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第1080章 甲胄新篇

京郊匠坊弩箭标准化试制的成功,如同在将作监这潭沉寂多年的湖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

那份详实的对比测试数据与弩手都尉、老兵们毫不掩饰的赞誉,经由叶明整理成图文并茂的奏报呈送御前后,在朝堂与兵工体系内部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皇帝亲自过问,对叶明“于细微处见真章,以实绩破陈规”之举大加赞赏,并下旨将作监,着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此法。

有了圣旨背书,将作监那位老监正的态度也积极了许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叶明并未因此志得意满,他深知,弩箭结构相对简单,推行标准化的阻力尚且不小,若要触及刀剑、甲胄等更为复杂、工艺要求更高的军械,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他决定采取“由点及面,逐步渗透”的策略,下一个目标,便锁定了关乎将士性命的核心护具——甲胄。

这一日,叶明再次来到将作监,这次与他同行的,除了陆、冯二位匠师,还有格物院新成立的“军械标准科”的几名骨干,以及几大箱新制的标准量具和绘制更为复杂的甲片、头盔等部件的标准图纸。

将作监老监正亲自在衙门口相迎,笑容比上次真切了几分:“叶侍郎此番前来,想必是为推广标准之法至其他军械吧?陛下已有旨意,老夫定当全力配合。”

叶明拱手还礼:“监正大人深明大义。叶某此番,确是为甲胄标准而来。甲胄乃将士第二性命,其防护之效,直接关乎伤亡。然目前各地所产甲胄,甲片厚薄不一,编缀疏密不同,防护力亦是天差地别。”

老监正捻须点头:“甲胄之事,确比弩箭更为繁难。不仅甲片锻造、热处理需极高技艺,其编缀之法亦各有传承,欲要统一,难啊。”他话语间虽未直接反对,却点明了其中的困难。

“正因其难,更需为之。”叶明语气坚定,“若能制出防护更佳、重量更合理之标准甲胄,则我朝将士生存之机便多一分。再难,也难不过边关将士浴血厮杀。”

他示意随从打开一个箱子,里面并非图纸,而是几副制作精良、但形制各异的铁甲,以及一副由格物院依据人体数据和力学原理初步设计、尚未完全完工的新型札甲样品。

“监正大人请看,”叶明指着那几副旧甲,“此甲来自北疆,甲片厚实,然过于沉重,影响兵士机动;此甲来自江南,甲片轻薄,编缀亦疏,防护堪忧;此甲乃京营所用,形制尚可,然甲片硬度不均,易被钝器砸裂。”

他又拿起那副新型札甲样品,这套甲胄的甲片大小、形状、弧度都经过精心设计,关键部位叠加更厚,非关键部位则适当减薄以减轻重量,编缀方式也采用了更科学、更能分散冲击力的结构。

“此乃格物院依据数千份兵士体测数据及弩箭、刀劈测试结果,初步设计的标准札甲雏形。其目标是在不显着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对关键部位的防护。”

老监正看着那结构精巧的新型甲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虽是文官,但掌管将作监多年,对甲胄好坏自有判断。

这副样品,单从设计上看,已远超目前各类制式甲胄。

“叶侍郎之巧思,老夫叹服。”老监正由衷道,“然,此甲制作,工艺要求极高,恐非寻常匠坊所能胜任。且若要推广,需重新培训大量匠户,耗费时日银钱,皆非小数。”

“监正大人所虑极是。”叶明早有准备。

“故叶某之意,并非要求立刻全面更换所有甲胄。而是效仿弩箭之例,先行试点。可由将作监遴选一两家技艺最精湛的甲胄作坊,由格物院提供全套标准图纸、量具及关键工艺指导,集中力量,先试制出五百套此等标准札甲,交付边军精锐试用,以观后效。”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银钱,首批试制及培训费用,格物院仍可承担大部。若试用效果卓着,再请朝廷拨付专款推广不迟。况且,标准统一后,甲胄部件可互换,战场应急维修亦将大为便利,长远来看,实则是省了钱。”

叶明的方案,再次将风险与成本降到了最低,同时又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和潜在的巨大收益。老监正沉吟良久,知道此事已势在必行,且若真能成功,亦是其任内一大政绩,终于点头应允。

“也罢,老夫便再陪叶侍郎行此艰难之事。这甲胄试点,便定在京师的‘威远甲坊’吧,那是将作监直属最好的甲胄作坊。”

事情议定,叶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威远甲坊。

与京郊弩箭坊的胡坊主不同,威远甲坊的大匠,是一位姓雷的老师傅,年近六旬,须发皆白,眼神锐利如鹰,是京城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甲胄宗师,据说曾为多位大将军定制过贴身宝甲。

其人性情颇为孤高,对自家传承的技艺极为自负。

听闻将作监要求他们依“格物院新标准”改制甲胄,雷大师傅的脸色当即就沉了下来。

他甚至没有出迎,只在作坊那间堆满了各类甲片、皮革、工具,弥漫着烟火与桐油气味的大工房里,接待了叶明等人。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