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第437章 参见太后

大丫一听,飞快地跑向厨房,边跑边喊:“娘娘娘!快来,阿爹还有大喜事!”

黄妻和二丫正在归整包裹里的食物,自开平二年开始,太后说新年大朝会后,在皇极殿的广场上聚餐太冷,改为将食物直接分给参会的朝臣,每人一份,拿回去与家人一起分享。

食物很丰富,有从蒙古买来的牛羊肉,有辽东省来的大米和白面蒸了大包子,还有鲸海里捕捞的海鱼,近海的海带、海参、咸鱼,份量很足,足够一个十五口之家,吃上一餐丰盛的锅子。

忙碌了一年,这是太后和天子,用内帑银子,变相地补贴大家,官员们都知道这点,许多家庭富裕的官员,也用自己那份赏赐,私下里接济同僚。

黄得功不客气,赶在其他兄弟前面,抢到了吴三桂和曹变蛟的两份食物,可以回来请家人吃顿好的。

听到大丫的惊叫,黄妻和二丫急步来到堂屋,黄妻呵斥道:“大丫,你年后就十三岁了,大呼小叫地做甚?没一点女孩子的样子。”

大丫不服气:“爹说有好消息……”

母女三人一起望向黄得功。

黄得功望着大女儿道:“大丫满十三岁了?可惜了……”

黄妻道:“可惜啥呀可惜,老娘巴不得她们快快长大,好帮一把手……老爷,啥好消息啊?”

黄得功道:“今日大朝会上,陛下下了一道圣旨,武官凭军功,可以荫一直系亲属女子,入淑德女塾读书……”

大丫二丫一听,就跳了起来,大丫急切地问:“爹,我能读书了?”

黄得功见两个女儿眼中渴望的神情,十分不忍:“凭爹爹的军功,只能荫一人读书……”

大丫说:“我最大,我去!”

二丫眼巴巴地望着他爹:“爹,二丫也想读书!”

黄得功望望大女儿:“人家要十二岁以下的,大丫,你年后满十三岁了……”

大丫哇地哭了,捂着脸跑厨房去了。

二丫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家里唯一符合条件的,只有她一人,她激动得浑身发抖:“爹爹爹……二丫能……能……能去城里上学了?”

黄得功点点头:“二丫头啊,你命好。”

黄妻听见大女儿传来的哭声,没好气地道:“好什么好?不准去!没得让人说老娘偏心!”

二丫一听就急了,不知道如何说服她娘,一着急,蹲地上哇地哭开了。

黄得功埋怨妻子道:“你看你,说什么话呢?陛下好好的恩典,被你闹得家宅不宁的,大过年的……”

黄妻不服气地反驳道:“老爷倒埋怨起奴家来了,你怎么不多挣几份功劳,将两个女儿都送去上学?”

黄得功:……合着还是他的不是了。

正闹着,儿子黄忠请了阿奶和老舅公过来,老舅公是徐氏的亲大哥,黄得功的亲舅舅,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黄得功兄弟年少时,家里的大小事务,黄母都与这位大哥商量,如今老了,还习惯依靠大哥。

老人家见两个孙女都在抹眼泪,黄家阿婆问儿子:“这是咋的啦?两个丫头哭啥呢?大过年的!”

黄阿婆有点重男轻女,平日里对大丫二丫很严厉,两人见了阿奶,赶忙收声,二丫擦掉眼泪,灰溜溜地跟着她娘,到厨房忙活去了。

黄得功忙把老舅和阿娘迎到炕头坐下,这才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

当即将淑德女塾的情况,以及天子的恩典,跟他娘从头到尾地讲了一遍,黄阿婆听懂了,当即问道:“你两口子如何打算?”

黄得功说:“儿子想让二丫去!天子恩典,又是免费,不上可惜了。”

黄阿婆不同意:“二丫走了,家里的羊草谁去打?”

话没说完,就被徐老舅打断:“瞎胡闹,头发长见识短!没见到去年,宫里选秀女,还要识字的呢,二丫读了书,要是有那个命,能去那皇爷的紫禁城里做事,咱老黄家的祖坟,就算冒青烟了!”

黄得功见老舅理解偏了,忙纠正道:“老舅啊,外甥可不是那种卖女求荣之人,主要是陛下的恩典,再说二丫读了书,可以挣钱养家,还能算账理家,将来也能说一门好亲不是?”

正聊着,黄家二叔和姑姑,两家十来口人,呼啦啦地来到,院子里一下子人热闹起来。

众人听说二丫能去城里上女塾,几个表姐妹羡慕得不得了,纷纷跑去厨房,拉着大丫和二丫,问一些关于女塾的问题。

大丫已经在厨房里哭了一场,黄李氏警告她:“今儿有客人,你别哭丧个脸,惹你爹不高兴。”

现在,二婶、大姑和表姐妹们围着二丫,纷纷打听女塾的事,大丫又伤心了,心里埋怨自己怎么不是二丫呢,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跑回房间里抹眼泪。

天大的馅饼砸到二丫头上,徐老舅和黄得功商量:“二丫去城里读书也行,只是也不能亏了大丫,就让她休沐回来,就教大丫识字!”

其个表姐妹堂姐妹,纷纷请求道:“舅公,我们也跟二丫学识字!”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