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须待十年培(八)
【高估了自己啊,本以为中午就能搞定呢,现在才写出来。】
一边听着韩冈的解释,郭逵一边绕着火炮转了几圈。
脸上的怒气不知不觉间已经消失了,神情专注,变回了天下知闻的名帅的样子。
韩冈看着他伸手拍了拍炮管,然后抬头问道:“能不能试一试。”
“当然可以。”韩冈道,“不过要重新固定一下。”
他可不想再命中郭家的房子了。
郭逵点了点头,然后仔细的观察着火器局的士兵小心翼翼的调整炮管的角度。
之前放松木炮的架子早就给撤掉了,搭了装了一个滑轮组的外框,像是龙门吊一样,下面是土堆起来的炮座。想要调整角度,就需要用滑轮组吊着移动,在炮座上调整。也就是因为土堆得不结实,方才炮口才会角度偏移,让炮弹飞去了郭逵的宅邸。
只是他们小心过了头,看起来炮口冲着下面了。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样不行。炮弹会掉出来。要平着。”
然后又是一阵忙活。好半天,终于调整好了。
郭逵的眉头皱得紧了起来:“这么麻烦?”
“之后会有支架。”
韩冈招招手,让人拿出几张图纸来。这是他命画师所绘制的火炮外形图。惇不再上去点火了,几名士兵清膛、装药、装弹、装引线,点火,最后一声巨响,青烟腾起。郭逵耳朵嗡嗡的响了一阵,好半天才定了神下来。抬头见韩冈和章惇都望着自己,顿时就有些羞恼,勉强笑道:“真跟打雷差不多,年节时的爆竹可比不上。”
扯了一句,郭逵扭头看那标靶,心中的情绪转眼就不翼而飞。
三十步的距离上,炮弹竟然硬生生的打穿了三重木板,深深的陷入了院墙边的沙土堆中。
三层近一寸厚的松木板,里面夹着石棉,竟然一下都没吃住。郭逵摸着木板上的洞口,感觉就是包铁的城门,估计也挨不了几下。而且这发射比霹雳砲和八牛弩简单太多了。
郭逵是老行伍,这样武器放在他手中,能变出几十种花样,新战术当场就在脑中一个个蹦出来。这时候,郭逵倒是有些佩服韩冈了,亏他想得出。
射程能达到七八百步的距离,而且比八牛弩重新上弦要容易。一旦官军装备了火炮,辽国想靠近官军的军阵都难了。
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卒,在出击前都要聚集,就是契丹人也不可能避免。难道要契丹人骑着上阵的战马在两三里地集合,然后冲击宋军的阵前?
速度快如赛马,在长距离的赛事中,经常能听说有赛马暴毙的新闻。就是普通的两里、三里疾奔下来,赛马也都会满身是汗。若骑在上面的是全副武装、连人带装具有两百斤的骑手,再好的马匹都吃不消两三里的狂奔。
这就是火炮的好处。直接在极远处就打散敌军的集结,打乱敌军的攻击节奏。其实类似的事,床子弩也能做到,霹雳砲也勉强可以。但火炮能做到随军野战,床子弩、霹雳砲可做不到。
霹雳砲,围城时才能派上用场。八牛弩,都只是在城池的攻防战中安身落户。而火炮,适用性就宽广了许多。比起霹雳砲和八牛弩,更要灵活轻便。
这还只是试作品,现在就有着媲美霹雳砲和八牛弩的威力,当改进完成,可能要将这两样过去的国之重器,远远地抛到后面去了。
郭逵转过来看韩冈,好半天才叹道:“今日一见,方知宣徽所言不虚。”
韩冈谦逊的笑了一笑,正要说话,郭逵的注意力却被韩冈手中的惇听着韩冈和郭逵的对话,主要都是战术上的运用,他也懒得插话。
“哦?那一门野战炮要多少钱?”
“一贯小平钱十二斤,炮管是一千一百斤,消耗的物料也就一百贯,在配料上纵有些参差,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贯。炮架是铁和木头,材料最多五十贯。剩下的就是人工和制造的花费了。”
“那也不贵啊!”郭逵甚至有些惊喜。
物料成本才两百贯,加上人工和制作上的开销能有一千贯吗?就是一千贯一门,对大宋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从今年开始,西北那边的军费开支要打个大折扣,一千万也许不到,五六百万贯总是有的。能造多少火炮,只看工匠们能不能来得及,还有铜料能挤出多少了。
“是不贵。”
火炮的制造成本,以及之后的维护,都要比床子弩便宜许多。取代床子弩是必然。
便宜又好用,这样的兵器,没有谁不喜欢吧……除了敌人。
郭逵心潮澎湃了一阵,用先进的武器蹂躏敌人,那真是无比的快乐。
“惇交换了一个眼色,果然是瞒不过方家,
“也不仅仅如此。”韩冈说道。
“当然。”郭逵道,“这岂是能局限在守城上,而应该是放在进筑的寨堡中才对。”
“只要布置得当,火炮和弹药没问题,十倍的贼军都别想攻进来。”
郭逵自得的点着头。接着问道:“方才飞到寒家的炮弹有十多斤吧?”
“十一斤左右。径圆四寸。”
“这城防炮最大能造多大,八寸、一尺?”郭逵问韩冈。
韩冈皱起眉:“八寸口径的话,炮弹就快要有一百斤了。”
十多斤就能拆屋,一百斤大概就能将城给拆了。
直径四寸的圆形炮弹,在十一斤上下,百斤就是九倍。质地不变的情况下,重量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简单点说,炮弹的半径加倍再多一点就行了。大约八寸出头的炮弹差不多就是百斤了。
“怎么可能那么重?”“百斤的炮能造出来?”
章惇和郭逵同时发问。
“的确就是那么重。要造也容易。”
后世有着十五寸十六寸的重炮。但那时候用在火炮上的长度单位,与这个时代的寸,在实际长度上肯定不会一样。而且那是战列舰的主炮,这个时代哪里能做得到?
而且超重型火炮能用得到的地方实在不多,四寸炮能跟着大军前进,但八寸炮呢?实在是太夸张了,火炮的重量不知要翻几倍才够。明显的无法随军在路上行动,就是用船装载或是守城的时候都勉强。
如果在船上的话,百斤的炮弹可是要让船员发疯了,有几个能抱得动?而要在船舱中安装借力的滑轮组,时间一长,船板可不一定能吃得消。
但还是有办法,韩冈记忆中有一种可能是专门用来攻城的臼炮,口径很大,炮身却很短,炮弹的射击角度是绝大的弧形,标准的曲射炮,重型的炮弹能轻易的发射出去,就是射程比较短。
这就是韩冈的第四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