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秦哀歌 第700章 萧何理事,乱营初显条理

其重点强调,秦王之诺,重逾九鼎,纵有千难万险,秦军亦必践行。

但亦警示,凡虚报、谎报家眷信息者,或家眷中有不轨之举、意图破坏者,一经查实,必受秦法严惩,累及全家。

他甚至安排赵拓母亲这样的亲历者,在严密的保护下,由秦吏引导着,向同营的降卒讲述一路的艰险和抵达后的安置情况。

老人朴实的语言、真切的感激和对“活路”的珍惜,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秦臻清楚,人心如水,宜疏不宜堵。

这来之不易的“希望之光”,必须小心呵护,更要善加利用,将其转化为巩固秩序、激励生产的强大动力。

归化营内,一片繁忙而略显混乱的景象。

在萧何务实高效的调度下,降营的面貌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

降卒和他们的家眷被组织起来,利用洛邑周边丰富的木材、芦苇和夯土,在预先划定的区域建造简易但足以遮风挡雨的房舍。

萧何将有限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和繁重的任务拆解、组合,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亲自带人丈量土地,划分宅基地和未来的耕种区。

他要求降卒以什伍为单位,利用劳役间隙和冬日农闲,合力为自家建造更保暖的房屋,同时开垦营地周边的荒地。

他甚至设计了一种易于搭建又相对稳固的屋架结构,并亲自示范如何捆绑梁柱、铺设茅草。

他条理清晰,指令明确,面对降卒的疑问或实际困难,总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人心服口服。

“秦王赐田宅之诺,非凭空而降!”

萧何在营中宣讲,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尔等今日汗水浇灌之地,便是明日尔等安身立命之所。

房屋自建,土地自垦,此乃以力得食,天经地义。

秦法昭昭,保障尔等劳作所得,无人可夺。

三年役满,此地所垦熟田,所筑坚屋,优先分配于尔等名下。

此乃大王‘信义’之实,亦是尔等安身立命之本。”

这番话语,将秦王的宏大承诺,瞬间转化为降卒们看得见、摸得着、每日都能为之努力的具体目标。

希望不再虚无缥缈,而是与每日的劳作紧密相连。

赵拓和几个首批接回家眷的降卒,被萧何树为典型,赋予了些许管理小队的职责。

有了家人的羁绊和明确的未来,他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干起活来格外卖力,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其他降卒。

对于口粮分配,萧何计算得斤斤计较,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用在刀刃上。

却又在发现降卒中幼儿因水土不服腹泻不止时,果断从有限的药材储备中拨出份额,并额外批给一点熬粥的细米。

“粮秣有限,当务之急是活命,是稳住人心。小儿体弱,水土不服最易夭折。多一口米粥,或能多活一人,其父母感恩,安心劳作,便是十份劳力,此乃长久之计,速去办理。”

他对提出异议的小吏如实说,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一日黄昏,秦臻身着常服,在亲卫的簇拥下,悄无声息地来到归化营视察。

夕阳的余晖,给这片新兴的、尚显杂乱但充满生机的聚居地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他看到了排列逐渐整齐的屋舍雏形,看到了妇孺在屋前空地上修补衣物、照看孩童,看到了半大的孩子在帮大人搬运小块的木料或挎着篮子拾捡柴火,也看到了结束一天劳役归来的降卒们,在与家人短暂团聚时,脸上那抹难得的松弛和烟火气。

空气中弥漫着新木、泥土和炊烟的味道。

一种艰难求生的气息中,开始顽强地掺杂进一丝“家”的雏形与温暖。

在一处正在夯实地基的工段,秦臻看到了萧何。

此刻,他裤脚高高挽起,沾满了泥点,正蹲在地上,与几个降卒中的“工头”围着一张画在木板上的简易图纸,讨论着排水沟的走向和深度问题。

他的神情专注而平和,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姿态,却自然流露出一股令人信服的权威。

“先生。”

萧何抬头看到秦臻,立刻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

秦臻点头,目光缓缓扫过初具规模、人声渐起的营地,语气带着一丝赞许:“萧何,辛苦。归化营气象初成,人心渐稳,你居功至伟。”

“全赖大王洪福,先生运筹,以及…这些降卒及其家眷求生的意愿。”

萧何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务实低调,他指向正在劳作的众人,继续说道:“先生请看,有家室在此,心便有了着落。

他们为自己、为家人筑屋垦荒,劲头远胜于单纯的苦役囚徒。

首批接回之家眷共六十七户,均已登记造册,分营安置。

何观之,人心初定,劳役效率亦有所提升。

只是……”

他话锋微转,声音低了些:“人多了,心思也杂。口粮、工具分配,屋舍位置优劣,乃至不同国别降卒间的旧隙,都易生龃龉。

管理稍有不慎,怨怼便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秦臻目光深邃,望向远处渐次亮起的点点灯火:“只要大节不亏,不违秦法,不蓄意作乱,些许小隙,可用连坐、奖惩疏导。

你的分寸把握得很好,宽严相济。

关键在于,要让他们看到‘三年之约’非虚,这‘新家’是他们自己的汗水换来的。

粮秣、柴薪、医药,务必保障最低所需。

既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亦不能使其滋生懈怠之心。

秦法之严,在此地更需彰显其公平与无情。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绝无姑息!”

萧何深以为然,郑重道:“先生明鉴,以利导之,以法束之,以信安之,此乃长治久安之基。

何已着手在降卒中挑选稳重可靠、且有家眷在营者,协助管理归化营内部事务,如分配劳役、调解纠纷。

既能减轻我军吏负担,亦能使其更快熟悉、融入秦制。”

闻言,秦臻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加重语气:“然,树欲静而风不止。秘谍司最新密报,已有敌国细作混入的迹象,务必加紧甄别,宁严勿纵,宁可错查,不可错放。

归化营是‘信义’的象征,绝不容宵小玷污。”

“喏!何已加强盘查,并着人暗中留意。”萧何躬身,肃然应命。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