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 第335章 媒体的决战,舆论的高潮

周临川没来。

顾轩靠在便利店后巷的墙边,手指一直捏着那个备用U盘。八点十六分,巷口连个鬼影都没有。他抬头看了眼监控探头,转了个角度,把自己藏进广告牌的遮挡区。手机屏幕亮着,倒计时还剩四分钟。

不能再等了。

他刚想把U盘塞进鞋底转移路线,巷口传来环卫车低沉的引擎声。一辆绿色冲洗车慢悠悠开进来,停在离他五米远的地方。驾驶座车窗降下一半,一只缠着脏污绷带的手伸了出来,掌心朝上。

是周临川的暗号。

顾轩没动,盯着那只手看了两秒。绷带边缘渗着褐黄色的药水渍,虎口处的老疤应该还在。他快步走过去,把U盘压进对方手心。那人没说话,反手一握,车窗升起,车子原地调头,碾过积水驶了出去。

交接完成。

他转身走出巷子,额头一阵发烫。烧还没退,走路有点飘,但他不敢停下。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卡在命门上。林若晴那边还没动静,三篇报道没发,火就点不起来。

他拐进旁边商场,直奔洗手间。

镜子前的人脸色发青,眼底布满血丝。他拧开水龙头,掬了一捧冷水泼在脸上,又用湿纸巾狠狠擦了把脖子。手机拿出来,打开微博,刷新页面。

八点四十五分。

还是没消息。

他坐在马桶盖上,手攥着手机,指节发白。脑子里闪过那条短信——“你女儿胎毛鉴定出来了”。他知道那是秦霜在乱他阵脚,可那八个字像钉子一样扎在神经上。他咬牙,把手机扣在膝盖上,闭眼数了十秒,再睁眼。

九点零七分。

突然,手机震了一下。

不是加密频道,是公开账号推送。

林若晴更新了。

第一条动态:“谁动了养老院的救命钱?一张图看懂两千三百万元去向。”配图是一张资金流向图,从养老院改造项目开始,绕过审计,跳转三家空壳公司,最后指向一个私人账户编号。虽然号码打了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归属。

评论瞬间炸了。

“这是实名举报吧?”

“这图太专业了,肯定是内部人爆的。”

“查啊!这种钱都敢动,还有没有王法了?”

他盯着屏幕,手心出汗。

不到两分钟,第二条发布。

标题更狠:“市长秘书处,两年异常转账超两千万元,来源成谜。”正文贴出几份审批单扫描件,日期、金额、签字笔迹全都清晰可见。最关键的是,附了一段三十秒的录音。

他点开播放。

刘庆的声音传出来:“……工程量报高一点,没人细看。批下来的钱,按老规矩走三号账户。”

就是那天审批会的原声。

他记得这段录音,是周临川冒着风险录下的。当时他在场,坐在角落,手里拿着记事本,其实袖口藏着微型录音器。现在这声音一放出来,整个官场都要抖三抖。

第三条动态紧跟着发出。

标题只有四个字:“他们怕了。”

内容是一段视频剪辑: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站在烂尾养老院门口,镜头晃动,有人举着手机对着他们拍。画面里,一个老头抹着眼泪说:“我们村十八个老人,等这个项目等了三年。现在楼盖到一半,水泥都裂了,钱呢?”

底下跟评直接爆了。

“我转发!必须查到底!”

“这种项目都能贪,良心被狗吃了?”

“@纪委官微 看到了吗?别装死!”

热搜榜瞬间变天。“养老院贪腐”冲上第一,“刘庆实名举报”排第三,“市长秘书处”进了前十。各大媒体开始转载,公众号文章一篇接一篇往外冒。有扒关系的,有画利益链的,还有人做了时间轴视频,把过去五年类似项目全列出来,标注哪些烂尾、哪些超标。

火起来了。

他盯着手机,心跳加快。但这火不能烧歪。

才过了十分钟,就有自媒体改标题:“基层办事员卷走千万资金?”还配上穿制服的背影图,故意模糊脸,引导舆论打小人物。

不行。

他立刻打开加密通道,给林若晴发了两条链接。一条是原始账本节选PDF,里面有完整的审批流程和签字记录;另一条是个匿名视频,拍摄者是个戴口罩的女人,她说自己是财务科临时工,亲眼看到刘庆让人修改报表,还提到“上面有人打招呼,别碰这个项目”。

发完,他退出软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他知道林若晴会懂。

果然,半小时后,她公众号推文更新。

标题:“致所有追问真相的人。”

正文不长,但句句戳心。

“我们追责,不是为了找替罪羊。这些年,太多基层人员背锅,而真正拿主意的人躲在后面喝茶。这次曝光的所有材料,都指向同一个决策链条——是谁批的?是谁签字的?是谁让这些钱消失的?”

“请把目光放在该承担责任的人身上。”

“别让愤怒误伤那些也在等一个公道的普通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