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 第91章 反击计划的逐步实施

凌晨三点十七分,闹钟没响,顾轩醒了。

他没睁眼,左手先动,摸到床头柜上的液氮管,冰得指尖一激灵。标签还在,“证据07-A”,胎毛样本封得严实。他把它塞进西装内袋,起身穿衣,动作轻,没吵醒隔壁房间的保姆。

六点整,他站在省厅大楼后门,手里拎着个牛皮纸文件袋,封面写着《老城区文化保护建议书》,右上角用红笔标了“陈岚副局长参阅”。风有点大,他把文件往怀里拢了拢,快步穿过侧廊。

秘书处七点半才上班,江枫那支万宝龙钢笔还没插进衬衫口袋。他要的就是这个空档。

红色文件筐摆在陈岚办公室外,专车直送省厅监察组,不经任何人手。顾轩把文件塞进去,顺手拍了张照片,上传公安内网的自动触发程序。三秒后,系统回执:温控日志已同步,证据链闭环启动。

他知道,这一步走出去,就没人能拦得住。

手机震动,林若晴发来一条语音转文字:“稿子发了,标题《老城区改造背后的沉默群体》,民生号推的,阅读量破八万了。”

顾轩嘴角动了下,没笑。他知道她懂分寸——不点名,不爆数据,只甩出一张伪造的信访登记表截图,配上几句“有市民反映基金会账目与拆迁补偿存在时间差”。网友立马炸了,评论区刷屏:“又是慈善招牌下的暗箱操作?”“南云项目到底谁在管钱?”

这种火候,刚刚好。舆论像一锅温水,还没开,但底下已经烧着了。秦霜那边肯定坐不住,可她不敢直接删帖——慈善女王亲自下场压舆情,等于自己认了有问题。

他回拨电话,声音压低:“下一步,放出那个录音片段,就是赵立新说‘顾轩还在查,就得让他闭嘴’那句,剪成十五秒短视频,挂同城热搜试试水。”

“可这算证据外泄,万一被反咬……”

“没事,用匿名博主转发,源头查不到你。记住,只放声音,不提人名,让网友自己联想。”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行,我找人操作。”

挂了电话,他打开公安内网,调出周临川刚传来的门禁记录。

那个外包技术员,叫李伟,三十一岁,晨曦基金会“智慧城市”项目外包团队成员。过去七十二小时,他有两次凌晨进出慈善大楼B2层的记录,最后一次是昨晚一点五十八分,停留四十三分钟。

顾轩把时间点标红,转发给周临川:“让他进过哪个房间,拍下来。”

半小时后,一张照片弹进来——B2层东南角,一扇不起眼的铁门,门牌写着“设备维护间”,但门缝里透出蓝光,门把手上有指纹锁。

周临川附了条语音:“通风管道拍的,里面全是机柜,拓扑图显示这地方接了市政监控主干网,还搭了独立光纤,走的是加密协议。不是智慧城市场景该有的配置。”

顾轩盯着那张拓扑图,眼神冷下来。

私网桥接,信号分流,数据本地存储——秦霜这是在搞独立监控系统,连市政平台都绕开了。怪不得她敢拿胎毛当筹码,底气就在这儿:她有自己的眼线网,能实时掌握顾轩的动向,甚至可能监听他办公室的通话。

但现在,这网成了她的死穴。

顾轩打开笔记本,新建文档,标题删掉,只留批注。他把摩斯密码重新编排:

“蝴蝶关笼,网已织就,待风起。”

这行字一闪而过,随即被自动加密程序覆盖。文档本身规规矩矩,全是关于老城区石板路修复的技术建议,连最严的审查系统都挑不出毛病。

但他知道,这文件一旦被陈岚打开,后台程序就会激活——批注里的指令会通过监察系统内网,反向注入基金会私网的管理终端,像一颗定时病毒,只等触发信号。

他合上电脑,走到保险柜前,输入三重密码。

胎毛样本、私网拓扑图、舆情截图,三样东西并排摆好,他一一编号,贴上标签:“反击计划α阶段完成”。

α阶段,不是结束,是开始。

他重新打开公安内网,调出李伟的个人信息。这人名下有辆电动车,车牌尾号五八三,登记地址是城西工业园职工宿舍。周临川已经安排便衣盯了一夜,发现他今早没去上班,手机关机。

顾轩眯眼。

反常。

这种技术员,签了保密协议,拿了双倍工资,不可能无故失联。除非——有人让他闭嘴。

他拨通周临川电话:“查他最近联系人,特别是昨晚通话记录。另外,调取慈善大楼B2层昨晚的备用电源日志,看有没有异常供电峰值。”

“明白。”

“还有,让技术科准备‘信号回溯’程序,一旦确认私网主节点位置,立刻反向注入监听代码,我要听他们内部怎么说。”

“万一触发警报呢?”

“那就让他们警报。”顾轩声音冷得像铁,“让他们知道,有人已经摸到他们网线的根上了。”

电话挂了,办公室安静下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