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女皇武则天 第282章 表面

正阳不知其中暗流,晃着李弘的手臂:

“太子哥哥,正阳也想学《论语》,你教我好不好?”

李弘看着她期盼的眼神,不忍拒绝,指尖轻点她的鼻尖:

“好。不过正阳还小,等你年满六岁,太子哥哥再教你,可好?”

正阳立刻欢呼:“好!太子哥哥,我明天就能六岁吗?”

李弘被她逗笑:“不行哦。你要乖乖吃饭、好好睡觉,再过四个生辰,就满六岁了。”

正阳没听懂“四个生辰”的意思,只抓住“四个”:

“太好了!还有四天我就六岁啦!”

她扑进武媚娘怀里,兴奋道:“母后母后!我要满六岁了,太子哥哥教我论语呢!”

武媚娘搂着她,柔声道:“嗯,真好,正阳要跟着太子哥哥学本事了。”

李显也凑过来,笑着说:“太子殿下,我也要学!”

李旦也跟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李弘无奈失笑,揉了揉李显的头:“都教,都教。”

都是自己的弟弟,他从不会厚此薄彼。

武媚娘看着兄妹几人互动,眼中泛起柔光。

她拿起公筷,给每个孩子都夹了菜:“你们兄弟和睦,母后心中甚慰。”

李弘抬眼,目光落在武媚娘身上,轻声问:

“母后今日传儿臣来,当真只是用膳?”

武媚娘放下筷子,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是,只盼一家人好好吃顿饭,别无他意。”

她语气轻柔,无半分试探。

李贤看着李弘,心中暗叹——

这世上,也唯有太子李弘,能让母后在争执过后,主动低头缓和。

可李弘却不领情,面对武媚娘的温和,只淡淡“嗯”了一声,再无多余回应。

李贤见状,又想打圆场:“是啊太子殿下,我们几个弟弟,也许久没和你一起用膳了。”

李显也连忙附和:“对!太子殿下既要忙功课,又要处理东宫政务,我都好几天没见你了!”

正阳也在武媚娘怀里,对着李弘晃了晃小手:

“太子哥哥,正阳喜欢和你一起吃饭!”

李弘听着弟弟妹妹的话,紧绷的肩线稍稍放松。

可眼底深处的不满,却仍未散去——

他知道,这顿饭不过是母后的“安抚”,

午后殿中的争执、被践踏的纲常,从未真正过去。

李弘却不接话,只静静看着武媚娘,

他心中清楚,这份缓和只是表面。

他与母后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

日后,恐怕还有更多的争执在等着他。

他从不会退缩,只因他的内心坚定的认为,他所行皆为正道。

只是母后今日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眼前忠心耿耿之人,谁又能料定他日不会心生谋逆之念?

身为储君,将来大唐的掌权者,

他的确是对人性的洞察有些许不足,

于驭下之道更是有待精进。

在这一点上,李弘不得不承认,母后的手腕,确实远胜于他。

武媚娘对李弘的母爱,不仅仅在于政治能力上的教导,

还有允许他试错的机会。

不过此时的李弘是不懂的。

总章元年闰二月,

李治扶着龙椅扶手,神色沉凝,终于说出他心中规划已久的心愿,

“朕准备着手修建明堂,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落下,满朝文武无一人出声发表意见。

面面相觑,皆等对方开口。

武媚娘端坐于珠帘后,指尖轻捻绢帕。

明堂对礼制的重要性,恐怕人人都知,

但她作为皇后,比起其他人要思量更多。

李治的意思明显是想要在长安建明堂,

若真的建于长安,那么洛阳便难成国之重心。

这些年来,他们总是往返于长安和洛阳,

而武媚娘更钟爱在洛阳居住。

终于户部尚书出列,躬身奏道:

“启禀皇上,明堂建造需耗巨资,

只是当前高句丽战事未平,军需尚紧,

还请皇上三思。”

李治眉头微蹙,他早有预料,这就是身为皇帝也避免不了的现实,

这天下事,并不能如他所愿,并非他想就能做的。

“高句丽未平,军需确是要务,

可明堂关乎国运传承,皇祖父当年在世便有打算,

如今已过去多年,朕以为此事亦不可缓。”

武媚娘玉轻咳一声,檐下珠帘轻晃,漾开几缕碎影。

“皇上,臣妾有一事欲禀。”

她声线方落下,李弘的眉宇之间已自带上几分不悦。

他素来知道,只要母后所言,父皇十有八九会采纳。

是以武媚娘话未言尽,李弘便出列奏道:

“父皇,儿臣以为,明堂当建。

至于耗资浩繁之弊,亦非无计可解。”

见太子出列立论,武媚娘面上漾开温和的笑意。

储君当有静气,遇事能持己见、不随朝臣摇摆,

这是她一心想在李弘身上见得的。

而此时,正是李弘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