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丝路通驿”的城墙上,连弩箭塔上的士兵刚完成换岗,便望见远处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一支蜿蜒前行的商队——这是《大汉与西域四国通商协议》签署后,首批从大汉长安出发,经玉门关踏入西域的汉商队伍。
“报!前方发现大汉商队,约有五十辆马车,两百余人,正朝驿站方向驶来!”士兵迅速敲响驿站的预警钟,清脆的钟声在草原上悠扬回荡。
正在驿站内检查物资储备的陈砚听到钟声,立刻与墨丁、李陵一同登上城楼远眺。只见商队的马车插着大汉的赤色旗帜,车轮在戈壁上碾出深深的辙痕,领头的是一位身着绸缎、腰佩玉佩的中年男子,正是大汉闻名遐迩的丝绸商队首领周仲平。陈砚面带微笑,对身旁的众人说道:“终于来了!这是首批正式进入西域的汉商,我们务必做好接待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驿站的便利与安全保障。”
李陵迅速下令:“即刻开启驿站正门,派遣二十名骑兵前往迎接,务必确保商队安全入驻驿站!”墨丁随即补充道:“我已安排工匠们仔细检查了客房与马厩,水窖水源充沛,粮仓内的粮食也已准备妥当,定能让商队得到充分休整。”
半个时辰后,周仲平率领商队抵达驿站门前。他翻身下马,见到站在门口迎接的陈砚与张骞,立刻快步上前,拱手施礼:“陈大人、张大人,在下名为周仲平,奉长安商会之命,率领首批汉商前来西域进行贸易。一路幸得驿站的指引与庇护,否则我们恐怕还需在戈壁滩上多跋涉数日!”
陈砚连忙扶起周仲平,语气热忱:“周首领一路劳顿,辛苦了!‘丝路通驿’正是为商队提供服务的,快请入内,我们已为贵队备好了客房与膳食,待休整完毕,再行商讨贸易事宜。”
众人簇拥着周仲平踏入驿站,商队的伙计们随即开始卸车,将车上的丝绸、瓷器、茶叶小心翼翼地搬下,井然有序地堆放在驿站的贸易市集内。西域的百姓闻听首批汉商抵达的消息,纷纷赶至围观,目睹精美的丝绸与光洁的瓷器,眼中流露出惊叹之情。
“这丝绸色泽如此鲜亮,触感比西域的毛织品柔软许多!”一名西域女子伸手轻抚一匹红色丝绸,语气中洋溢着喜爱。周仲平见状,微笑着说道:“这位姑娘若喜欢,待我们整理好货物后,欢迎前来选购。这些丝绸均出自长安顶尖织坊,包括上等的蜀锦、吴绫,还有专为西域百姓设计的耐磨丝绸,非常适合日常穿着。”
女子闻言,兴奋地拉起同伴,约定日后再来购买。驿站的贸易市集内,很快便人头攒动,挤满了好奇的百姓和前来洽谈生意的西域商人,热闹非凡。
陈砚与张骞将周仲平请入议事厅,详细询问商队的行程与需求。“周首领,此次前来西域,除了贸易,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的吗?”张骞问道。
周仲平品了一口热茶,缓缓说道:“张大人,我们此次携带了价值十万贯的货物,除了在驿站附近进行贸易,还计划前往乌孙都城与疏勒绿洲,与当地贵族和商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然而,我们对西域的路况与习俗尚不熟悉,希望能有驿站的人员陪同指引。”
陈砚立即回应道:“此事并不难办。我们可以派遣两名熟悉西域路况的护卫随行,同时会提前通知沿途的乌孙与疏勒官员,协助你们开展贸易。此外,驿站还可提供货物存储服务,若货物一时难以售罄,可暂存于驿站仓库,待下次商队到来时一并运回大汉。”
周仲平听后,心中大喜:“多谢陈大人!有了驿站的鼎力相助,我们在西域的贸易便无后顾之忧了。对了,我们还带来了长安商会的消息,后续每月将有汉商队伍前来西域,届时还望驿站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 陈砚含笑点头,随即命墨丁取来驿站的服务手册,递给周仲平,“这是‘丝路通驿’的服务手册,其中详尽记录了驿站的各项服务,涵盖客房预订、物资补给、贸易对接、安全护卫等。后续商队到来时,可提前通过驿站的烽火传递系统告知行程,我们会预先做好各项准备。”
周仲平接过手册,仔细翻阅,看到“自动喂食机”、“恒温客房”、“贸易纠纷调解”等服务项目,不禁感叹道:“陈大人真是思虑周全!有这样完备的驿站,何愁丝路贸易不繁荣?待我们返回长安,定会向其他商队大力推荐,让更多汉商前来西域!”
午后,周仲平带领商队成员在驿站内休整,伙计们则开始整理货物,准备在贸易市集正式摆摊。驿站的工匠们还主动前来协助,教导商队的伙计们使用墨家机关术打造的“货物升降机”,只需摇动摇杆,便能轻松将沉重货物搬运至仓库二层,大大节省了人力。
“这机关真是便捷!以前我们搬运货物,需要四个壮汉才能抬起一箱瓷器,如今有了这升降机,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一名伙计一边操作升降机,一边兴奋地说道。墨丁笑着解释:“这是墨家的‘省力机关’,借助杠杆原理大幅减少人力消耗。后续我们还会在驿站内安装更多机关器械,以提升商队的贸易和生活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