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偏殿的晨曦透过窗棂,洒在陈砚紧握青铜残片的手上。昨夜,张骞虽成功说服汉武帝暂缓对江充的核查,但江充仍在朝堂上煽风点火,声称“若三日之内陈砚拿不出反证,便是默认妖术罪名”。汉武帝最终松口,下旨给予陈砚三日时间:“朕给你三日,若能找到证据证明清白,官复原职;若不能,休怪朕不念旧情!”
侍卫传达旨意时,陈砚正通过残片的“跨地域能量共鸣”与墨尘实时沟通。“三日时间紧迫,我们需从三方面突破。”陈砚的声音透过残片传至长安墨家工坊,“首先,找出江充篡改土壤检测报告的证据;其次,策反被收买的工匠,让他们当庭翻供;最后,利用‘光影机关’重现技术原理,证明青铜残片能量非妖术。”墨尘立即应允,召集工匠与张骞组成“寻证小组”,分头行动。
第一日,寻证小组决定从土壤检测报告入手。墨尘带领两名精通墨家检测工艺的工匠,前往工部档案库——陈砚此前提交的原始报告,按规矩需留存三份副本,分别存放于工部、户部及太史局。然而,当他们抵达工部档案库时,却发现原始副本不翼而飞。值守官员支吾其词:“昨日江充大人派人来调取,声称要‘重新核查’,至今未归还。”墨尘断定:“定是江充为防我们找到证据,故意藏匿!”于是,他立即赶往太史局。
太史局档案库由一位刚正不阿的老史官负责。听闻是为陈砚洗脱冤屈,老史官破例取出副本。墨尘将此副本与江充呈给汉武帝的“篡改版报告”进行对比,迅速发现端倪:原始报告中“土壤肥力提升两成”的字迹,使用的是墨家特制的“永不褪色墨”,而篡改版中“肥力衰退”四字,却用的是普通墨汁,且墨迹边缘与纸张纹理不符,明显是后期添改。
老史官还作证道:“这份原始报告于上月十五日存档,江充曾派人来查阅,当时我亲眼目睹。他看后脸色骤变,还试图以重金收买我替换副本,被我严词拒绝。”
与此同时,张骞带着乌孙国的使者前往关押被收买工匠的住所。这两名工匠原本是墨家工坊的资深匠人,因去年偷工减料之事被陈砚严惩,心怀不满,这才被江充所利用。张骞见到他们时,两人正受到江充手下的严密监视。
“你们可知,江充给予你们的‘封口费’,实则是从西域商队掠夺而来的赃款?”张骞故意提高声音,继续说道,“倘若陈大人被定罪,墨家工坊一旦查封,你们这些靠手艺谋生的工匠,迟早会被江充灭口!”
其中一名工匠李师傅脸色微变——他家中有卧病在床的老母,全靠工坊的俸禄维持生计。张骞见状,趁热打铁:“只要你们当庭翻供,证明是受江充胁迫,陈大人不仅不会追究过往,还会继续让你们留在工坊,甚至为你们加薪。”
李师傅犹豫片刻,终于点头:“我愿意翻供!江充派人威胁我,声称若不诬告陈大人,就将我老母逐出长安,我也是迫于无奈!”另一名工匠见同伴松口,也随之坦白:“江充还指使我们编造‘吸取土地灵气’的谎言,说这样才能让陛下信以为真。”
张骞立刻安排人手,将两名工匠秘密保护起来,以防被江充察觉。
第二日,寻证小组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光影机关”的演示准备。墨尘带领工匠们,运用墨家的“光影成像术”——通过铜镜反射和蜡烛投影,将青铜残片能量的原理制作成动态影像:画面中,淡绿色能量缓缓渗入土壤,种子根系在能量的辅助下迅速吸收水分与养分,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示了“能量辅助生长”的科学原理,而非江充所宣扬的“妖术吸取灵气”。为增强说服力,他们还特意邀请了雁门屯垦区的农户代表,利用“光影机关”录制证词,讲述耐旱种子丰收的真实情况。
然而,就在演示准备就绪之际,江充的手下突然闯入工坊,声称“奉陛下旨意,查封所有机关器械”。墨尘早有防备,指示工匠们将“光影机关”及演示影像藏于地下暗格,表面上仅摆放普通工具。江充的人搜查一番无果,只得悻悻离去。墨尘擦去额头的汗水,心中暗自庆幸:“幸好陈大人早有预料,让我们提前做好隐藏,否则这关键证据就被销毁了!”随后,他迅速将“光影机关”与影像通过秘密渠道送往甘泉宫。
第三日清晨,陈砚在偏殿接收到寻证小组呈递的所有证据。他手持原始土壤报告、老史官的证词、工匠的翻供记录,以及“光影机关”演示设备,由侍卫引领至汉武帝面前。江充早已在殿内等候,见陈砚神色自若,心中暗感不妙,却仍强作镇定:“陈砚,三日时限已至,若你拿不出确凿证据,便须乖乖认罪!”
“证据在此,江大人何必急于定罪?”陈砚率先呈上原始土壤报告及篡改版进行对比,“陛下请细察,原始报告采用墨家特制的永不褪色墨,而篡改版则使用普通墨汁。此外,太史局的老史官亦可作证,江充曾试图收买他替换副本。”汉武帝仔细翻阅报告,果然发现墨迹差异,脸色顿时微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