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番外第67章 黄金带来的底气

番外 黄金带来的底气

刘备在句章灯塔奇观住了两天之后,居然都有些舍不得下塔,想稍微长住一段时间,着实让李素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只是个灯塔啊,又不是住人的行宫,仓促间连床和家具都搬不上来。

只是铺了煮过晾干的干净竹席、再铺上厚厚的锦缎垫子,晚上就跟睡榻榻米似的,刘备贵为皇帝居然也不嫌硌得慌。

没办法,李素静下来之后反思了一下,才意识到是自己大意了——对于没见过摩天大楼的古人来说,住在百丈高处、开窗就似乎能与云雾平眺的感觉,是有着致命吸引力的。

刘备虽然是皇帝,但也没见识过这种奇观,而且还没法拍照拍视频带走,可不得多墨迹一会儿,试图把这里的景色刻进Dna里。

他甚至还生出了一丝跟秦始皇汉武帝寻求仙药探索长生时差不多的心态,觉得住在高处神清气爽,晚上做梦都能有仙人入梦陪他聊天地大道。种种奇葩幻想,非李素所能揣摩。

此时此刻,皇帝也只是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而已。科技代差带来的新鲜感,不是政治地位能抹平的。

扬州之行的后续一些行程,不得不延后或者取消一些。原本计划要走会稽、吴郡、丹阳。如今丹阳怕是来不及去了,就会稽和吴郡看看就行了。

扬州各地的官员,原本该接驾的,也改成到句章县来汇报工作。一些原本要展示给皇帝看的地方施政成果,也从视察变为送过来等待检阅。

毕竟后续离开扬州时的日期,是绝对不能变的,这一点丞相亲自交代过,要尊重自然,今年台风季来临之前一定要离开扬州,所以只能是砍本地的其他行程。

此后几天,刘备在句章、山阴各处游山玩水,偶尔坐船去去吴县、海盐,全方位多角度瞻仰这个奇观。

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好玩,想测试一下“离开甬东列岛后海船开出多远、瞭望手依然能看见灯塔”。这完全是领航员该干的工作,但皇帝就是感兴趣,要偶尔客串一把,也没人拦得住。

因为皇帝在这儿,为了摆拍和献礼,这段时间周边来句章、海盐的商旅和船队也是愈发繁荣密集。

有些原本没必要到句章港靠港补给、可以直接从长江口过的船,也特地来停靠一下,一时之间显得句章港比往日正常情况又额外拥堵了数倍,泊位根本停不下了。

但这种凑热闹,也让刘备和随行百官每天都能看到新鲜。

不是今天有海船船队从旅汉运了铜矿石回来、就是明天有扶桑来的运金船运银船,要不就是后天从闽中运着满满白砂糖的船队。

还有夷洲澎湖的海盐、流虬的鸟粪石矿、筑紫和伊予的腌海鱼干、鲸脂……

四月中旬的一天,刘备抵达句章后也修整了有十日了。这天又有一条扶桑来的运铜和银的糜家海船抵达,是在朝廷那儿投了海运保险的那种。

船型是那种最巨型的沙船,走的是曰本海-对马海峡-黄海航线,自北而来。因为最大的沙船也比福船和平甲板远洋船要小,所以只有四百多吨的载重量。

不过四百吨的铜锭,也能折合将近两亿枚铜钱的价值了,毕竟铸币的时候也就用不到八成的铜,还有两成多是锡、铅等其他廉价金属,以加强铜币硬度。

船上还有几吨的白银,折合下来也值几千万铜钱。

这是刘备来扬州后,靠港的最大规模的贵金属掠夺船,也是让刘备亲自开了眼界,直观看到了扶桑的贵金属物产之丰富。

李素和地方官员显然也知道皇帝感兴趣什么,所以船只靠港后武二十三年铸五斤金铤三百枚”,那就从001到300编号,印发三百张防伪凭证,而且是分两次印刷的。

第一次印刷印的是底纹表格,第二次印的才是填的内容,也就是年号和编号这些数字。

过去的抄引国债是没编号的,以后的纸黄金则是跟人民币一样有编号的。对应到雒阳皇宫金库里具体哪一间哪一块。

这样设计的编号凭证,也不怕伪造,因为朝廷那里也是有一套留底账目的,某年铸造的某号到某号金铤,是在何时何地赏赐给了某某大臣,或者因为某项政府采购支付给了哪个富商。

将来别人拿着这张凭证来兑现的时候,如果不是当初的原始权利人,而是经过流通的,那就得流好一系列流转凭证,比如交易合同。

这东西流通上是非常不便的,只有非常大宗的交易才会用到。不过其“自带流转凭证”的特性,倒是比汇票还安全了,甚至有点像比特币,天然带一个账本,从这个币诞生之日起被多少人拿过都有痕迹。

当然,朝廷留下的账,也不会经常被查,如果没有出现伪造、争议,那就不用查了。这是一个“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不告不理。

出现纠纷时,比如市面上出现了两张编号一样的凭证,那肯定有一张是伪造的。这时候才需要朝廷公权力出面,审清缘由,查出哪个是伪造的。

刘备想了想,觉得倒是靠谱一些,但他还是不信这东西能严格执行:“那富商和豪强世家不相信怎么办?”

李素:“朝廷可以立法,在南宫外辟出场地专门为天下金库。每一年铸的黄金单独一间库房存放,不得混淆。铸造金铤时就要铸上年号、编号,而且封存时要封条完备、盖上玺印。

民间富商世家有得到大笔纸黄金的,觉得不放心,可以付一笔手续费,请求查验,那就能看到他家理论上拥有的黄金了。这笔手续费,就当是重新封存的工本,就按照查询金额的百分之一收取好了。

如果愿意再支付一笔火耗,还能当众在官员多方监督下剪开、烧熔金铤查验真伪。火耗要多收一些,毕竟毁坏了金铤后要重新熔铸,就按照百分之五收取。如果要省事,收一成也行。

另外,为了显示朝廷的大度和底气,可以给他们一点甜头。比如一旦持有国库纸黄金的权利人来查验自己的券有没有对应真的黄金、结果查完后发现并没有,或者对应的黄金是假的。

那么,就按照出事黄金的封印对账,处死金库管理官员,抄没监守自盗官员或者超发官员的家产,抽出其中相当于金价双倍的部分,额外赔偿给遭受了损失的理论持金人。”

李素设计的这种纸黄金,给手续费就能实打实看见、给火耗还能剪开来烧一烧,这应该能让大多数人放心了。只要制度执行下去顺利,年份久了,信用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虽然最初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质疑,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哪怕到了21世纪,还有大多数人不相信纸黄金,只相信自己家里实打实摸得到的黄金。

李素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人相信纸黄金,他只是希望控制黄金的流通量、把黄金的价值保持在一个虚高的位置上,创造货币信用。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