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无声苍穹 - “铁翼”的死斗
近地轨道,曾经的静谧已被永恒的喧嚣取代。这里没有空气传递声音,只有能量武器无声的闪烁、金属撕裂的静默震颤,以及生命消逝时无法被听见的最后叹息。
“铁翼小队,保持编队,按预定导航点前进。传感器最大扫描范围,目视辅助确认。”
“铁翼一号”长机飞行员陈锋的声音,在仅有小队内部能够接收的、时断时续的短距激光通讯频道中响起,带着电流干扰的杂音。全球通讯网络在“断链之日”后彻底瘫痪,如今他们依靠的,只有机载计算机里战前预存的星图数据、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彼此间最大不超过五十公里的脆弱激光链路。
他的座驾,是一架经过“黑色长城”计划深度改装的歼-10C“龙牙”战机。原本的银灰色涂装被更适合宇宙背景的深空灰取代,仅在机翼和垂尾上,保留着那无比醒目、如同血与火烙印的红色“八一”军徽。机头两侧,则用醒目的橙色喷绘着代表他所在中队的五角星标识。此刻,这架战机正以极高的相对速度在近地轨道上滑行,机身微微前倾,呈现出攻击性的俯冲姿态。
战机的状态并不完美。左侧机翼靠近翼尖的位置,有几个清晰的、边缘熔融的小孔,那是被饕餮小型攻击艇的能量枪弹擦过的痕迹。机腹和部分机身蒙皮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由先前战斗中外星舰船爆炸产生的金属粉尘和冷凝推进剂混合而成的污渍,在遥远的恒星光芒照射下,显得斑驳而沧桑。战机的尾部,两台经过强化的矢量喷口正喷射出幽紫色的高温等离子流,表明引擎正处于加力燃烧状态,推动着这架为大气层内作战而生的雄鹰,在近乎真空的环境中奋力前行。
机翼下方的挂架已经空了一半。仅剩的两枚“惊雷”系列特制导弹,如同蛰伏的毒蛇,静静等待着发射指令。这种导弹采用了“黑色长城”逆向研究饕餮科技后开发的“聚变-暗物质”混合推进系统,使其在缺乏介质的太空环境中,依然能获得惊人的末端速度和诡异的机动轨迹,引导头则整合了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和微引力感应三种模式,以应对饕餮战舰普遍装备的能量护盾和电子干扰。
陈锋的目光透过抗强光、多层镀膜的座舱盖,快速扫视着眼前的战场。他的头盔面罩上,反射着远处爆炸的火光和更远处那颗蓝色星球的柔和光辉。
在他的正上方,一架同样涂着深空灰、外形更具未来感的歼-20“幽灵”战机,正保持着紧密的护航编队。它的存在,给了陈锋一丝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尽管通讯静默,但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让两架战机如同共生的猛禽,无需言语也能协同攻防。
然而,他们的敌人,占据了绝对的视觉和心理压迫感。
那不是什么环状结构,而是三艘如同巨大墓碑般的饕餮柱状主力舰。它们悬浮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中,庞大的舰身呈现出死寂的深灰色,长度恐怕有数公里。舰体表面覆盖着无数规律脉动的幽紫色能量纹路,如同血管般将能量输送到战舰的各个部分。舰首和舰体各处,分布着多个凸起的、散发着不祥红光的能量模块,那是指挥节点或强大的武器聚焦阵列。其中一艘柱状舰的侧面,被撕裂开一个巨大的、边缘不规则的口子,内部的金属骨架和管线裸露出来,偶尔还有细微的电火花闪烁,显然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了重创,但它依然像受伤的巨兽,固执地悬浮在战场上,持续喷射着死亡的能量流。
这些柱状舰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的周围,如同环绕着行星的卫星群,是数以百计的小型饕餮攻击艇。这些攻击艇造型各异,有的呈尖锐的三角翼形,有的则是更加诡异的柱状或多面体结构,通体覆盖着深蓝色的能量装甲,尾部喷射出亮黄色的高能粒子流,在真空中做出各种违反常规空气动力学的迅猛机动。它们像一群嗜血的鲨鱼,围绕着母舰巡弋,随时准备扑向任何靠近的猎物。
战场空域,已经被无数交织的能量轨迹和爆炸光晕所填充。人类战机发射的“惊雷”导弹,拖着特有的幽蓝色等离子尾迹,如同灵动的游鱼,在密集的拦截火力中穿梭,试图扑向那些柱状舰的关键节点。而饕餮攻击艇和战舰副炮射出的,则是或蓝或紫的致命能量光束,以及大量拖着白色尾迹、带有自主追踪能力的小型拦截导弹。这些轨迹相互碰撞、交错、湮灭,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战区的、美丽而致命的死亡之网。
“铁翼一号,右侧高频能量反应!是拦截炮群!” 陈锋的耳机里传来僚机飞行员略显急促的警告,激光通讯的信号强度因为距离和角度变化而微微波动。
几乎在听到警告的同时,陈锋已经做出了反应。他的左手猛地将油门杆推到底,右手操纵杆配合脚蹬,做了一个剧烈的、结合了侧滑和俯冲的规避动作。“龙牙”战机发出沉闷的结构应力呻吟,险之又险地避开了一道粗大的、足以瞬间汽化战机的蓝色能量主炮射击。能量束掠过时产生的强烈辐射,让座舱内的辐射警报器发出了尖锐的蜂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