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八点整,三辆挂着卫生系统通行证的中巴车,准时驶入了省人民医院大门。
车身上贴着醒目的红色横幅——“全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观摩学习团”。
行政楼前,以周海峰院长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主要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已经列队等候。
林杰站在质管办的位置上,白大褂熨烫得一丝不苟,神情平静。
中巴车停稳,车门打开。第一个迈步下来的,是一个穿着深色行政夹克、梳着整齐背头、面带矜持笑容的中年男人。
看到他,省医这边不少人的脸色都微微变了。
赵凯!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李忠民的得意门生,林杰的死对头!
他竟然亲自担任这个观摩团的领队!
赵凯显然很满意自己出场造成的效果。
他步伐从容,目光扫过迎接的队伍,在与林杰视线接触的瞬间,嘴角微微一笑,那眼神,像是在看一只已经落入陷阱、徒劳挣扎的猎物。
“周院长,各位同仁,辛苦了!”赵凯走上前,热情地与周海峰握手,声音洪亮,“李厅长对这次观摩活动高度重视,特意委派我带队,一定要把省医的先进经验,原汁原味地带回去,在全省推广学习啊!”
周海峰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欢迎赵处长和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好,好!”赵凯松开手,目光转向林杰,“林主任,我们又见面了。这次可是要好好向你取取经,学习你们质管办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做法。”
他话说得漂亮,眼神里的意味却截然相反。
林杰上前一步,不卑不亢:“赵处长过奖,我们一定如实汇报,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批评指正谈不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嘛。”赵凯哈哈一笑,拍了拍林杰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这时,观摩团的其他成员也陆续下车。大约三十多人,有各地市卫生局的干部,也有兄弟医院的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或质控科负责人。
其中几个面孔,林杰有些印象,是之前在一些会议上见过的,还算公允。
但他的目光,很快就被赵凯身后紧跟着的几个人吸引了。
那是三个穿着便装,但气质与周围行政干部明显不同的男人。
一个约莫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眼神锐利,透着一股学究式的挑剔;
一个四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没什么表情,双手习惯性地背在身后;
还有一个相对年轻,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居高临下的笑意。
这三个人,林杰一个都不认识。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倨傲和审视的气息,与周围那些或好奇、或认真的观摩团成员格格不入。
他们甚至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与省医的领导寒暄,只是静静地站在赵凯侧后方,目光如同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眼前的行政楼和省医的迎接队伍。
“来,周院长,林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赵凯仿佛才想起似的,侧身指向那三人,“这三位,是厅里特意从外省请来的医疗管理专家,陈教授,刘主任,马博士。他们将在本次观摩中,为我们提供专业的评估意见。”
外省请来的专家?林杰心里冷笑。
恐怕是赵凯和李忠民特意找来的“枪手”吧?
目的就是在专业层面,给予最“权威”的否定。
那位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淡淡开口:“赵处长客气了。我们只是本着对医疗事业负责的态度,来学习交流。”
周海峰的眉头皱了一下,面带微笑说道:“欢迎三位专家,请多指导。”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观摩团被请进了行政楼大会议室。
按照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午是听取省医整体情况汇报,重点听取质管办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
会议由周海峰主持。他简要介绍了省医的基本情况后,便将话筒交给了林杰。
“下面,请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杰同志,做专题汇报。”
林杰站起身,走到发言席。他打开准备好的PPT,屏幕亮起,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呈现出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由我汇报省人民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林杰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
他首先介绍了质管办的职能定位和组织架构,然后重点汇报了近期推动的几项核心工作:手术视频回溯点评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系统的优化、以及青年医生创新扶持计划的实施与初步成效。
他用了大量数据说话:手术视频抽检率、点评发现问题整改率、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变化趋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以及王鑫创伤中心流程优化后抢救时间缩短、成功率提升的具体案例;刘倩国产药研究带来的患者费用节省;张斌腹腔镜技术改进对手术效率和患者康复的促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