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第255章 先斩后奏!高原利剑计划启动!

“汽车发动机上高原没劲,是‘吃’不饱空气。那就给它装个‘肺’,

一个机械增压器,把稀薄的空气压缩了再喂给它吃。”

“我保证装上这东西,咱们的卡车在高原上跑得比兔子还快!”

“枪械太重,低温爱出毛病。那就换材料,换结构!

用‘龙脊’特钢技术配上高强度铝合金,搞一款全新的高原步枪!”

“重量能比现在轻三分之一,结构也改,保证在零下四十度也能正常开火!”

“战士们缺氧,那就给他们氧气!我这儿有两个法子,

一个是单兵化学氧气瓶,小巧方便,危急关头能救命。”

“另一个是营地级分子筛制氧机,能源源不断地产出高纯度氧气。

让咱们的战士下了火线能睡个好觉,快点把体力补回来!”

林卫国一口气讲完,会议室里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在场的不管是将军还是专家全都傻了眼,直勾勾地盯着他。

这年轻人就这么几分钟,给这个死局想出了一整套法子?

听着还都头头是道,简直是天衣无缝!

每个方案都切中要害,充满了让人想拍大腿叫好的奇思妙想!

“卫国同志……”科委主任激动地站起身,嘴唇直哆嗦,

“你说的这些……增压器、新步枪、制氧机……你真能搞出来?”

林卫国放下粉笔转身看着老将军,脸上挂起熟悉的自信。

“报告首长,理论模型和初步设计图,我都弄完了。”

“只要给我授权,给我资源,我立下军令状——”

“三个月之内,我要让第一批全新的高原作战装备,出现在前线战士们的手里!”

三个月!

林卫国这三个字一出口,会议室里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三项全新的技术,哪一项单拎出来,没个三年五载都搞不定。

他现在说只要三个月,还要三项一起搞,直接送到前线?

这哪是立军令状,简直是在说梦话。

“胡闹!”

兵器工业部的刘部长第一个拍着桌子站起来,

他搞了一辈子枪炮,脾气出了名的又臭又硬。

“林顾问,你在别的领域厉害,我老刘服气。但武器不是画图纸就能造!

一款新枪从设计到试制,再到几万发的测试,哪个不要时间?”

“三个月?你怕是连枪管的膛线都刻不完!”

“就是!”总后勤部管车辆的王副部长也跟着直摇头,

“机械增压器?那玩意儿咱们又不是没琢磨过,国外的资料也看过。”

“那东西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比发动机本身还高!

三个月,咱们连一套合格的转子都磨不出来!”

“还有那个制氧机,”卫生部的专家也犯嘀咕,

“分子筛技术我们只在书上看过,实物都没见过。

您说要把它弄成装备拉到前线,这……这步子也太大。”

会议室里一下子全是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不是大家不信林卫国,实在是他说出来的目标已经超出所有人的认知。

大领导和科委主任没吱声,静静看着林卫国,看他怎么接这个茬。

林卫国脸上一点被人质疑的火气都没有,平静等他们都说完。

“各位部长,各位专家,你们担心的事,我明白。”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重新落在西南边境那片雪域高原。

“但我想请大家看看这里。”林卫国指挥棒重重地点在地图上,

“我们的战士现在就在那儿,在海拔五千米,

在零下三十度的天里,用命守着咱们的国门。”

“他们等不了三年五载,甚至等不了三个月零一天。”

林卫国声音像锤子一样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时间,就是前线战士的命。咱们在这儿多吵一天,

他们就得多挨一天冻,多缺一天氧,多流一天的血。”

会议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刚才还扯着嗓子反对的刘部长和王副部长几个人,都默默地垂下头。

“至于技术上的事,”林卫国转过身,“请大家相信我,也相信科学。”

他看向兵器部的刘部长:“刘部长,新步枪的材料,

我直接用‘龙脊计划’的成果,搞一款超轻高强的枪械专用钢。”

“强度和韧性比现在所有的钢都好。结构上,我不用现在的活塞导气,

改用更简单的枪机后坐。零件能少将近一半。”

“所有活动部件的空隙都重新算,保证在那种鬼天气里也不会冻上。”

林卫国又看向总后的王副部长:

“王副部长,机械增压器,咱们不搞复杂的。

我设计的罗茨式增压器,结构简单,就是两个转子。”

“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咱们厂里六级车工就能干。

图纸和工艺参数,我今晚就给您。”

最后,他看着卫生部的专家:“分子筛制氧机,关键是分子筛。

我搞‘甘霖计划’时研究过沸石材料。合成咱们要的锂基分子筛,不复杂。”

“给我一个化工班底,一个月,我就能拿出第一批合格的样品。”

林卫国每说一句,在场的专家眼睛就亮一分。

他不是在吹牛,他说的每个技术细节,

每个解决办法,都具体、实在,一听就能干。

林卫国像一个站在山顶的人,

把通往胜利的每条路都看得清清楚楚。

而他们,还只在山脚下打转。

“我不是从零开始。”林卫国最后总结,

“过去两年,‘曙光’、‘星火’、‘甘霖’、‘手术刀’还有‘龙脊’这五个项目。”

“我们国家在电子、化工、精密加工和特种冶金上,

已经打下了一个虽然粗糙,但无比扎实的基础。”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已经点亮的科技,

重新拼起来,捏成咱们现在最需要的三把利剑!”

话音一落,会议室里掌声像打雷一样响起来。

刘部长第一个冲上前,紧紧握住林卫国的手,老脸通红。

“林顾问,我老刘是个粗人,刚才说话冲了,我给您道歉!”

“我兵器工业部上到我这个部长,下到每个工人,从现在起全听您调遣!

您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就是三天三夜不睡觉,也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总后也是!”王副部长也挤过来,“您要人给人,要车给车!

只要能让咱们的汽车在高原上跑起来,我这条老命都拼了!”

“好!”

大领导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两眼放光地看着林卫国。

“卫国同志,我相信你!”

“我以国防科委的名义,正式批准启动‘高原利剑’应急项目!

由你担任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我再给你一道授权,”大领导的声音斩钉截铁,

“从现在起,全国所有跟项目有关的单位,人、财、物,你可以先斩后奏!”

“有任何人敢给你使绊子,你直接告诉我,我来办他!”

“我只有一个要求,”大领导的目光扫过全场,“三个月后,我要亲眼看到,

我们自己的‘高原猛狮’、‘高原神枪’和‘生命方舟’,驰骋在雪域高原!”

“是!”

林卫国挺直身躯,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