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先温春常早(三)
好事将近,韩家门前的访客更是络绎不绝。
宰相家门前原本就车水马龙的如同闹市,现在已经赶上了上元灯会。
只到了巷口,马车就再也走不进去,景诚从车上下来,向巷中一张望,不由得就叹道:“好热闹。”
方兴也跟着从车上下来,“没办法,平时想给相公送个礼都难,过了这个村,下个店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遇上了。”
“哦?”景诚回头,“竟有此事?”
“相公的生辰从不大事操办,想送礼都没门路。年节时的人际往来,礼单上稍稍贵重一点,也会退回去。不过给新人送礼,就不便退了。所以诚甫你看看,这一回相公家嫁女娶妇,多少人都当成了讨好相公的机会。”
“怕不止如此。”景诚摇摇头:“别人送了,自己没送,心里也虚。”
有些事,你做了,上面记不得。你没做,却会被记得清清楚楚。这本是官场上的通例。
“天下官员数万,京师之中也有数千,谁送谁没送,就是去铨曹四选,想对着名单查也查不清,中书门下可不是州县衙门里面就那么几个人。”
方兴笑说了一句,拉着景诚,“不要管那些人了,他们就是送了礼,过些日子,相公也会回礼——宰相的人情,哪有那么轻易给人的?——且随我来,相公正等着诚甫你。”
润州的局面终于平静下来,景诚也就能够暂时脱身,上京来述职。
方兴本与景诚有过几面之缘,最近任职京师,被韩冈派了去迎接景诚。
韩冈此时正在后园中批阅论文,外面的喧闹传到后园中来,只剩下风中的一点杂音。
收礼、回礼之类的小事,有王旖看着,韩冈这个甩手掌柜当得轻松自在。
不过对着一篇讨论圆周率的论文,韩冈拿着炭笔在草稿上点点画画,看得有几分吃力。
近些年来,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进步速度十分明显,有些地方甚至让韩冈都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感觉。
尤其是代数体系创立,几何原理被翻译之后,数学上的进步更是让人惊喜。《自然》数学篇中,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讨论的重点,曲线。也有人开始研究怎么将代数带入几何之中。
可惜韩冈的水平不行,否则引导创立出解析几何的基础当非难事,而微积分,也该出现了。
听说方兴把景诚带来了,韩冈便放下笔,松了一口气,出去见客。
“恭喜相公。”
见到韩冈,景诚便先向他道喜。
韩冈还了景诚半礼,却摇头道:“儿女嫁娶,乃私家之喜。江南安靖,方是宰相之喜。如今江南之地,可堪为韩冈道喜?”
景诚前几次拜见韩冈,总少不了几句寒暄,子厚那边听到了什么,我会去跟亲家翁说的。”
苏子元已经再娶,更又生了一对儿女。但苏金娘是当朝宰相家长子的未婚妻,苏子元的继室别说虐待,就是慢待也不可能。嫁妆上也没有俭省,反而比预想得更多。
在苏子元趁入觐的机会,带着女儿入京后,王旖和严素心都去苏颂家探视过,对这个儿媳妇都很满意。而且,以韩家的家底,更不会对嫁妆有何苛求。猛然看到嫁妆比预先约定的多了,王旖反而觉得不好。
“根本没必要攀比,两家能一样吗?”王旖道。
宰相家和知州家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以韩家的家境,也不会太在乎这点嫁妆。在王旖看来,苏家完全没有必要打肿脸。
“还不是怕女儿在夫家受委屈?都是一片父母心。”韩冈深有感触,“何况福建的风俗也如此。”
福建嫁女,一向讲究。富户女儿出嫁时,在嫁妆之外,还要另外准备随车钱数百上千贯,用车载送婿家,一路炫耀。倘不如此,必为邻里讪笑。为嫁一女,即使官宦门惇随口提过。
“不如送亲的车马就不带回来了,留给祥哥和大姐?”王旖提议。
“也好。”韩冈点头道。
按照此时京师的风俗,嫁妆需用人来抗,新娘也要坐花轿。
但以人为畜,向来为韩冈所恶,此番嫁女娶妇,韩家将以马车相送、相迎。
准备去迎亲的婚车,已经准备好了。而运送韩锳的嫁妆,也将会用货运马车来运送嫁妆箱笼。而不是两个挑夫抬一个箱子,这样穿街过巷的风俗,会阻碍京师的交通。
在韩冈看来,还是一支车队更符合他的审美观。
要不要顺便把天子聘后的仪式也顺便改了呢?韩冈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