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麻荒梦 第98章 巧遇(下)

母亲离世后,陈英俊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带着弟弟踏上寻父之路。最终得知,父亲在昌平劳改农场熬过漫长的五个年头,其间的艰难困苦,难以用言语诉说。1962 年,他虽被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沙城中学教书,还与一位化学教师重组家庭,仍未摆脱厄运。“文革” 期间,父亲再次被打成 “刘少奇、彭真安在沙城的定时炸弹”“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叛徒”,遭到造反派的抄家批斗,被打得口吐鲜血,遍体鳞伤。所幸继母不离不弃,日夜守护在父亲身旁,为他敷药疗伤,耐心劝导安慰,才让父亲在绝望中重拾生存的勇气。

陈英俊和弟弟找到父亲后,善良的继母将他们视如己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他们也将继母当作亲生母亲一尊敬。能遇到这样的继母,于他们而言,是不幸中的万幸。几年后,父亲得知韩渊遇害的消息,那时的他同样身处困境,遭受专政。同病相怜之感涌上心头,他感慨万千,泪流满面,那一幕深深烙印在陈英俊的记忆中,永生难忘。直到 1979 年,父亲终于得到平反,然而此时他已年逾花甲,青春不再,曾经破碎的家庭也无法复原,一切都回不去了。

听完陈英俊的讲述,红霞早已泪流满面,她从未想过,陈伯伯的遭遇竟与父亲如此相似。命运的大手,将他们的家庭推向相似的苦难深渊。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会在这样特殊的场合,遇到父亲挚友的儿子,这究竟是命运的巧合,还是上天的刻意安排?

陈英俊平复一下情绪又说:“其实我祖籍也是顺宁,从祖辈到现在,我们家和你们麻荒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

“真的吗?” 红霞满脸狐疑,以为陈英俊在开玩笑。陈英俊一脸严肃:“当然是真的!你们村有个史正义吧?”

“当然知道!父亲遇难不久,他也遭遇不幸。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我当然知道!史正义的爷爷史荣和我太爷是好朋友。最初,我祖太爷在县城开饭馆,史荣前去讨饭,被我祖太爷收留,两人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因为同学关系,我父亲和你父亲成了至交;如今我们又相遇相识,你说这是不是缘分?”

红霞连连点头,惊叹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陈英俊接着说:“我还有个表姑,叫杨金凤,也嫁到了你们村。”

“什么?杨金凤是你表姑?” 红霞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陈英俊。陈英俊看着她惊讶的表情,肯定地说:“没错!她是我亲姑奶奶的女儿,这关系够近吧?” 他不知道,这位杨金凤,正是红霞的养母。当红霞说出这个事实时,陈英俊也愣住了:“天啊!原来咱俩还是亲戚!”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回到校园。分别回到各自宿舍后,他们的心已经紧紧连在一起。此后的学习时光里,他们相互陪伴,彼此帮助,在生活中互相关爱,在学业上共同进步,感情也在相处中悄然升华,从相识相知,走向相爱。

红霞迫不及待地给养母杨金凤写信,分享这奇妙的巧遇。杨金凤收到信后,又惊又喜。这些年,因陈永犀长期在外,且屡遭政治迫害,为避免牵连亲友,两家渐渐断了联系。她赶忙回信,让红霞代她向表侄问好,并支持他们友好相处,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1981 年 6 月,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 “文化大革命” 及以前的 “左” 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算。这个决议,如同一束光照进黑暗,为众多冤假错案的平反带来希望。红霞抓住机会,饱含热泪,向中央申诉父亲的冤案,字里行间充满对父亲的思念与对正义的渴望,那情真意切的申诉书,恰似现实版的《六月雪》。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得知她的经历后,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表示支持。终于,正义得以伸张,父亲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不久后,史正义的冤案也迎来了公正的结果。

红霞担任班长后,宛如一位充满活力的领航员,精心策划各类有益于同学们成长的业余活动。知识大奖赛上,智慧的火花在激烈的角逐中迸发;书法活动里,墨香四溢,同学们在横竖撇捺间勾勒心境;演讲与朗诵的舞台上,激昂的声音传递着青春的热血与理想。她还积极督促同学们投身学院组织的集体交谊舞,让优雅的舞步在欢快的节奏中踏出青春的旋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春日暖阳,驱散校园生活的单调,让整个校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红霞也不断磨砺自己,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倾注着她的心血,而她也在这次次的锻炼中愈发成熟干练。班级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与积极向上的风气,吸引着同学们纷纷追求进步,在她的引荐下,多名同学光荣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四年的大学生活,前三年半的时光,红霞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遨游,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专注阅读的身影,课堂上她总是积极与老师互动,汲取着专业知识的养分。最后半年,她踏入北京法学会下属的律师事务所实习。在那里,她化身法律的使者,为前来咨询的人排忧解难,在一个个案件的代理过程中,直面社会百态。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沟通,每一场法庭上的辩论,让她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她从初出茅庐的学子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法律人,这段实习经历成为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