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食王传 第一五四章 难道日头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难道日头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趁着殿中的小黄门跟了去拿璃瓶的时候,徐国绪细细的询问了殿中所发生事情的经过,这一听倒让他吸了口凉气:二郎这个宣德郎得来得实在是险之又险,若不是臭老酸书话重了点引起朝臣们无端猜疑,若不是陛下为了安群臣们的心,若不是群臣们劝阻慢了那么一点点,若不是陛下急于还众大臣一个颜色看看,恐怕二郎现在最多只能得个九品左右的官,最大可能还是流外。二郎实在是好福气,可以说,只要这前面诸多若不是中有一个哪怕生出一点点差池,结果就天差地别了。

“只是这宣德郎也太小了些,以二郎的功劳,给个六品也不为过。”徐国绪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嘟哝开了。

“徐少监,您说以宣德郎的功劳,给个六品也不为过?!”跟在徐国绪近前的宦官惊疑道。

“某这么说了么?”徐国绪一下被惊醒了,冷汗嗖的下就窜了出来,宦官不能胡乱议论朝政,这是铁律。等到定神一看说话的是自己的心腹之人,一个名唤小六子的,这才安心下来,转头看看,那些殿里出来的和临时从殿外拉来的小黄门们都距离自己五六步跟着呢,这才放心下来,“嘘。此话不可乱说,某没说过这话。”

“某只听的少监说过宣德郎功劳大,旁的没听到什么。”小六子也是个机灵角色,一听就知道什么话该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是啊,不过有些功劳,不可为外人道也,也罢,从今往后,若是某家有什么不便利的,你就代某家常去林府走动走动。”徐国绪说的不可为外人道的功劳主要指的就是烧璃新法,这要给内府省下多少钱啊?烧璃新法他是知道的,不用再去开石英矿千里迢迢的运来,烧起来又省时又省工,烧得的璃器还大,粗算下来,一年最起码能省下十几万贯,足足抵得上一个普通豪门的全部身家,你说这功劳大不大?如今天下刚太平没多久,百业刚兴,整个大唐一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几百万贯而已,分到内府的也就那么可怜的几十万贯,哪里够用。

既然这心腹听到了自家说的话,少不得总要许他点好处,拉紧了,封了他的口才是,最好的封口那自然就是常带他们去林府蹭蹭饭了。作为宦官,人根已去,传宗接代早已无望,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个吃穿二字了,可以说,对宦官来讲,吃的诱惑比起黄白之物来说,那可大多了。钱财么,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没后代可以继承,要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吃点好的,填自己肚子里的东西那才是真材实料,而宫内宦官的伙食虽然比之于寻常人家那是好上几倍,但能跟酒楼里的比么?能跟建林酒楼的比么?能跟二郎那层出不穷的新吃食比么?身边的几个小黄门早就对自己常能出宫去林府吃好的喝好的是羡慕不已了,现在正好趁着皇后娘娘的病症已经稳定下来,自己再没那么多机会出去的机会,甩些好处给心腹之人,一举两得哦。小六子听了这话果然是欣喜万分,呀,跟着徐少监果然是能吃香的喝辣的。

既然王况都从一介白身一跃而成了宣德郎,那么蒲熙亮从一个从六品下的将作监承升到正六品下的将作副监也就没有遇到丝毫的阻力,顺利通过了,不过这还只是个许诺,必须得等他真的造出能汲水一丈的大水车来,那才能兑现。

顺带着,程处默,尉迟保琳,秦怀玉也因为被皇上强安了个协助宣德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都得了奖赏。程处默的两个弟弟程处亮和程处弼则以及尉迟保琳的两个弟弟都得了飞骑尉的爵,秦怀玉,程处默和尉迟保琳因为可以承袭父亲的爵位,就加倍的赏赐作为补偿。这个赏比起给王况封个宣德郎那可重多了,飞骑尉是等同于从六品上的爵位,比王况的宣德郎还高两级,但偏生这个封赏却是没一个人反对,都是一致的赞同。没办法,谁让王况朝中无人呢?而这几个小辈又有父辈的赫赫功勋摆在那,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呀。。

这可把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给真真正正的心里乐开了花,自家的爵位,只能由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就没有份了,现在可好,几个小子都有了爵,以后再往高了封也就变得更容易了起来,现时的爵位中,除了王,郡王和国公可以世袭外,其他爵位从郡公开始往下都是要世降一级的,也就是说,如果程处亮到死还是个飞骑尉的话,那么他儿子继承后就变成了正七品上的云骑尉,到了孙子就只能是最低一级的从七品上武骑尉,再往下就没了。现在倒好,三个老家伙也不用再费什么心思给几个小子搞个爵位了,看看,只要跟着王二郎一起做事,沾了他的光,这爵位还不是自动送上门来?得,回去把剩下几个小家伙都打发了过去,让他们常去林府走动走动,如果真如陛下所说,王二郎真能得到王的爵位,那么自家再出那么一两个公估计问题也不是很大罢?虽然满心不信陛下最后真能在王二郎立下足够大的功劳后给他封个王,但是,公应该是可以的,嗯,总是个希望,万一,万一王二郎真能封王呢?

一个匠官而已,又没得什么实权,有官员见蒲熙亮欢天喜地的谢了恩下去了,就心中暗淬了一口:陛下只是许诺而已,你以为小水车好造,大水车就是那么好造的么?自古以来,都是中中等的东西好做,越往大了去或者越往小了去就是越难,瞧你那个得意劲,仿佛将作副监已经收入囊中似的。

也不怪蒲熙亮欢喜,在他看来,若是能再得到新鲜出炉的宣德郎的帮助,要造大水车并非难事,他可以肯定,宣德郎对水车那是了如指掌,没见人家一下就指出了转轴部位要用铸铁么?还说铸铁不会生锈,那十分肯定的语气,绝对不是满口之乎者也而已,瞧瞧宣德郎,虽然不会做文章,但人家做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大利国民的器件,幸好啊,幸好,当初真的没把宣德郎得罪死了,否则哪有自己今日?以后,嗯,一定要多跟宣德郎亲近。打定主意,也不先回家了,就跟着徐国绪的队伍一起向林府行去,这贺喜也有先后之分的,自己早一步去贺喜,就能显得自家对新任宣德郎是如何的看重。可惜他并不明白,王况本来就与现在的人的思路隔了千多年,哪里会在意贺喜的先后顺序有别呢?

一路被行人簇拥着走,边走边向两边解释,本来走近路只需得小半时辰,就是走朱雀大街最多也不用一个时辰的路,竟然走了一个半时辰,要是换了王况,早就不耐烦的叫辆马车得得地回去了,走三个小时的路,谁能受得了?也就徐国绪他们没享受过汽车和公交的便利的人,才会这么麻木。

好不容易到得林府,小六子已经在那喜滋滋的吃了两壶酒,下肚了一碟卤羊肚,一碟油炸花生和一钵满满的盐水鸭了,那可是整整的一只!吃得小六子肚子溜圆溜圆的差点都站不起来了。这让小六子深刻的体会到了紧跟徐少监的好处来,因为他刚就看到,另有个今日正好轮到旬假的宦官,也不知道谁透露的消息,也赶来报喜,但林家只给他封了几吊钱,只上了一壶酒一碟菜在偏厅里吃着,比自家的待遇那可差老远了,自家那可是坐在新任宣德郎的小院里吃酒,宣德郎还专门派了个家人伺候着,完了还有一贯钱的赏,就连刚刚见到小公爷,小公爷那也是笑眯眯的赞了自家一句。现在林家可不比得几个月前了,别看还是住在东南角的平民住的坊区内,但门前三不五时的就有官员的马车停在那,基本上都是冲着小公爷常来的份上来的。加上徐国绪这个大唐开国以来最为年轻的内府少监,自然就不把一般的宦官捧得老高了。。

当然小六子是个例外,一说是徐少监派来报喜的,那门房对他立马就热情起来,很是自来熟的领着他去见宣德郎,还说,既然是徐少监派来的,那就当林府是自家好了,听听,这话多让人暖心,自己家啊,现在自己家里什么情况早已经模糊不清了,好好,以后某就当这是自家了。听了这话的小六子那眼泪啊就不争气的往外涌,倒是把领路的门房吓了一跳,一路上询问这才知道,小六子打小三岁就净身进宫了,阿爹阿娘长的什么样已经记不得了,只是后来听宫里的长一辈说,若是他小六子不进宫,怕是要饿死当街了,所以,对于当宦官,他并不埋怨自家阿爹阿娘,好歹总算是没饿死罢,因此记忆中家这个字对他而言,还是极具诱惑的。

林家早有准备,因此宣旨意也很是顺利,最让王况高兴的是,嗯,不用像影视作品里的那样三跪就叩的接旨,只要着了正装,点上三柱香,口呼陛下英明然后接过圣旨就算完成了。

当王况听说还可以提两个要求的时候,想了想,这一时间哪里想得出什么要求?这两个要求可是很宝贵的,当皇帝的哪肯随意就许条件的?得好好珍惜才是,徐国绪也明白这个道理,笑说道:“不急不急,陛下又没限定二郎你现在就要提,随时想好随时提就是,不过也不能拖延太久就是,陛下是不会怪罪,可难免朝中有人会挑事。”就又详细的说了王况这个宣德郎是怎么得来的过程。

“奇了怪了,今天日头真打西边出来了?那臭老酸竟然帮二郎说起话来?别看他是反对给二郎重赏,可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夸赞二郎,说二郎是天纵奇才,不想二郎就这么被官声所累的意思。”要是寻常人,一听说长孙无忌反对给王况重赏,定会以为这老儿心眼小,没安好心。可程处默是什么人?一听就知道长孙无忌那是真正的替王况着想,所以就嚷嚷了起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