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第1081章 水火交融

自那日叶明留下标准图纸与量具离开威远甲坊,已过去了大半个月。

期间,格物院这边由陆、冯二位匠师牵头,根据叶明的指示,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标准札甲的设计,特别是针对雷大师傅可能提出的各种工艺难点,准备了详尽的原理说明和应对方案。

叶明自己也多次翻阅古籍、咨询格物院内对金属处理有研究的老工匠,恶补甲胄锻造的相关知识。

他知道,面对雷大师傅这等技艺已臻化境的宗师,空谈道理是无用的,必须在对方最擅长的领域,拿出实实在在、能经得起推敲的东西,才有可能赢得一丝认可。

这日午后,兵部事务稍歇,叶明正准备再次前往威远甲坊探探口风,却见一名威远甲坊的年轻学徒气喘吁吁地跑来兵部衙门寻他。

“叶……叶大人!”学徒脸上带着急切与一丝惶恐,“大师傅请您立刻去坊里一趟!他……他对着您留下的图纸和工具发了好大的火,还把两个试图按新法打制甲片的师兄骂得狗血淋头!说……说再胡搞就滚出甲坊!”

叶明心中一动,非但不惊,反而升起一丝期待。雷大师傅发火,说明他确实仔细研究了那些东西,并且遇到了无法忽视的矛盾或挑战。这,正是对话的开始。

他立刻放下手头文书,带着陆、冯二人再次赶往威远甲坊。

依旧是那间烟火气十足的工房,气氛却比上次更加凝重。

雷大师傅如同一尊怒目金刚,站在熊熊燃烧的锻炉旁,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标准图纸,脚边散落着几片形状古怪、似乎锻造失败的甲片。几名工匠噤若寒蝉地站在远处,不敢靠近。

见到叶明进来,雷大师傅猛地将图纸拍在旁边的铁砧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声若洪钟:“叶大人!你来的正好!老夫倒要问问你,你这图纸上标的这甲片弧度,还有这该死的‘淬火温度范围’,到底是哪个不通锻造的酸儒想出来的?!”

他拿起一片明显是尝试按新标准打制、却在淬火后扭曲变形的甲片,几乎戳到叶明眼前:“你看看!按你这弧度打,淬火时应力集中,十片有八片要裂要弯!还有这温度,‘略呈樱桃红色’?火候差一线,钢性便是天壤之别!你这模棱两可的说法,不是坑人是什么?!”

他的质问如同连珠炮,带着被冒犯的愤怒和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若是一般官员,只怕早已被这气势慑住。

叶明却面色平静,他仔细看了看那片扭曲的甲片,又拿起图纸对照了一下,心中已然明了。他转向陆匠师,微微点头。

陆匠师会意,上前一步,先是对雷大师傅恭敬一礼,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大师傅息怒。您所指出的问题,正是标准推行之初必然会遇到的难点。图纸上的弧度设计,是基于格物院进行的数百次弩箭冲击测试数据,计算出最能有效偏转箭矢的角度。”

“之所以出现淬火开裂,并非设计有误,而是传统的局部淬火之法,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弧度带来的应力变化。”

他边说,边从带来的工具箱里取出一个特制的、带有多根细铁签的夹具:“故而,我们改进了淬火工艺。需用此夹具将甲片整体夹持固定,浸入淬火液的时机与速度也需严格控制,确保甲片各部位冷却均匀,方可避免形变与开裂。”

雷大师傅盯着那奇特的夹具,眉头紧锁,冷哼一声:“花里胡哨!”

冯匠师接着开口,手中拿着一个结构更为复杂的、带有一个小窥管和指针的仪器:“至于大师傅所言的淬火温度问题。‘樱桃红色’确是经验之谈,然人眼观色,难免偏差。”

“此物名为‘光学高温计’,可通过观测火色光谱,相对精确地判断炉温范围。虽不及大师傅您的火眼金睛,但可让寻常匠人亦有章可循,大幅减少因温度不当导致的废品。”

雷大师傅的目光被那“光学高温计”吸引,他虽然不明白什么光谱原理,但那精致的结构和显然不同于寻常工具的造型,让他意识到这并非胡闹之物。他沉默着,脸上的怒容稍霁,但眼神中的审视却更加锐利。

叶明见状,知道火候已到,便亲自开口道:“雷大师傅,格物院深知,甲胄锻造,精髓在于‘意’与‘火候’,此非标准所能完全囊括。我等制定标准,并非要扼杀匠心,而是要为绝大多数匠人,铺就一条能够达到合格乃至优良水准的‘基线’。让护具的‘保底’质量,不再完全依赖于个别宗师的手感和状态。”

他指着那失败的甲片和图纸:“这弧度、这淬火工艺,或许初时别扭,或许需要打破您一些惯有的手法。但若能因此让我朝成千上万的普通兵士,都能穿上防护力稳定可靠的甲胄,减少无谓的伤亡,这点变革的阵痛,难道不值得尝试吗?”

叶明的话语诚恳,既承认了传统技艺的至高地位,又点明了标准化对于大规模装备军队、保障基层士兵生命权的巨大意义。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