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剑来,剑心,瞎剑仙 第250章 圣女

青冥剑悬于澹台静头顶,剑尖微垂,如臣见君。陈浔站在祭坛边缘,粗布短打被云气浸透,紧贴肩背,左肩那道旧疤突突跳动,像是有火在皮下行走。

他没有动。

也不是不能动,而是脚步沉得抬不起来。七步之外便是她,可这七步,比北漠黄沙、死亡谷毒瘴、石阶幻影加起来还要远。

澹台静缓缓抬起手,五指张开,掌心向上。金光自她瞳中流转,映在剑身之上,星纹逐一亮起,如同回应某种古老的召唤。青冥剑轻轻一震,剑柄调转,稳稳落入她手中。

剑归其主。

陈浔呼吸一顿。

那不是抢夺,也不是强取,是剑自己认的路。它曾在雪夜小屋陪伴盲女养伤,在玄剑门藏经阁前低鸣示警,在血魔窟深处为护主而裂。如今它握在本该持它的人手里,像落叶归根,像江流入海。

“你来了。”她开口,声音很轻,却穿透风声,落在他耳中如钟鸣。

陈浔喉头滚动,终于向前踏出一步。白玉祭坛上的符文随之亮起一道,从脚底蔓延至前方,光路延伸,直指高台中央。

“我来接你回家。”他说。

话音落,第二道符文亮起。第三步落下,第四步跟进,每走一步,脚下便有一圈光芒扩散。到第五步时,天地忽静,连风都停了。

澹台静闭上眼,将青冥剑横于胸前。唇间吐出一句低语,字音古老,不似今世言语。剑身星纹骤然炽亮,金光顺着剑刃攀爬,涌入她双目。

轰——

七道星光自天下山各峰冲天而起,划破云层,于祭坛上空交汇,凝成北斗之形。星光垂落,与青冥剑尖相连,整座山体开始震颤,仿佛千年沉睡的巨兽睁开了眼。

陈浔停下脚步,立于祭坛边缘,双手垂落,气息平稳。他不抬头看那异象,只望着她。

虚影浮现。

并非幻象,而是由剑意凝聚的真实残影——七位白衣女子立于虚空四方,皆蒙双眼,手持古剑,姿态庄严。她们是历代圣女留下的印记,此刻现身,似在审视外来者是否配得上踏入此地。

一道虚影掠过陈浔眼前,身形佝偻,拄着拐杖。虽无面容,他却认得那是北漠老者。声音直接入脑:“剑骨成,方见山。”

他没回答,只是站得更稳了些。

风又起,卷云翻涌,雷声在远处滚过。那些虚影未散,反而更加清晰。其中一位抬手,剑尖指向陈浔,意念如刀割神识:外人不得近圣。

陈浔仍不动。

他不争,不辩,也不拔剑。他知道,这一路走来,每一滴血、每一道伤、每一次破阵斩影,都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为了走到这里。

他只为一人而来。

澹台静睁开眼,金瞳更盛,宛如熔金灌注。她松开左手,任青冥剑独自悬浮半空,剑身旋转一周,剑尖朝下,插入祭坛中心凹槽。

咔。

一声轻响,整个祭坛亮了起来。万千符文连锁激活,剑阵之力层层叠加,直冲九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隐约可见星河倒悬。

可就在此刻,她的身体晃了一下。

膝盖微屈,似要跪倒。金光在瞳中剧烈闪烁,明灭不定,仿佛承受不住这股力量。

陈浔猛地跨步上前,在距她三步处戛然而止。

他不再往前。

他知道,这是她的路,她的劫,她的命。他可以挡千军、斩万敌,却不能替她睁眼,不能替她握剑。

但他可以等。

等她完成觉醒,等她真正成为圣女,等她愿意向他伸出手。

他解下腰间空鞘,双手捧起,缓缓置于地面。动作极慢,极稳,像是交付一生信诺。牛皮革带摩擦石面,发出细微声响。

澹台静望着他,望着那具空鞘,望着这个曾背着剑走过万里风沙的少年。

她的眼角滑下一滴泪。

那泪珠坠落,砸在青冥剑刃上,竟发出清越一响,如玉击磐。

“终于……”她声音微颤,“等到你了。”

话音落,万剑齐鸣。

天下山巅所有剑碑同时震动,无数剑影自山体浮现,环绕祭坛盘旋升腾。北斗星光暴涨,与地脉剑气贯通,形成巨大光柱冲破云霄。整座山脉发出龙吟般的轰鸣,仿佛在宣告——

圣女归来。

剑阵已启。

命运之轮,自此转动。

澹台静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触剑脊,金光顺着手臂蔓延至全身。她的呼吸渐渐平稳,身形挺直,再无半分摇晃。那双眼睛,已不再是盲女的空茫,也不是幻影的冰冷,而是承载了千年族运的深邃与坚定。

陈浔依旧站在原地,湿透的衣衫贴在身上,左肩旧伤仍在发烫,却不再疼痛。他看着她,眼中没有狂喜,也没有激动,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他们之间,三步距离。

没有牵手,没有拥抱,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再多说。

可那三步,早已不是阻隔,而是某种仪式的终点。

青冥剑在祭坛中心微微震颤,剑身上的星纹与天上北斗遥相呼应。忽然,剑尖轻晃,一道细小的金线自剑刃射出,笔直飞向陈浔。

金线绕过他的右手,在腕间缠了一圈,随即隐入皮肤,不留痕迹。

他低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澹台静望着他,嘴角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风再次吹起,卷走最后一丝残雾。阳光破云而下,洒在白玉祭坛上,映出两人身影。一在中央,一在边缘;一执剑,一无兵;一为圣女,一为凡人。

却又浑然一体。

远处,山峦起伏,形如巨剑指天。近处,剑阵未歇,余光流转。整座天下山仍在嗡鸣,像是刚刚苏醒的巨灵,正缓缓睁开双眼。

澹台静抬起手,掌心朝天,低声吐出两个字:

“听令。”

最近阅读