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第157章 真正的第46种死法:战死沙场的驸马

天幕上主播朱迪钠脸上已不见丝毫之前的戏谑与调侃。他神色肃穆,背景音乐也变得低沉而庄重。

“家人们,”他的声音清晰而缓慢,“刚刚我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战死沙场的皇帝’。在此,我郑重更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现在,让我们说点正经的,来认识两位真正配得上‘战死沙场’这四个字的大明皇族。他们,才是大明皇室88种死法中,真正的第46种死法的拥有者——战死在沙场上的驸马,宋瑛与井源。”

“这一次,我们不调侃,不玩梗,只致敬。”朱迪钠的话,让原本还在刷着“主播知错了”的弹幕瞬间安静了下来。

朱迪钠调出了一份精美的族谱和人物画像。画像上的男子身着戎装,英气勃勃。

“首先,是西宁侯、驸马都尉——宋瑛。”朱迪钠介绍道,“他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宋晟,是追随太祖、成祖两朝的名将,威震西北,被封为西宁侯。而宋瑛本人,娶了成祖皇帝朱棣的女儿——咸宁公主朱智明。”

“可以说,宋瑛是根正苗红的‘帝婿’,标准的皇亲国戚,勋贵二代。”“历史课代表”适时补充。

“但他并非纨绔子弟。”朱迪钠展示出宋瑛的履历,“他继承了父亲的武勇和军事才能,长期镇守大同等地,是与瓦剌交锋的前线指挥官之一,战功卓着。”

奉天殿前,朱棣看着自己女婿的画像和履历,眼神复杂。虽然他现在只有一个女儿,咸宁公主一定是将来才有的女儿,但是一想到战死的女婿,他是既自豪又伤感......

“然而,悲剧在正统十四年就已埋下伏笔。”朱迪钠切换画面,显示出一场惨烈的战斗场景,“在皇帝亲征之前,也先就已经寇边。七月,宋瑛与大太监郭敬、武进伯朱冕等,在阳和口(今山西阳高)与瓦剌大军激战。”

“由于监军太监郭敬胡乱指挥,掣肘将领,导致明军大败!”朱迪钠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诸位都督、参将战死,士卒死伤遍野。而我们的西宁侯、驸马都尉宋瑛,就在这场极其窝囊的战役中,力战殉国!”

画像上英武的宋瑛,与战场上身陷重围、浴血奋战的形象重叠,最终,那具代表着荣耀的盔甲,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死在了皇帝亲征之前,没能看到后来那场更大的荒唐。”朱迪钠沉重地说,“但他是站着死的,作为一名将军,死在了他应该守卫的阵地上。”

朱元璋默然不语,但眼神中闪过一丝对勇武者的认可。朱棣则闭上了眼睛,为这个战死的女婿,也为大明边境的危局,感到一阵心痛。

就在朱迪钠介绍宋瑛时,天幕上的弹幕区,一些考据党网友已经开始深入挖掘宋家更深的背景。

“等等,我好像发现了华点!”“八卦小能手”发言,“主播说宋瑛继承的西宁侯爵位?我记得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宋琥,才是最初继承爵位的那位,后来因为犯错被革了爵位,才轮到宋瑛上的!”

这条弹幕立刻引发了更热烈的讨论。

“家族考据党”立刻跟上:“没错!而且重点是,宋琥娶的是谁?是永乐皇帝和徐皇后嫡出的第三女安成公主!宋瑛娶的是第四女咸宁公主!我的天,宋晟老爷子这是什么牌面?两个儿子,把永乐帝和徐皇后嫡出的两个女儿全娶回家了?!”

这条信息一出,弹幕瞬间沸腾了。

“卧槽!一门尚二主!还是嫡公主!这恩宠简直没边了!”“熬夜会秃头”惊了。

“这充分说明宋晟在永乐朝的地位有多稳固,多受信任!”“逻辑鬼才”分析道,“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勋贵了,这是绑得死死的帝党核心,铁杆心腹啊!”

“再往前扒扒宋晟老爷子本人!”“历史课代表”不甘示弱,甩出资料,“宋晟是濠州人,跟太祖爷是老乡!元末就跟着起兵了,是真正的从龙老臣!虽然因为一直镇守西北要地,没能参加靖难之役,但永乐帝登基后,照样把他和丘福、朱能这些靖难头号功臣一并封侯!西宁侯,世袭罔替!”

“懂了,老爷子属于资历老、能力强、还特别让人放心的那种国之柱石!”“今天吃啥好呢”总结道,“所以才能得到两代帝王的极致信任,恩及子孙,缔造了这样一门双驸马的顶级勋贵门第。”

网友们的这番热烈考证和讨论,同样清晰地呈现在天幕之上。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着弹幕中关于宋晟的信息,眼神闪动,若有所思。他手指轻轻敲着膝盖,低声自语,声音恰好能让身旁的朱棣听到:

“宋晟……嗯,是了,是那个小子。咱记得他,打仗沉稳,不爱说话,是个能做实事的人。” 他微微颔首,似乎在回忆,“一门双驸马,与国同休……看来是个有福气、知进退的。不错。”

忽然,朱元璋像是想到了什么,眉头微皱,声音更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盘算:“这样的人,得放在稳妥的地方……不能让他跟蓝玉那帮骄横的家伙搅和太深,免得受了牵连,折了咱的栋梁……”

站在下方的朱棣,将父皇的低语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一凛。他知道,父皇这看似随意的几句话,已经决定了宋晟未来的命运轨迹,将会与原本的历史有所不同了。

“另一位,是驸马都尉——井源。”朱迪钠展示了另一位英俊男子的画像,气质更显儒雅,“他娶的是仁宗皇帝朱高炽的女儿,嘉兴公主朱氏。论起辈分,他是朱祁镇的姑父。”

“井源出身书香门第,但其人‘丰姿俊朗,有志节’,并非文弱书生。”朱迪钠调出史料记载,“他深受朝廷信任,掌宗人府金书,是皇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者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堪称‘皇室管家’的尊贵人物,在皇帝决定亲征时,毅然披上了甲胄。”天幕上出现了井源告别家人,随军出征的画面。他的眼神坚定,并无惧色。

“逻辑鬼才”感叹:“他本可以像很多文臣一样,找理由留在京城。但他选择了责任,或者说,选择了与皇室共存亡。”

“土木堡之变,随行的文武重臣几乎被一网打尽。”朱迪钠将画面定格在土木堡混乱的战场上,“在皇帝丢下武器,在王振被杀,在大军彻底崩溃的那一刻,驸马都尉井源,没有逃跑,没有投降。他挥舞着兵器,带领着或许仅存的少量亲卫,向潮水般的瓦剌骑兵,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

没有详细的战斗过程,只有一幅悲壮的剪影:一位身着华丽盔甲却已破损不堪的驸马,在尸山血海中,面向敌人,高举战刀。

“他战死了。和他一同战死的,还有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一大批勋贵武将。”朱迪钠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们用最壮烈的方式,为自己,也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画上了句号。”

“所以,家人们,”朱迪钠抬起头,目光仿佛能穿透天幕,“大明皇室88种死法的第46种——‘战死沙场’,它不属于那位被俘的皇帝。它属于西宁侯宋瑛,属于驸马都尉井源,属于英国公张辅,属于成国公朱勇,属于那些埋骨他乡的大明将士!”

天幕上,并列出现了宋瑛和井源的画像,下面赫然写着:“第四十六种:战死沙场的驸马”。

“他们才是大明的脊梁!”“一根小辣椒”发了个流泪的表情。

“泪目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国难当头时才见忠贞。”“熬夜会秃头”感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驸马爷的后代呢?”“今天吃啥好呢”问道。

朱迪钠看到这条弹幕,神色更加黯然:“问得好。宋瑛战死,西宁侯爵位由其子宋杰继承。井源并无子嗣,他被追封为巨鹿侯,由其弟井滢继承。”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

朱元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低声道:“这才是咱朱家的女婿!是好儿郎!”

朱棣则攥紧了拳头,既有对女婿或孙女婿忠勇的骄傲,更有对造成这一切悲剧根源朱祁镇的切齿痛恨。

天幕在庄重而哀伤的音乐中缓缓暗下,那两位驸马的形象,却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心中。他们的死,与另一个人的生,形成了那个时代最讽刺,也最悲壮的注脚。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