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变成小白毛,校花倒追我 第237章 诱饵/指引?

那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在烛火上蜷曲、焦黑,最终化作一小撮灰烬,连同其上承载的惊人信息,一同消散在厢房沉闷的空气里。

然而,“林鸿”、“忘机园”、“栖梧山房”这几个名字,却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刻在陈佳乐与顾青兰的心头。

希望与危机并存。找到了关键人物林鸿的踪迹,意味着她们距离“墨海”中的关键之物更近了一步;

但宫中耳目已然在侧,则预示着前路布满荆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借‘书’之名……”顾青兰低声重复着密信中的提示,眸中光华流转,冷静地分析着。

“墨老此处藏书颇丰,他本人亦是雅好此道。我们若突然对古籍善本、文房清玩表现出兴趣,继而打探京城中相关的铺子,顺势提及‘栖梧山房’,应是最自然不过。”

陈佳乐点头赞同:“只是,我们需把握好分寸,既要引起墨老的注意,让他觉得我们只是心血来潮,又不能显得过于急切,惹他生疑。”

“不错。”顾青兰走到窗边,透过缝隙望着庭院中仍在悠然品茗看书的墨老,“机会需要等待,也需要创造。”

接下来的半日,两人表现得与往常并无二致。

陈佳乐依旧在书斋翻阅杂记,顾青兰则临摹着一幅山水小品,神态专注,仿佛外界风雨与己无关。

直到傍晚时分,墨老招呼她们一同用晚饭。

饭食依旧清淡精致,席间氛围平和。

用罢晚饭,小童撤去碗碟,奉上清茶。

墨老端起茶杯,目光掠过桌上那方下午刚从“积古堂”带回的歙砚,似是随口问道:“今日那几册杂记,陈姑娘看着可还入眼?”

陈佳乐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她放下茶杯,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不好意思的神情:“回墨老,杂记内容倒是新奇,只是……晚辈学识浅薄,有些地方看得似懂非懂。倒是看墨老您这满室书香,还有这方新得的砚台,古朴可爱,心里羡慕得紧。”

她说着,目光真诚地落在那方歙砚上。

墨老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手指抚过歙砚冰润的纹理:“哦?陈姑娘也对文玩雅物感兴趣?”

“不敢说感兴趣,只是觉得……觉得这些东西,似乎比那些枯燥的经史更有趣些,也……更让人心静。”陈佳乐斟酌着词句,努力扮演一个刚刚接触此道、带着几分好奇的年轻女子。

顾青兰适时地接口,语气带着一丝探究:“墨老于此道定然是行家。不知这京城之中,除了‘积古堂’,还有哪些值得一去的书铺墨庄?我们也想……有机会去见识一番。”

她的问题看似随意,却将话题引向了方向。

墨老呷了口茶,浑浊却清明的眼睛在两人脸上扫过,缓缓道:“京城之地,藏龙卧虎,此类铺子倒是不少。除了‘积古堂’,城西的‘文渊阁’、‘墨香斋’都还不错,各有侧重。”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又似在斟酌,“若论古籍善本之精,品类之杂,或许……当属城南的‘栖梧山房’。”

“栖梧山房!”陈佳乐适时地表现出恰如其分的好奇,“这名字倒是风雅,它在城南何处?”

墨老看了她一眼,目光平静无波:“就在南城朱雀街尾,临着玉带河,位置有些偏僻,不太好找。那儿的掌柜姓凤,是个妙人,眼光独到,就是脾气有些古怪,等闲之物入不了他的眼。”

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听不出任何倾向。

“凤掌柜……”顾青兰低声重复,将这个姓氏记在心里。

“怎么?你们想去看看?”墨老放下茶杯,状似随意地问道。

陈佳乐与顾青兰交换了一个眼神。顾青兰微微摇头,示意不可操之过急。

陈佳乐便笑了笑,带着几分赧然:“只是听墨老说起,心生向往。不过我们如今这情形……还是不给墨老添麻烦了。”

她将姿态放低,表现出安于现状的顺从。

墨老点了点头,不再多言,重新拿起手边的书卷,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饭后的闲谈。

然而,陈佳乐却能感觉到,他那平静的目光背后,似乎有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审视。

他是否看出了什么?

还是仅仅认为这是年轻女子一时兴起的好奇?

回到厢房,顾青兰闩上门,低声道:“他提到了‘栖梧山房’,语气平常,但这本身就不平常。他或许已经猜到我们有所图,只是不愿点破,或者……在等待我们下一步的动作。”

“那我们……”陈佳乐蹙眉。

“等。”顾青兰语气坚决,“等一个更合适的契机,或者……等外界传来新的动静。林老御史那边情况不明,宫中耳目在侧,我们贸然前往‘栖梧山房’,若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准备,无异于自投罗网。”

这一等,便是三日。

这三日里,陈佳乐偶尔会向墨老请教一些关于古籍版本或砚台鉴赏的粗浅问题,表现得像一个刚刚入门、兴致勃勃的学生。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