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第262章 老陈:这玩意儿真行?下一秒脸被打肿!

林卫国第一个走下舷梯,

身上就一件单薄的夹克,却跟没事人一样。

跟在他后面的专家和技术员可就惨了。

不少人刚下飞机就头晕眼花,胸口跟压块大石头似的,上不来气。

“不行了……我头疼……”

一个年轻技术员捂着脑袋,脸白得像刷了层漆。

“快!把‘呼吸宝’拿来!”

随行的军医赶紧掏出个单兵氧气罐,给那技术员扣上面罩。

几口高纯度氧气吸进去,技术员的脸色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

“感觉……好多了,头不疼了,气也喘匀了。”他自己都觉得神奇。

这一出,让在场所有人都见识到这小东西的厉害。

车队早就在机场等着。

十几辆刷着绿漆的解放卡车,在寒风里排成一长溜。

“把增压器套件装上!”

林卫国发话,汽车厂的工程师们立刻开干。

他们动作麻利地掀开卡车引擎盖,不到一个钟头,

就给一半的卡车装上崭新的罗茨增压器。

负责这次测试的是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姓陈,

就是之前在会上抢着要枪的那个络腮胡子将军。

他瞅着工人们忙活,脸上还有点不信。

“林总师,就加这么个小玩意儿,真能让这铁疙瘩在高原上飞起来?”

“陈司令,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林卫国笑呵呵地应道。

车队出发,目的地是八十公里外,海拔五千五百米的测试营地。

路况差得要命,全是坑坑洼洼的搓板路,还得翻好几个陡峭的达坂。

比试很快开始。

没装增压器的普通卡车,一上路就蔫了。

发动机吼得声嘶力竭,屁股直冒黑烟,车速就是上不去。

一碰上坡,司机们油门踩穿铁皮,挂着一档玩命冲,

车身抖得像筛糠,瞧着随时要散架。

装了增压器的卡车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发动机的声浪高亢有力,还带着独特的“呜呜”尖啸。

司机们脚下轻轻给油,车子就欢快地往前窜。

遇到陡坡,那更是跟走平地一样。

司机甚至升到二档,轻轻松松就把后面挣扎的“难兄难弟”甩得没影。

陈司令就坐在一辆改装卡车里,

感受着那用不完的劲儿,嘴张得老大,半天没合上。

“他娘的……这哪是卡车,这简直是跑车!”

他激动地一拍大腿,“神了!太神了!”

等车队到第一个休息点,一个海拔五千米的山口,差距已经一目了然。

改装卡车全部准时到达,司机们一个个满面红光,还在吹嘘刚才开得多爽。

那几辆普通卡车全掉队了,最慢的一辆差了快一个钟头。

司机们个个嘴唇发紫,累得话都说不出。

“怎么样,陈司令?”林卫国递给他一壶热水。

“服了!我老陈这辈子没服过谁,你林总师算一个!”

陈司令抢过水壶,咕咚咕咚灌几大口。

“有了这宝贝,咱们的后勤线等于往前推一百公里!

前线的兵再也不用饿肚子打仗!”

车队继续前进。

越往上走,海拔越高,空气越薄,天也越冷。

当他们翻越最后一座海拔五千五百米的达坂时,天上忽然飘起雪花。

狂风卷着雪粒子,砸在车窗上噼啪作响。

路面很快积起一层雪,又湿又滑。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喊声。

“报告指挥车!报告指挥车!三号车……三号车滑下路基!”

所有人的心都揪起来。

林卫国和陈司令立刻跳下车,顶着风雪往前跑。

只见不远处,一辆没改装的解放卡车,半个车身陷进路边的雪沟,

两个后轮在原地疯转,就是爬不上来。

“快!拿绞盘!把它拉上来!”

几个战士赶紧从改装过的头车上解下钢缆绞盘,挂在被困卡车的车头上。

头车的司机一脚油门,增压发动机发出一阵怒吼,强大的力道通过绞盘,

硬是把那几吨重的卡车从雪沟里拽了出来!

“好样的!”

战士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陈司令瞅着这一幕,眼神里五味杂陈。

他心里门儿清,要是没林卫国这些“新玩具”,

今天这辆车,这车上的东西,八成就要永远留在这雪山上。

傍晚,车队总算抵达目的地——“昆仑山一号测试营地”。

营地建在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上,四周是高耸入云的雪峰,

寒风呼啸,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度。

营地里早有一个从前线抽调的加强连在等候。

他们就是这次武器测试的直接参与者。

连长是个二十七八的汉子,叫李援朝,

皮肤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眼神跟鹰一样。

他带着战士们列队迎接车队。

当瞅见陈司令和一群穿着干部服的“专家”下车,战士们眼里全是好奇。

“同志们,给你们介绍一下!”

陈司令指着身边的林卫国,嗓门洪亮,

“这位,就是为我们研发了全新高原装备的林卫国总设计师!”

“林总师好!”

战士们齐声高喊,声音在空旷的雪谷里回荡。

林卫国看着眼前这些年轻质朴的面孔,心里也一阵翻腾。

他们中的很多人瞧着比自己还小,

却要在这片生命禁区,扛起保家卫国的重担。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林卫国回了一个军礼。

没多余的客套,测试马上开始。

第一项,步枪实弹射击。

李援朝和他的战士们,领到崭新的81式步枪。

当他们把枪拿到手,所有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这么轻?”

“这枪托摸着好怪,不是木头的。”

“你看这枪,真漂亮!”

战士们爱不释手地摸着新枪,跟摸自己的媳妇一样。

“所有人员,卧倒,准备射击!目标,三百米外人形靶!”

一声令下,一百多号战士迅速散开,在雪地里趴好。

拉枪栓,上膛,瞄准。所有动作顺畅无比。

81式步枪那滑溜的枪机,

让这些用惯了56式的老兵,舒服得想叫唤。

“射击!”

“砰砰砰砰砰……”

一瞬间,清脆的枪声响彻山谷!

密集的子弹跟一阵金属风暴似的扫向远处的靶子。

三百米的距离用机械瞄具,还是在大风天,挑战不小。

但测试结果让所有人都傻眼。

报靶员从掩体后跑出来,挥着红旗声嘶力竭地喊:

“报告!平均命中率百分之八十五!其中,三十七名战士,打出满环!”

百分之八十五!

这个数字让陈司令和在场所有军官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同样的环境,用56式步枪打三百米,

命中率能有五成,那都算是神枪手。

“这枪……后坐力好小,打起来一点都不抖。”

“是啊,而且特别轻,瞄准的时候稳得很。”

“枪声也比56式脆,听着舒服!”

战士们兴奋地议论,每个人都对这把新枪夸个不停。

李援朝更是走到林卫国面前,激动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