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人养蛊”,这方面的记载比较多。】
【有一些地区的村民认为,之所以会养蛊是因为被黑巫术所控制,他们想要自己活命就必须对其他人下蛊。】
【其中制蛊的方法无非就是毒虫之间的搏斗,然后活下来的一个就是蛊不然就是在一类物品上涂抹一些带有毒素的东西。】
【在邓教授考察期间,还有村民提醒不要和某某人家接触,不要吃某某人家的饭,这类人就是被怀疑是养蛊的人,但有趣的是,邓教授曾去过被怀疑养蛊的人家吃饭,最终也没有发现自己被下蛊。】
【若是有人中了蛊,中蛊人一般都会找当地高明的巫师解决蛊,先是16请卦师算出是中的什么方向,什么类型的蛊,然后在做法祭祀。】
【不过,在结尾处,总要吃一些催吐的东西比如:核桃,漆树籽,以此来排除蛊毒。】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眉头皱起。
对于人养蛊害人一事,他是极为厌恶的。
所以人养蛊在大唐属于重罪。
在他令人编写《唐律》的时候,就要求加入了相关条例。
《唐律》载:“造畜蛊毒及教令者,绞。造蛊者虽会赦,并同居家口,及教令人亦流三千里。即以蛊毒同居者,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情者,不坐。”
这是古代王朝首次将管控巫蛊,纳入国家的官方正式律法之中。
并且在法律中明确指出了,民间利用巫蛊这等旁门左道之术的惩罚措施。
之所以他会如此做,一方面是因为民间利用巫蛊之风害人盛行。
巫蛊之祸成为了普遍现象。
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朝廷必须要出手管控了。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避免皇室宗族受到别有用心的威胁。
也就是说,巫蛊之术的效果,是确实存在的。
李世民要以律法的形式严厉打击巫蛊之术。
其实也是在说明,他原本对巫蛊之术是有所相信,有所忌惮的。
但这个视频看到这里,李世民隐约明白了。
所谓起效的巫蛊之术。
其实是下毒的毒药起效了。
跟诅咒之说应该是没什么太大关系的。
如果只是下毒。
而不是诅咒之类带着未知神秘色彩的东西。
倒是就不那么令人畏惧了。
【第三个就是“玄学蛊”,在村寨中拥有诸如什么“杀魂者”、“养药婆”又或者是“琵琶诡”之类的称呼的人,通常就被认为是掌握“玄学蛊”的人。】
【比如“杀魂者”,当地村民认为这些“杀魂者”同样也是一些被诅咒的人,他们也需要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出去,如何转移呢?】
【通过接触他人的身体或者踩他一个人的影子将他的灵魂取走,镇压在河边树下,然后失去魂魄的人就会开始生病或是神志不清。】
【那这个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其实并没有。】
【邓教授在调查中曾深入研究过一位自称被“魂禁”,也就被“杀魂者”施展了“玄学蛊”的人。】
【并且,邓教授还找了一位曾经用心理疗法治好了不少自称中蛊的重症患者的精神病学博士帮忙,让这个博士治疗这个被“魂禁”的人。】
【一番研究之后发现,这个人中的“玄学蛊”不是什么毒,而是他心里的“巫蛊”,病因无非是文化环境,个人经历,以及社会圈子的集合。】
大明时空位面。
朱瞻基疑惑不解道:“这是何意?”
“所以此人到底中没中蛊?”
“没有。”
“按后世之人的说法,此人所谓的中蛊’,就是此人自己的妄想。”
朱棣沉声回道。
看到这里,他心中也逐渐对巫蛊之说的真相有了判断:诅咒无用,本质是下毒。
其实在大明朝,对于巫蛊之术的管制更为严格。
比如《大明律》里对巫蛊的处罚就极为严厉:
“置造、藏畜蛊毒,堪以杀人及教令造畜者,斩。造畜者,不问已未杀人,财产入官,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流二千里安置。”
严厉的惩罚措施。
也就代表着统治者对巫蛊之术暗藏的忌惮。
如今从看到玄幕介绍的巫蛊之说真相后。
朱棣觉得此事也没那么神秘了。
甚至于。
他觉得这个视频的内容能被所有大明百姓看到,也未尝不是好事。
这样日后民间行巫蛊之事就有可能会减少,让民间更安定。
【另外,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这些人并不是传言中的当地圣女,而通常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如果有人被怀疑是“养蛊者”是“猎魂者”一般都会被驱逐出村寨。】
【例如在1971年时,邓教授就碰上了一个被人怀疑是“琵琶诡”的女子,明明长相秀美、体态丰满而且是待嫁的年纪,却一直没有人上门提亲。】
【原因就是当地人怀疑她是个“琵琶诡”。】
【在当地传说中,像“琵琶诡”这类养蛊的人,一般都不能从晾衣绳下走过,因为这样会让她们现出原形。】
【于是邓教授和一众朋友就计划让这位女子当着众人的面从晾衣绳下走过,这样不就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琵琶诡了吗?】
【但让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女子不同意,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这个女子竟然也认为自己真是“琵琶诡”。】
弹幕飞出——
【这是长期心理暗示的作用吧。】
【正常,一直身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中已经被洗脑了。】
【后天环境的影响。】
……
看到这里。
历朝历代一些古人心情复杂。
类似这样的事,在他们的身边也出现过。
他们曾经对这样的说法坚信不疑。
但此刻,听了高空玄幕的这些内容后。
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有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