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宰执天下 第40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

【新的大章节,又值月末,求一下各位书友还没有投出的月票。现在的位置已经很危险了。】

实在是太晦气了。

在一瞬间的惊讶之后,韩冈就是一种踩到狗屎后看鞋底的感觉。

北洋、南洋这两个词,应该只是向皇后顺着他的话头延伸下来,可韩冈还是觉得很是晦气。

那是两个自取灭亡的典范,即使其中有些许亮点,但也改变不了本身就是一堆烂泥的本质。

远不如北海、东海,然后再来个南海,这样才顺耳一点。

“两广的水师,其实也应该一同合并置将。若是用北洋、南洋之法,号为西洋未免不当,只能是南海了。”

“南海、南洋……”向皇后反复念了两遍,道,“一不小心就会弄混呢。”

“那就是请殿下赐以美名,亦可助涨士气。”

“是吗?”

“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其军中士气,肯定要比散员、拣中、剩员、就粮诸军要强。”

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是上四军,地位仅次于殿前司诸班直。而散员、拣中、剩员,基本上都从上位军额中被淘汰的士兵所组成,按照诸军资次相压的顺序,都是倒着数的。

说起哪边士气更高一点,自是不用多想。

“那就让吾想一想再做决定。现在还是暂用水军惇一约好了一起喝酒。

但当章惇听韩冈提起了今天殿上的议论的那几件事,章惇便立刻放下了酒盏:“玉昆,你怎么就同意了朝廷派驻走马承受?”

“身为宣徽使,既然皇后相询,韩冈岂有不说上两句的道理?”

“也可以拒绝啊。”

“子厚兄你不觉得这样更好一点吗?天下多少州郡,又有多少走马承受?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何苦为难自家人?而且……”韩冈稍稍一顿,“难道不是好事吗?”

章惇沉默了,片刻之后才笑道,“蔡持正该谢谢玉昆你。”

宣徽院过去只拿着内侍的名籍,但完全干涉不了内侍的人事安排,只能任由入内内侍省和中书门下、枢密院三方扯皮。不过宣徽院终于有了一次成例,不论是不是太上皇后故意让出来的好处,这块糖韩冈没有不吃的道理,虽然说他不想多事,可没人会嫌手上的事权多。而且从外廷的角度来说,从此就可以更进一步干涉宫中人事。只要形成定例,想要改正就没那么容易了。

蔡确有什么打算,章惇当然知道。前两天就暗示过了,章惇也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韩冈摇头,“又不是为了他才做。意外的巧合而已。”

的确没人会相信韩冈会是为了蔡确的计划,才会支持在未来设在高丽外岛的水师驻地,安排一名内侍做走马承受。朝堂上哪个会有这么好心,为他人的好处故意惹上一身骚。

“高丽那边能不能支撑多一点时间,他们想要朝廷救兵,必须要多守上一阵。”韩冈说着。

“只要不是蠢货,总会知道往哪里逃。”章惇这么认为。等到水师在高丽立足,之后就是全军巡视高丽海疆的工作了。。

“对了,玉昆,记得你曾经说过,这一回铸币,需要大量的金银。”

“的确是这样。”韩冈点头,期待章惇的下文。

“大理是有银矿的。”章惇说道。章惇从不介意战争和混乱,他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

“这韩冈可不知道,最好是请熟悉当地人情的官员了来计议。”

章惇点头:“看来要招熊本回京一趟了。”

“熊伯通什么时候诣阙?”

“今年秋日也没多久,现在应该已经从成都出发了。等他到了京城,就可以好好的问一问了。大理的国土、人口和银矿,都少不了。”

朝中说到陇右、河东两地军事,惇。广南有变,章惇和韩冈都会是被咨询的对象。河北若要御敌,郭逵会惇笑了起来,“大理国、大理寺,不就是这么联想到了嘛。”

伯修是字,晋卿为本名。朝中刑名惇就是从大理国联想到大理寺,继而扯到他的头上。

给韩冈的感觉,就像是后世的政务官和事务官。担任正职的政务官隔段时间就换一个人,而实际主持衙门运作并处理公务的事务官,则是牢牢坐在位置上,多少年都不动弹一下。

就跟薛向在朝廷财计上的地位一样,韩晋卿在刑名上,也是朝中无人可以替代。同样并非是进士出身,却也一路顺顺畅畅的做到了大理少卿的位置上。之前因陈世儒案出外,但转眼就又被调回来了。那么多诉讼要裁断、大辟要复核,他不在朝中的那段时间里,大理寺上下都是叫苦不迭。在寿州知州的位置上还没满半年,就重新做回了大理少卿。

这一位可是在大理寺、审刑院这两个最高法律机关做了几十年的老行尊。二十年前,王安石曾经为了斗鹑一案在京中跟同僚争了天翻地覆,那时候,韩晋卿就在大理寺中,议论王安石用法失当。之后阿云案,韩晋卿又是在审刑院参与共议。到了现在,则是从权少卿做到了少卿,之后说不定还能做到正卿。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