《论坛日报》由芝加哥论坛集团掌控,无需考虑。
《明星纪事报》在赫斯特报业集团手中,同样难以获得。
唯独《纽约每日新闻》 ,为地产富豪莫特·祖克曼私有财产,日销量约七十万份,韦建邦视其为最易收购之选,高价即可。
华盛顿的另一目标为《华盛顿明星报》,前身为《华盛顿每日新闻》,深受非裔群体喜爱,本地影响力居第三,仅次于《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新闻报》。
该报始创于1921年,1972年由E.W.斯克里普斯公司售出,次年与《华盛顿明星晚报》合并,更名为《华盛顿明星新闻》,销量跃居第三。后更名《华盛顿明星报》,现日销量约四十六万份。
然而,该报经营不善,人员冗余,开支巨大,风格不定导致用户流失,广告收入下滑,今年已现亏损。若无改变,将于1981年破产。
此时出问题,恰为收购良机。人员冗余可于收购后调往计划进军北美的夏宇宙文化公司,以强化其在北美的基础。
华夏星传媒文化集团,三大子公司自1979年起由秦安更名,分别为华天下影视公司,主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夏宇宙文化公司,负责小说、漫画出版及文化IP培育等;星世界报业公司,主营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此外,还有环球电视公司,负责电视业务。
未来业务扩张时,大型子公司会陆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