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第256章 林总师驾到!难题?不存在的!

会议一散,林卫国就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

整栋国防科委大楼的灯火一扇扇熄灭,

只有他那间办公室的窗户,亮得像一颗黑夜里的星星。

一张张草图,一份份数据,从他笔下流淌出来。

林卫国脑子里那座庞大的科技图书馆,正全力运转。

罗茨增压器的三维模型、决定成败的叶型曲线、壳体铸造的工艺……

轻量化步枪的整体结构、枪机组件的爆炸图、新合金的熔炼配比……

分子筛制氧机的流程图、核心吸附塔的设计、控制阀门的电路……

这些在别人看来需要一个庞大团队耗费数年心血的东西,

被他一个人,在短短一夜之间全部画了出来。

办公室的灯,一夜没熄。

第二天一早,科委几位核心领导看见桌上那三份,

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项目方案时,会议室安静无声。

刘部长和王副部长几个人戴上老花镜,哆哆嗦嗦地翻开图纸,

只看一眼,一口气就憋在胸口。

图纸画得太精细,每个零件的尺寸,每个公差的标注,都清清楚楚。

那些工艺流程更是把每一步操作,每个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

跟喂到嘴边的说明书没两样。

“我的娘……”刘部长摸着那份步枪设计图,手指头都在抖。

“这他妈的是人一个晚上画出来的?

我们厂几十个工程师关在屋里憋一年,

拿出来的东西都没这份草稿详细!”

他猛地抬起头,通红的眼睛看向科委主任:

“有了这份图纸,别说三个月,给我一个月!

一个月我就能把样枪给您敲出来!”

王副部长也捧着增压器的图纸,两眼放光,嘴里不停地念叨。

“精妙!太他妈精妙了!这个转子型线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

既保证了气密性,又把加工难度降到最低!

林顾问……不,林总师,他那脑子到底是啥做的?”

所有的怀疑和不信,在这些铁一样扎实的图纸面前,全被砸得稀碎。

一股火山爆发般的信心和狂热,在每个人胸中燃烧。

“还愣着干什么!”科委主任一巴掌拍在桌上,吼声震天。

“马上把图纸拿去复印!发到各个项目组!

所有人立刻归位!从今天起,取消所有休假!

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谁敢在这时候掉链子,就地免职!”

围绕着林卫国这三份图纸,几个部门疯狂地转动起来。

林卫国自己则成了这台巨大机器最核心的引擎。

他每天的睡眠不足四小时,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在兵器设计院、汽车制造厂和化工研究所之间连轴转。

上午,他还在兵器设计院,和刘部长他们讨论新步枪的枪机材料。

“不行,这个撞针的硬度还是不够。”

林卫国拿起一个刚做出的样品,

在金相显微镜下扫了一眼,就直接扔回盘里。

“表面渗碳层太薄,高强度击发几十次,尖端就会疲劳形变。

把淬火温度再提高二十度,保温时间延长十分钟。”

刘部长和一群老专家在旁边听得后背直冒冷汗,拿着小本本飞快地记。

林总师这双眼睛,比他们实验室最精密的仪器还毒!

下午,他又出现在京城汽车制造厂的特种车间。

第一台罗茨增压器的壳体刚刚铸造出来,

王副部长和一群工程师围着它,个个愁眉苦脸。

“林总师,您看,这壳体内壁的光洁度总是不达标,

有好多细小的砂眼,会影响气密性。”

林卫国走过去,连手套都不戴,

直接伸手在还带着余温的壳体内壁上摸了一把。

“铸造砂的配比有问题。”他睁开眼,已经有了结论,

“石英砂比例太高,黏土太低,黏结剂用的水玻璃,高温下会出气泡。”

“换方子!”林卫国根本不废话,拿起地上的粉笔,

就在车间水泥地上写下一串新的配方。

“用炼‘龙脊钢’淘汰的铬铁矿渣磨粉替代一部分石英砂,

黏结剂改用树脂砂,这样出来的铸件表面光洁度能提高两个等级。”

王副部长和工程师们看着地上的那行字,一个个跟见了神仙似的,

恨不得当场跪下去把地上的粉笔字给拓下来。

晚上,林卫国又会出现在化工研究所灯火通明的实验室。

合成锂基分子筛的实验,进行得不顺利。

“林总师,我们按您给的配方合成了,

但产物的吸附性能很不稳定,找不到规律。”

一个年轻研究员垂头丧气,眼圈发黑。

林卫国拿过实验记录,只扫了一眼就指出问题。

“你们的反应温度,控制得太粗糙。”

“合成过程分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两个阶段。

你们全程用一百八十度,晶核生成得太多太快,

挤在一起长不大,结构自然有缺陷。”

“改程序。”林卫国在记录本上写着,

“前两小时,用一百二十度低温,让晶核缓慢均匀地生成。

两小时后再快速升温到一百八十度,让它们充分长大。”

“就……就这么简单?”年轻研究员张大嘴巴,

不敢信折磨了他们一个星期的难题,答案竟然如此简单。

林卫国拍拍他的肩膀:“科学的道理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去试试。”

三天后,化工所传来捷报,采用“分段升温法”,

成功合成了第一批性能稳定、吸附能力超强的锂基分子筛!

就这样,在一个个不眠的日夜里,一个个看似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在林卫国面前,被摧枯拉朽般地一一推倒。

他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神,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指出那条通往胜利的唯一路径。

所有参与“高原利剑”项目的人,

从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到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对林卫国的感情已经从敬佩演变成一种狂热的崇拜。

在他们眼里,林总师就是战无不胜的代名词。

只要有他在,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林卫国忙得脚不沾地,连回家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他心里对娄晓娥和孩子们全是愧疚。

这天深夜,他拖着灌了铅一样的身体回到家。

客厅的灯还亮着,娄晓娥靠在沙发上,

手里拿着一件小小的毛衣,已经睡着了。

林卫国走过去脱下自己的呢大衣,轻轻盖在她身上。

娄晓娥被惊醒,揉了揉睡眼,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

“回来了?吃饭了吗?”

“在单位吃了。”

林卫国在她身边坐下,握住她微凉的手,

“怎么还不睡?”

“等你。”娄晓娥把头自然地靠在他肩膀上,

“你不在家,我这心里空落落的,睡不踏实。”

她拿起手里那件已经织了一半的毛衣:

“你看,我给安国织的,等天冷了正好能穿。”

林卫国看着那细密的针脚,

奔波了一天的疲惫和坚硬的心,都化成了一滩温水。

“我这阵子太忙,家里都顾不上……”

“说什么傻话呢。”娄晓娥打断他,

“我知道你在干顶天立地的大事。我什么都帮不上,

能做的就是把家看好,让你没后顾之忧。”

她停顿一下,又轻声说:

“就是……安国和念慈,好像都快不认识你了。

上次你回来抱他们,安国瘪着嘴哇的一声就哭了呢。”

林卫国的心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起身走到婴儿床边。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