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第368章 第一刀从哪下手?

省委秦志明书记“一年之期”的军令状就像悬在头顶的钟,滴答作响,时刻提醒着林杰,时间不等人。

省卫健委的小会议室里面,烟雾缭绕。

“医防融合”专项工作组的核心成员都在,林杰打破沉默,目光扫过在场的卫健委干部、试点医院代表、疾控中心负责人,还有他特意请来的信息技术团队领头人:

“都说说吧,‘医防融合’,这第一刀,往哪儿切?”

负责基层卫生的副处长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常的汇报腔:“林主任,我觉得可以从健康档案电子化入手,先把基础打牢,逐步推进…”

“打基础?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打基础吗?”林杰打断他,手指敲了敲桌面,“秦书记等着看的是突破,是样板!一年,弹指一挥间。”

疾控中心的老陈扶了扶眼镜,谨慎地说:“那…是不是从传染病监测网络强化开始?这是我们疾控的强项,也容易出成绩。”

林杰摇头:“传染病有突发性,平时显现不出‘融合’的持续价值。我们要找一个能长期体现‘防’与‘治’结合效益,又能让老百姓和领导都直观感受到的切入点。”

一直沉默的信息技术团队负责人,一个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名叫周伟的博士抬了抬手:“林主任,各位领导,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说。”林杰示意他。

“我们可以从‘慢性病管理’切入。”周伟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数巨大,病程长,需要长期随访和管理。目前的情况是,医院只管开药、看急性发作,疾控和社区想管,但拿不到医院的核心诊疗数据,只能做最基础的随访,效果有限。如果能把医院的诊断、用药数据,和社区的随访、健康干预数据打通,实现对每一个确诊患者的全程、精准管理…”

他看到林杰眼中闪过的光,继续道:“这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更能直接降低医保支出,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数据价值巨大,效益也最容易量化体现。”

林杰身体微微前倾:“打通数据…说得轻巧。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那是人家的命根子,会轻易给你?”

周伟推了推眼镜:“这就是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要原始数据,那涉及隐私和安全,医院肯定抵触。但我们可以尝试用‘联邦学习’这类前沿技术。”

“联邦学习?”旁边一位医院代表皱起眉,“听起来很高深,具体怎么操作?”

周伟解释道:“简单说,就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技术。模型可以分别部署在医院和疾控或社区的服务器上。数据不用离开各自的原单位,只在本地进行计算和模型训练,然后交换加密后的模型参数更新,最终共同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全局预测或管理模型。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预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的模型,医院用它的诊疗数据训练,社区用它的随访和生活干预数据训练,双方数据不出门,但模型能力共享提升。这样,既挖掘了数据价值,又从根本上保障了数据安全和各方权益。”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几个医院代表交换着眼神,显然在掂量这套说辞的可行性。

林杰沉吟片刻,猛地一拍桌子:“好!就从这个‘慢性病管理’啃起!这是块硬骨头,但啃下来了,肉也最香!”

他看向周伟:“周博士,你们技术团队,尽快拿出一套基于‘联邦学习’的慢性病管理平台技术方案,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

“明白,林主任。”周伟点头。

林杰又看向省人民医院分管信息的刘副院长说:“老刘,你们省医,必须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参与进来。你们的数据量最大,最有代表性。”

刘副院长脸上立刻现出为难的神色,搓着手:“林主任,这个…想法是很好,我们也绝对支持。但您知道,医院的数据安全是红线,尤其是患者隐私,万一出点纰漏,谁也担待不起啊。而且,HIS系统是咱们的命脉,跟外部系统对接,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测试,院里…院里恐怕需要时间研究。”

“研究?”林杰看着他说:“老刘,我记得省医的信息化建设,当年还是我牵头搞的。里面的门道,我不说全懂,也清楚七八分。安全问题可以用技术解决,关键是愿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省医是我的老单位,也是全省医疗机构的龙头,这个头,你们不带,谁带?”

刘副院长额角有点见汗,避开林杰的目光,含糊道:“是,是,林主任,我们一定…一定认真研究,尽快给您答复。”

林杰知道,这“研究”两个字,里面学问大了,拖上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正常。但他没再逼问,只是点了点头:“好,我等你们研究的结果。散会!”

众人起身离开,刘副院长几乎是逃也似的快步走了出去。

王鑫凑到林杰身边,低声道:“主任,我看刘院那态度,有点悬啊。连省医都这个德行,其他医院估计更够呛。”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