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剑来,剑心,瞎剑仙 第261章 剑阵起

十二道剑光自山腹岩壁腾起,如银蛇破土,划出弧形轨迹围拢而来。脚步声沉稳有力,每一步落下,石台边缘的星芒便震颤一分,仿佛大地也在应和这阵势的威压。陈浔立于中央,右手仍搭在青冥剑柄上,指节未松,却不再有杀意外溢。

他闭上了眼。

风从山门缝隙间挤出,吹不散凝滞的空气。十二名守山弟子已列圆阵,长剑齐出,剑尖朝内,彼此间隔如辰位分布。一道符文自地面浮现,呈环形流转,沿着古老的刻痕蔓延,将整个石台纳入压制范围。剑气交织成网,无声无息地收紧,像是要把外来者的气息一寸寸剥离。

左肩旧伤传来一阵酥麻,不再是灼痛,而是某种共鸣般的震颤,如同脉搏与远处某物同频跳动。陈浔没有去压制它,反而任其扩散至四肢百骸。他记得星桥尽头长老的话——“持青冥剑、带剑意者至,星桥重连,命定之人归位”。那时他只当是试炼之言,如今才明白,那不是预言,而是召唤。

剑未动,意先通。

他不再想着如何破阵,也不再思索胜负。只是静静地听着,听青冥剑在鞘中的每一次微鸣,听它与天地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线被缓缓拉直。这把剑从来不是他的武器,而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是雪夜中那一盏不灭的灯,是雨巷里那一声未能挽留的叹息。

十二柄长剑同时轻震,剑身上的细小星痕开始闪烁,微弱如萤火,却又与青冥剑柄上的纹路隐隐呼应。

阵法催动,绞杀之势骤然成型。符文亮起,剑网收缩,规则之力降临,欲将一切异类斩断根脉。可就在这一瞬,陈浔睁开了眼。

他没有看任何人,也没有拔剑。

右手松开剑柄,轻轻垂落身侧。

青冥剑自行离鞘三寸,悬于空中,剑身平举,剑尖微垂。刹那间,星纹爆亮,光芒如潮水般涌出,不是向外冲击,而是向上牵引——仿佛整座天下山深处有另一块星图正在回应。

嗡——

一声低鸣自山巅某处传来,似远似近,像是沉睡已久的钟被轻轻敲响。十二柄长剑剧烈震颤,其上镌刻的星痕接连崩裂,化作点点碎光飘散。剑体出现蛛网般的裂纹,由内而外迅速蔓延。

“不可能!”一名弟子低吼,想要收回长剑,却发现剑柄滚烫,真气逆冲经脉,虎口崩裂。

咔嚓!

第一柄剑断裂,碎片四溅。紧接着第二柄、第三柄……接二连三,轰然爆碎。剑刃化为铁屑,在空中旋成一圈灰雾,随即被无形之力震散。

剑阵未发一招,已然瓦解。

十二人齐齐后退数步,脸色惨白,有人单膝跪地,捂住胸口咳出一口血。他们手中的剑不仅是兵器,更是与心神相连的信物,剑毁则意损,反噬入魂。

石台之上,唯余青冥剑静静悬浮,星纹渐隐,光芒收敛,却依旧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像是一块归家的玉。

风重新流动,吹动陈浔的衣角。他缓缓抬起右手,青冥剑自动归鞘,一声轻响,扣合如初。他站在原地,未曾移动半步,肩头热度也悄然褪去,仿佛刚才那一幕并非战斗,而是一场久别重逢的仪式。

寂静中,一道声音自山门内传出,不带情绪,却清晰可闻:

“第一关,你过了。”

是白衣长老的声音,从紧闭的巨门之后传来。没有赞许,也没有阻拦,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话音落罢,再无下文。

十二名弟子盘坐调息,无人言语,亦不敢抬头。他们曾以为自己守护的是族规,是秩序,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可方才那一幕让他们明白,有些东西比规则更深,比血脉更真。

陈浔望着那扇巍峨巨门,门缝依旧漆黑,看不出丝毫变化。但他知道,刚才那一刻,山体深处确实有过一次回应——不是针对他的实力,而是对他手中之剑的认可。

他不是来争的。

他是来接人的。

脚下的石台开始微微震动,星桥残留的光点尚未完全消散,此刻竟再度泛起微光。一圈涟漪自他脚下扩散,顺着台阶向下延伸,直至深渊边缘。那些沉入黑暗的星光仿佛被唤醒,一粒粒浮起,如同夏夜萤火,缓缓升腾。

空中浮尘微动,一道无形的波动扫过全场。

陈浔忽然感到手腕一暖,低头看去,青冥剑鞘口渗出一滴金血,不落地,反悬于空中,缓缓旋转。与此同时,他识海深处浮现一幅残影——不是画面,而是一种感觉:三百年前,有人也曾站在此地,手握同样的剑,面对同样的门,说出同样的话。

那一瞬,他明白了什么叫传承。

不是血脉继承,不是权柄交接,而是信念的延续,是执念跨越时空的回响。

他不动,不语,也不再有任何动作。只是站着,像一根钉入大地的桩,任风吹衣,任光移影。

不知过了多久,山门两侧岩壁再次震动。

不是剑光,而是十二道新的符文自石中浮现,呈螺旋状上升,在空中交织成一座虚幻门户。门户之后,隐约可见一条狭窄通道,通向山体内部,但入口处有一层透明屏障,隔绝内外。

一道新的声音响起,仍是长老,语气多了几分郑重:

“第二关,心印之试。踏入此门者,须以本心映照天地,不容半分虚假。你若敢入,便上前一步。”

陈浔看着那道门,目光平静。

他抬起了右脚。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